韩国半导体公司周星工程研发出原子层沉积(ALD)技术,降低极紫外光刻(EUV)工艺步骤需求,助力生产先进工艺芯片。该技术有望通过堆叠晶体管的方式,推动DRAM和逻辑芯片发展,应对尺寸微缩挑战。
🌟 周星工程的ALD技术突破:这项新技术能够在生产先进工艺芯片中减少极紫外光刻(EUV)工艺的步骤,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
💡 EUV工艺现状:EUV技术目前广泛应用于7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是半导体制造的关键技术。周星工程的技术进步,将为EUV工艺带来新的变革。
🔧 堆叠晶体管的必要性:随着DRAM和逻辑芯片扩展接近极限,堆叠晶体管成为继续微缩尺寸的关键途径。ALD技术为这一过程提供了支持。
📉 ALD设备需求增长:随着堆叠技术的日益重要,ALD机器的需求预计将增加,这对于半导体行业来说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 III-V和IGZO半导体的生产:ALD设备不仅适用于DRAM和逻辑芯片,对于III-V和IGZO半导体的生产也至关重要。
IT之家 7 月 16 日消息,韩媒 The Elec 报道,韩国半导体公司周星工程(Jusung Engineering)最新研发出原子层沉积(ALD)技术,可以在生产先进工艺芯片中降低极紫外光刻(EUV)工艺步骤需求。

IT之家注:极紫外光刻(EUV)又称作超紫外线平版印刷术,是一种使用极紫外光波长的光刻技术,目前用于 7 纳米以下的先进制程,于 2020 年得到广泛应用。
周星工程董事长 Chul Joo Hwang 表示当前 DRAM 和逻辑芯片的扩展已达到极限,因此需要像 NAND 一样,通过堆叠晶体管的方式克服这个问题。
半导体行业如果想要把晶体管微缩到更小尺寸,一种方案就是堆叠晶体管,其中一个佐证是深紫外线(DUV)设备有望用于生产 3D DRAM。
Hwang 说,随着堆叠变得越来越重要,ALD 机器的需求也将增加。III-V 和 IGZO 半导体的生产也需要 ALD 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