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围绕房屋室内外日常检查及维修展开讨论,对比了三线县城和二线城市物业的服务内容与收费标准。在三线县城,每年约300多元的物业费提供了包括清洁、高空吊装、管道维修、电路检修、挪车等在内的广泛服务,甚至包含劝架。而在二线城市,每年1700多元的物业费主要负责室外公共区域的维护,室内维修则受质保期限制,超出期限需业主自费。当室内墙体出现裂痕,物业依据质保期已过告知业主需自费维修,但业主父母仍倾向于由物业处理,引发了对物业服务边界和业主责任的思考与讨论。
🏠 物业服务范围存在地域差异:文章对比了三线县城和二线城市物业收费及服务内容。三线县城物业费较低,但提供室内外多项免费维修服务,甚至包含邻里纠纷的调解;而二线城市物业费较高,服务范围主要集中在室外公共区域,室内维修则严格遵循开发商质保期。
🔧 房屋维修责任界定:当室内墙体出现裂痕,且已超出开发商承诺的两年质保期后,物业告知业主需自费维修。这引发了业主与父母在处理方式上的分歧,业主认为应按合同规定由自己负责,而父母则希望物业承担。
💡 业主对物业服务的合理期待:父母倾向于继续要求物业处理,可能源于对物业服务“有事找物业”的普遍认知,以及三线城市物业提供的广泛免费服务形成的心理预期。然而,二线城市的物业合同和服务模式可能与此不同,业主需要理解并接受超出质保期的维修费用由业主承担的现实。
⚖️ 服务合同与实际需求:文章反映了业主在面对房屋维修问题时,对物业服务边界的理解与实际情况的碰撞。在质保期外的室内维修,即使是日常检查中发现的问题,若非公共区域或与公共区域直接相关,物业通常会依据合同要求业主自行承担费用,或通过付费维修的方式解决。
最近和爸妈交流关于房屋内日常检查的事情,日常检查房屋内的墙体状况以及屋内其他楼房相关的内容。爸妈经常提到的就是,有事情了找物业。
我爸妈现在在三线城市的县城陪着我爷爷奶奶养老,那边的小区物业年费是 300 元多点。服务内容是楼道楼梯清洁(每日),小区内道路清洁(每日),高空吊装设备(不限设备和层高,每户每年一次免费,我自己见过一次吊装大型彩电入户,一次指的一次呼叫,比如今天呼叫物业需要吊装十个 80 寸电视到 601 室,算一次。),维修管道(室内外均免费,室内耗材需业主自费),白天 20 分钟内上门,夜间 30 分钟内上门(超时有个免一年物业费的赔偿金,我妈妈是这么讲的),电路总开关检修(室内外免费),免费挪车(外来车辆占位会挪走),其他忘记了。很多免费的维修项,基本遇到问题就能找物业处理,甚至邻居在吵架,也能喊物业上门劝阻。
我这边一年大概 1700 元多点的物业费,物业日常只管室外,室内基本不管,除非是和室外有关系的,比如单元门视频对讲维修,空调机位护栏检修。
近期发现室内墙体有裂痕,我联系物业找人看下,物业告知超过两年开发商承诺的质保,需完全自费,后续我准备自己找维修,爸妈倾向于继续找物业处理,我认为物业按照服务约束告知了需要自己处理,没法要求物业处理(免费或自费)。
是不是我处理的方式不对,感觉给爸妈讲完二线城市物业的处理事情方式,他们不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