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前天 09:04
假期建议:学会给自己做减法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如何通过“减法”来获得高质量的休息。许多人要么过度放纵,要么安排过满,导致越休息越累。文章提出,好的休息方式在于减少体力、脑力、情绪和心力消耗。通过规律作息、健康饮食、适当运动来恢复精力;通过变换活动内容、学习新事物来保持大脑敏锐;通过管理情绪、接纳自我来减少情绪消耗;通过减少非必要的心力耗损、拆解任务来补充心理能量。学会“减法”,才能真正地放松身心,为自己充电。

🛌 **减少体力消耗,让精力更充沛:** 通过规律的作息时间、健康的饮食习惯和适当的运动来恢复体力。避免熬夜和过度补觉,保持身体代谢节奏的稳定。注意饮食的健康搭配,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适当进行跑步、游泳或瑜伽等运动,加速新陈代谢,带走疲劳感。

🧠 **减少脑力消耗,让大脑更敏锐:** 大脑需要换挡休息,及时交换使用大脑不同区域,才能保持大脑活跃度。将工作放在一边,投入到一项需要你投入注意力的、可以进步的事情中去,比如学习一门技术、学乐器、研究感兴趣的东西。变换活动内容才是积极的休息方式。

🎭 **减少情绪消耗,不被情绪左右:** 情绪劳动会消耗个人情绪资源,长期付出大量的情绪劳动,会在生理和心理上出现各种症状。学会管理自己的情绪,借鉴“RAIN技术”:识别情绪、接纳情绪、探究情绪、抽离情绪。不为情绪所控,理智地引导情绪,内心的平静与稳定就会随之而来。

❤️‍🩹 **减少心力消耗,补充心理能量:** 减少非必要的心力耗损,将心力用在重要的事情上,避免在无意义的人和事上消耗。降低心力的消耗强度,拆解任务,从5%的小事做起,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赢得每一次的小胜利,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为什么要做减法,什么是好的休息方式?我们一起探讨这个话题。

今天,是五一假期前的最后一个工作日。

站完最后的一班岗,你就能好好地休息一下了。

但我也发现,很多人不会休息,要么是无节制地放纵自己,沉湎于刷手机、追剧、玩游戏的低级快乐;要么有休息耻辱,把自己安排得满满当当,像被提前设定好的程序一样,被裹挟着只能被动向前走。

休息的方式不对,你只会越休息越累。

那么,如何才是好的休息方式呢?莱迪·克洛茨的《减法》中,有这样一句话:

少即是多。

学会做减法,减少消耗,才是假期给自己充电最好的方式。

01 减少体力消耗,让精力更充沛

假期到了,许多人开启报复性休息模式,晚上看剧熬夜两三点,白天补觉到日上三竿。

然而,熬夜或者过度补觉,身体代谢节奏被打乱,肌肉得不到正常活动,反而会让自己精力涣散,萎靡不振。

那么,如何减少消耗,让精力更充沛呢?

我认为,就是做好三件事:睡觉、吃饭、运动。

首先,是学会睡觉。如果总是在熬夜,或者长期睡眠不足,那是在透支你的未来,迟早你的免疫系统会崩溃。

所以,要养成一个习惯,早睡早起,没有天塌下来的情况,一定不要晚于12点睡觉。我有个“闭关”的习惯,只要回家了,鞋子一脱,门一关,什么工作的事情都想不起来。

然后,要好好吃饭。如何才算是好好吃饭呢?不要暴饮暴食,不要情绪化进食,要注重饮食的健康,每天按时吃饭,荤素合理搭配,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

无论多忙,我每天给自己做早饭、午饭。人要有点烟火味,我们每天的工作都是五星级酒店、接触各种客户,如果你再不跑菜市场,就没有生活的气息。

很多人为了减肥不吃饭,后果就是变笨,因为脑部需要碳水化合物。减肥很重要的一个方法是动脑子。用脑能消耗比较大的能量。

最后,也要分配出一定的时间,用在锻炼上。每天做一次运动,可以是跑步,可以是游泳,可是瑜伽。通过运动让身体的新陈代谢加快,能带走疲劳感。

所以趁着假期,不要宅在家里,去外面走一走。

02 减少脑力消耗,让大脑更敏锐

大脑的重量虽然只占我们体重的约2%,但即使坐着不动,它也会消耗人体能量的20%。

大脑怎么休息呢?完全不用脑,或者过度用脑,都不可以。

如果你完全不用脑,整天放空自己,那你会逐渐变得迟钝、懒散。

可是如果你过度用脑,整天复盘、思考,保持运转得不到休息,又会导致注意力难以集中、反应迟缓,甚至引发焦虑、失眠等问题。

大脑的休息,需要换挡。及时交换使用大脑不同区域,才能保持大脑活跃度。

那么,怎么做呢?趁着假期,你可以先把工作放在一边,然后变换工作内容,投入到一项需要你投入注意力的,你可以进步的,甚至可以达到一定水平的事情中去。

比如,你可以学习一门技术、学乐器、研究你之前感兴趣的东西等等。

你可能以为脑子已经太累了,完全不想要动脑了,但实际上这对恢复脑力非常有帮助。

俄国生理学家谢切诺夫也曾做过一个实验:他采取两种方式消除右手的疲劳,一是让两只手同时静止休息,二是右手静止的同时让左手适当活动。随后,他通过握力测量了右手的疲劳度,发现第二种方法让右手的疲劳感消除得更快。这证明变换人的活动内容才是积极的休息方式。

这其实是有着理论依据的:人的大脑皮质上有一百多亿个神经细胞,功能区都不一样,它们以不同的方式排列组合成各不相同的联合功能区,当某些区域活动时,另外一些区域才会休息。

前谷歌高管、原腾讯副总裁吴军也说过:休息的本质,就是从外界获取知识和信息。

所以,补充脑力,你需要“剥离”,从高强度的活动中暂时脱离出来,将注意力转移到其他事情上时,给大脑注入新的活力。

03 减少情绪消耗,不被情绪左右

回想一下,你有没有遇到过这样的情形?

假期明明什么都没干,却觉得非常疲惫,动都不想动。

这就是情绪劳动造成的。

情绪劳动的本质是一种个人情绪的支出。

比如,社交的时候,你对别人的奉承和热情,特别是在你并不是发自内心想这么做的时候,就会产生情绪劳动。

另外,当你遇到不如意的事情,滋生一些负面情绪时,也会产生情绪劳动。

一个人的情绪资源,与体力和脑力资源一样,也是有限的,如果你长期付出大量的情绪劳动,就会在生理和心理上出现各种症状。

如何减少情绪消耗?最关键的,就是要管理自己的情绪。

神经科学发现:人对负面事件的反应,80%来自对后果的想象,而非事实本身。

因此,心理咨询中常用的“RAIN技术”,值得借鉴过来管理我们的情绪:

Recognize(识别):我现在是什么情绪?

Accept(接纳):允许自己暂时有情绪,不压抑、不否定、不逃避、不抗拒。

Investigate(探究):这个情绪想提醒我什么?

Non-Identification(抽离):不把强烈的情绪等同于自己,我是天空,情绪只是飘过的云。

一句话,当情绪来袭时,不要急于否认或压抑它。先承认它的存在,然后接纳它,再找到方法去控制它。

如果你能做到不为情绪所控,而是理智地引导它,内心的平静与稳定就会随之而来。

04 减少心力消耗,补充心理能量

当你开始减少体力、脑力和情绪消耗时,你会发现心力的消耗也减少了。

为什么?心力是体力、脑力和情绪的综合体,能帮你完成很多你轻易做不到的事。比如,你假期参加半程马拉松比赛,跑了10千米后很累,很想停下来不跑了,但心力会让你继续跑到终点。

然而,跟体力、脑力和情绪一样,一个人的心力也是有限的。所以,你不能无休止地做加法,一味地消耗心力,而是要学会做减法,减少心力的消耗。

减少心力消耗的具体方法有两个:

①减少非必要的心力耗损。每一个人的心力都是有限的,用一点就会少一点,因此要做节流,避免心力耗散。

社会心理学家麦圭尔创造了一个词叫做“认知吝啬”,专门来描述这种节省。

如果你的心力都消耗在了和别人争吵上,消耗在了一些小事上。那面对困难的时候,你就会觉得特别累,扛不过去。

所以,你要屏蔽干扰,要将自己的心力用在重要的事情上,不要让心力在无意义的人和事上消耗。

②降低心力的消耗强度。一个事情难度比较高,你就会迟迟不愿开始,即使勉强开始后,依然会因为心力的消耗巨大,撑不了多久就会放弃。这时候你就需要降低心力的消耗强度。

怎么做呢?拆解任务,从5%的小事做起,通过完成一个个小任务,赢得每一次的小胜利,来增强自己的自信心。

当你的心力消耗得少,而你又能快速补充,这时候你的心理能量就是强大的。

最后,总结一下:建议你,假期要学会做减法。减少体力消耗,让精力更充沛;减少脑力消耗,让大脑更敏锐;减少情绪消耗,不被情绪左右;减少心力消耗,补充心理能量。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张丽俊”,作者:张丽俊,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休息 减法生活 精力管理 情绪管理 心理能量
相关文章
纵横四海里面讲《精力管理》的这段论述,我太喜欢了。 这个世界有一个普遍的大规律:如果不增长,就在萎缩,不存在中间稳态。 对于我们的精力来说,也是一回事。...
情绪起伏大怎么办? 我觉得情绪起伏大本身,不一定构成问题吧?情绪起伏是很正常的,尤其对年轻人来说。这个时期多巴胺分泌就是很旺盛。从进化的角度看,这样很...
刚在微信读书打开阅读《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书的扉页写着:“人生中的事分为两类,你能控制的,你不能控制的。 不能控制的包括:已发生的事,你的记忆,别...
很多人问我怎么寻找自己的北极星。答案是四个字:格物致知。 意思就是,你需要不断自问自答,探究你自己的问题。 探究的方向有两个:1️⃣ 你在恐惧什么?2️⃣ ...
我也对自己有过相同主题的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是: 当我莫名烦躁、自我怀疑、自我攻击的时候,基本是以下几种情况: 1. 没睡够/睡得不好 2. 2天没阅读长内容了 ...
我对互联网上反智评论一直有情绪化。直到有一天看到一条明显误会了视频内容意思的评论,被群嘲后,评论者很朴素地解释了她来自偏远地区,确实没受过太多教育,所...
我的室友把脏盘子乱放好几天。我该如何释放我的恼怒?| 引导性问题
下班下班~溜
求助:如何不对孩子发脾气
婚后没娃,老婆不玩游戏只让周末玩游戏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