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01月08日
儿子做题看爸爸脸色判断对错 大家有没有遇到同样事情!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一段父亲辅导孩子作业的视频引发讨论,孩子通过看脸色做题,反映出家长辅导作业的困境与压力,以及教育方式和心态的问题,引发对教育本质的反思。

🎈孩子通过观察父亲脸色判断题目的对错

😩家长辅导作业面临困境和压力

🤔教育方式和心态需转变,应注重思维训练

💬建议通过讨论帮助孩子理解错题逻辑

近日,一段视频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视频中的父亲因辅导孩子做数学作业而面临一个非常“特殊”的问题:他的儿子通过观察父亲的脸色来判断题目的答案是否正确。爸爸的表情一旦出现变化,孩子立刻就知道——他做错了。这让父亲无奈之下,用口罩遮住了自己的面部,只留眼睛透过两个小孔,试图避免儿子从他的表情中察觉到任何线索。

这段视频引发了广泛讨论,不仅因为孩子的“独特解题方式”,也因为这反映出在当今教育环境下,父母辅导孩子作业所面临的困境和压力。孩子通过“看脸做题”,让很多家长都感到无奈,也让不少网友纷纷吐槽:“如果继续这样,孩子下次会学会通过看眼神做题了!”

辅导孩子做作业,尤其是数学题,已经成了许多现代家长的“心头大患”。特别是随着80后、90后成为父母,家长们往往会面临比以往更大的教育压力。教育方式、教学理念的转变,再加上孩子天马行空的思维方式,使得传统的辅导方法往往行不通。结果,许多父母不得不时刻保持警觉,生怕一个小细节就让孩子发现他们的情绪变化。

孩子的聪明、机灵,往往能在短时间内捕捉到父母表情的微妙变化。于是,当他们在做题时,父母的脸色成为了他们评判答案对错的重要依据。你或许不经意地皱了下眉头,或者深吸了一口气,这些微小的变化都会被孩子看在眼里,进而影响他们的判断。

这种情况,不仅限于视频中的父亲。许多家长都曾经历过类似的“面部表情危机”。一位妈妈分享道:“有一次,我儿子做对了一道题目,但我自己做错了。我气愤地批评了他,结果他告诉我,他‘绝对没错’。为了不让孩子受伤,我不得不承认是我错了,自己做得不对,孩子反而得到了更大的鼓励。”

不仅如此,有网友也分享了自己辅导孩子做题时的“尴尬”时刻:“我喘气声音变重,儿子马上就开始擦题,生怕我发现他做错了!”更有家长透露,自己儿子在做数学题时,总是时不时地盯着自己的脸色看,似乎在等待父母的‘微表情’来指引答案。

这段视频的走红也让大家开始反思,家长辅导孩子作业时,究竟应该注重什么?是成绩和答案的对错,还是孩子通过这个过程获得的理解和思维的训练?可以说,家长们在辅导孩子时,所面临的情感冲突,正是现代教育的一个缩影。

随着教育方式的不断变化,父母辅导作业的心态也发生了转变。很多家长表示,自己不仅仅是在帮助孩子完成作业,而是在与孩子的情感互动中,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主性。然而,这样的良好意图却常常因为“焦虑”和“压力”被扭曲成对答案的过度关注。很多家长本意只是想让孩子做对,但却没有意识到,自己的一点情绪波动会成为孩子焦虑的源泉。

其实,教育的本质不仅仅是结果,更重要的是过程中的互动。家长不应该把“看脸做题”当成一种辅导方式,而应该通过引导孩子思考、帮助他们理解错题的原因,逐步培养孩子的独立思考能力。一些家长建议,可以通过与孩子进行讨论,帮助他们理解错误的背后逻辑,而不是仅仅通过表情反映对错。

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情绪管理尤为重要。家长的表情和态度,不仅影响孩子的自信心,也影响孩子对学习的态度。视频中的父亲最终选择戴口罩进行辅导,虽然是出于无奈,但这一举动也提醒我们,辅导作业不仅仅是答案的对错,更是情感的传递和沟通。

教育的过程中,父母如果能够放松心态,减少情绪的波动,给予孩子更多的理解和耐心,孩子自然能从中获得更好的成长。而不仅仅是通过“看脸做题”来应对眼前的学习任务。让我们共同努力,去营造一个更加健康、愉悦的学习氛围,帮助孩子在这个过程中真正掌握知识,而不仅仅是“读懂父母的脸色”。

网友表示:

大家怎么看呢?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辅导作业 教育方式 思维训练 情绪管理
相关文章
情绪起伏大怎么办? 我觉得情绪起伏大本身,不一定构成问题吧?情绪起伏是很正常的,尤其对年轻人来说。这个时期多巴胺分泌就是很旺盛。从进化的角度看,这样很...
刚在微信读书打开阅读《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书的扉页写着:“人生中的事分为两类,你能控制的,你不能控制的。 不能控制的包括:已发生的事,你的记忆,别...
很多人问我怎么寻找自己的北极星。答案是四个字:格物致知。 意思就是,你需要不断自问自答,探究你自己的问题。 探究的方向有两个:1️⃣ 你在恐惧什么?2️⃣ ...
我也对自己有过相同主题的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是: 当我莫名烦躁、自我怀疑、自我攻击的时候,基本是以下几种情况: 1. 没睡够/睡得不好 2. 2天没阅读长内容了 ...
我对互联网上反智评论一直有情绪化。直到有一天看到一条明显误会了视频内容意思的评论,被群嘲后,评论者很朴素地解释了她来自偏远地区,确实没受过太多教育,所...
我的室友把脏盘子乱放好几天。我该如何释放我的恼怒?| 引导性问题
求助:如何不对孩子发脾气
朋友们夏至好,看起来这个炎热的夏天给很多人带了不开心,戾气重,易暴躁,有这些情绪本来不是什么问题(更重要的是意识自己正在某个情绪当中)。有的是季节性引...
【敏感的人成不了事】 为寻投资人,在房产老板的违建拾级别墅里参加饭局,难吃的鱼翅,喝杂牌但很贵的威士忌。老板一边吹嘘着自己、一边抱怨着大环境、一边隐隐...
怎样培养理性、自我规范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