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要搞清楚,袁崇焕死后,毛文龙还是汉奸,杀一个汉奸毛文龙,大明未来就此毁于一旦?笑话,你想洗白毛文龙,黑袁崇焕,你就拿出崇祯为毛文龙翻案史料,拿不出,毛文龙还是汉奸,那袁杀汉奸毛文龙,就无错。
袁崇焕死后,毛文龙还是通夷有迹的汉奸罪臣。
《崇祯长编》:壬申谕兵部朕以边事付督师袁崇焕阃外军机听以便宜从事乃岛帅毛文龙悬军海上开镇有年以牵制为名全无功效剿降献捷欺诳朝廷器甲刍粮蠹耗军国而且刚愎自用节制不受近乃部署多兵来登索饷跑嚣跋扈【显着逆形】。
崇祯二年六月十八日,奉圣旨:毛文龙悬踞海上,糜饷冒功,朝命频违,节制不受,近复提兵进登,索饷要挟,跋扈叵测,【且通夷有迹】,犄角无资,掣肘贫碍。卿能周虑猝图,声罪正法,事关封疆安危,阃外原不中制,不必引罪。一切处置事宜,遵照勒谕行,仍听相机行。 《恭报岛帅逆形昭著机不容失便宜正法谨席藁待罪仰听圣裁》
“原任东江游击周文煌疏请毛文龙恤典,戊申,吏部奏言:『皇上命汰冗员,臣以为莫先於清廕。两京三品以上及疆埸大吏例廕其子,念其祖父劳勩也;乃父兄罪削,子弟恩廕如故。夫廕以酬劳臣,非恤罪臣也。宜命验封司清核,以杜侥幸』。上是之,夺毛文龙世廕,毛云龙除名。”——《崇祯实录》
《崇祯朝野纪》:“奉旨文龙糜饷冒功,通奴有迹。”
袁崇焕是从一品,非二品。
《崇祯长编·卷八》崇祯元年四月:
“袁崇煥起陞兵部尚書(正二品)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出鎮行邊督師薊遼登萊天津等處軍務移駐關門兼命該省官司敦促上道喻安性起陞兵部尚書兼都察院右副都御史摠督薊遼等處軍務兼理粮餉經畧禦倭”。
《明史卷四十八》:“兵部。尚书一人,【正二品】,左、右侍郎各一人。”
袁崇焕从正二品,再升一级,就是从一品。
《崇禎長編·卷之二十一》崇祯二年闰四月:
“陞袁崇煥一級(从一品)賞銀四十兩大紅蟒衣一襲紵絲二表裏廕一子錦衣衛正千戶。”
谁说袁崇焕无权斩左都督?
《明熹宗悊皇帝实录卷之八十一 》:天启七年二月:“加总兵赵率教左都督”。
《崇祯长编》:何可綱駐寧遠以居中。趙率教往來関前而勁後。★★祖大壽往來寧錦★★以鋒先。今直而為守則中前後。異時橫而進戰則中左右。統領恊將心腹手足與頭項肩背肢爪之皆靈。非臣不能用三臣。非三臣不足為臣用。况率教才可兼撫不憂缺撫。臣力可兼鎮尚餘一鎮。臣許五年結局。則仗此三人當與臣始而終之。若屆期無成臣手戮三人。”
袁崇焕的尚方剑能,是节制毛文龙的尚方剑。王威有尚方剑,照样受王化贞节制,若不受制,王化贞也能斩王威。
《明熹宗七年都察院实录》:“河南道御史崔呈秀疏请赐辽东廵抚王化贞尚方剑便宜行事以顺人心王威达奇勋杨肇基等加以援辽总兵职衘而王威亦当赐以尚方使便宜行事仍听王化贞节制而诸将统于王威其戴罪之李秉诚姜弼逃奔之康应干胡嘉栋吴瑞征等速当逮问以伸国法而道臣蔡复一当改辽左监司以尽其才奉圣旨经畧提督从长确议奔逃道将等官已奉旨议著作速回奏该部知道。”
《崇祯长编卷之十二 》:“督师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赐尚方剑袁崇焕抵关门受事”。
“○赐平辽总兵官毛文龙尚方剑加指挥佥事毛云龙锦衣卫衔仍命云龙赍敕奖谕朝鲜从科臣郭巩之请也”。《明实录熹宗实录》
毛文龙自己都承认,是归袁崇焕管,还说袁崇焕爱国之忠,但说袁崇焕画策东江之事与接济问题不妥,也不便。毛文龙有尚方剑,一样受袁崇焕尚方剑所制,袁的尚方剑能斩毛文龙。
“臣观督臣疏中语意似乎疑臣不受节制,故欲申海禁而通辽海,方为合力,为有用,臣感督臣爱国之忠,而画东江之事未妥也。节制东镇之法固善,而接济饥军之着未便也。夫臣为辽官,分为督臣下属,不待督臣之图谋也,而关宁东□原是一家一事,督臣与臣安是一身一心,指示自然追逐,法令自然遵行,何在粮饷舡只,经由挂号为合力也。”《崇祯长编卷之二十》
袁崇焕斩毛文龙,是假传圣旨?
毛文龙悬踞海上糜饷冒功朝命频违节制不受近提兵进登索饷要挟跋扈有迹犄角无资卿能声罪正法事关封疆安危阃外原不中制不必引罪一切布置遵照【敕谕】听便宜行事。"----崇祯二年,《崇祯长编》
《雪庐焚馀》:逆帅之当斩,与先生之主斩, 上業心许之矣。”
《崇祯实录》:时朝议忧皮岛毛文龙难驭,大学士钱龙锡过崇焕,语及之,遂定计而去。
《崇祯长编》:“据崇焕所供斩帅一事则龙锡与王洽频以书问之”。
袁崇焕图毛文龙,崇祯是一一允许的。
袁崇焕还上奏给崇祯说过,崇祯也是知道的。
《蓟辽督师袁崇焕题本》:臣改贡道於宁远者,欲藉此为间,皆所以图文龙,也赖皇上大纵神武,一一许臣。
《北使纪略》:“初六日,命备酒席,督师亲诣文龙棺前拜祭云:昨日我奉皇上命斩你,是朝廷法;今日祭你,是本部院情。遂下泪,各官将俱下泪感叹!。”
《崇祯长编》:“明日具祭礼,诣文龙柩前拜祭云:昨日斩尔,乃朝廷大法,今日祭尔,乃我辈私情。遂下泪。各将官俱下泪感叹”。
兵科给事中宋鸣梧题本...总兵毛文龙,越居皮岛,志怀跋扈,两窥登州,疏语悖诞;按之则恐激叛,听之则实养口,今阁枢机密口笼,牵之而西,督师袁崇焕奉皇上威灵,立斩此弁,隐忧涫矣.(明清甲编叶七二三)
后来,才有何可纲说的一段话:中军何可刚曰:“是谓三不幸。”崇焕问之。曰:“生文龙,不幸;用文龙,朝廷不幸;杀文龙,公不幸。“——《崇祯遗录》
茅元仪公开视斩帅一事为崇祯圣政,所作《述圣》诗十首其三云“一杆黎花作镇东,不名久己踵桓公。宋家不解君王意,不待新塘始奏功”,下注云:“江东帅毛文龙擅兵海外,先朝诏旨久矣不名,畏上威灵,为督师所戮,不敢动”。
尚可喜是当事人,他说的,比任何人,都接近。
“毛帅受朝廷委寄,赐便宜甚重,一旦书生奉政府意,出片言立死军前。”——清·尚可喜,《平南王元功垂范》卷3。
毛文龙老乡王思任写信给茅元仪,并不怪罪袁崇焕,而特指背后之人,说谁教袁崇焕干的,信中称:“顷见袁督师赚杀毛帅,此朱亥伎俩也,谁为画此策者?——(王思任《简茅止生》)
发明袁崇焕杀毛文龙,是明亡之论的是你们大清,不可信。因为,毛文龙在明末,一直是汉奸罪臣,岂有杀汉奸毛文龙,大明就亡了?
满清《啸亭杂录》 :“袁崇焕之杀毛文龙,其事甚冤。世儒以崇 焕后死可悯,故尔掩饰其过,至谓毛文龙果有谋 叛诸状,非深知当日之事者也。文龙守皮岛多 年,虽有冒饷、抗据诸状,然其兵马强盛,将士多 出其门,本朝佟、张二将尽为彼害,使留之以拒 大兵,不无少补。崇焕乃不计其大事,冒昧诛 之,自失其助。遂使孔定南诸将阴怀二心,反为 本朝所用,此明代亡国之大机。岂可因其后日 之死,乃遂掩其过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