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说朝廷对毛文龙难驭,
二说钱龙锡与袁崇焕语及定计而去,
三说毛文龙能牵制,扼后金之背,后金对毛文龙很忌惮,同样的话,金庸也说过。
四说后金通款袁崇焕,求袁崇焕杀毛文龙,而袁中计了,可惜了。
五说毛文龙东江不能牵制,也不能震慑皇太极,如此,杀毛文龙,就无错了。
《国榷·卷八十九》:“时朝议忧皮岛毛文龙难驭,大学士钱龙锡过崇焕,语及之,遂定计而去。”
《国榷·卷九十》:“其才亦可见矣,而建奴以扼其背,甚忌之。阴通款崇焕,求杀文龙,而崇焕中其计不觉也,惜哉!”
《国榷——卷九十》:“东江偏隅果足慑建虏之魄乎?曰:非也!”其言牵制,非也,鞭长不及马腹也。东江之师,非荒忽苑在,胡马久蹴之,同铁山尽矣。”
如此矛盾之言,如何能让人信服?要么就一囗咬定,毛文龙能牵制,袁崇焕杀毛文龙,是袁之错。要么毛文龙不能牵制,袁杀毛文龙,袁没有错。那有两种说法,一起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