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途牛牛头条 07月22日 23:17
情緒穩定,是投資最重要的能力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深入探讨了情绪稳定在投资、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并指出其本质是情绪控制能力,而非智力。文章从生物学、心理韧性、社会传染、概率思维、投资共识、行为陷阱、信息过滤、长期主义、风险管理和情绪智力等多个维度阐释了情绪稳定的必要性。同时,文章还分析了情绪不稳定的六种常见形态,并提供了七条具体的建议,包括正念呼吸、情绪日记、信息筛选、聚焦可控、简化决策、认知重构和长期视角,旨在帮助读者减少内耗,实现真正的心理平稳和高效能。

🎯 **情绪控制是核心竞争力**:文章引用巴菲特观点,强调在投资领域,情绪控制能力(temperament)比智力更重要。这种能力帮助投资者在市场波动中保持理性,不被恐惧或贪婪左右,做出一致的决策,这同样适用于工作和生活的各个方面。

🧠 **情绪反应的生物学与心理学基础**:文章解释了情绪反应的神经生物学机制,指出不加控制的情绪会“劫持”理智判断,并提及了延迟满足和心理韧性对长期成功的重要性,例如斯坦福棉花糖实验所揭示的自我控制能力。

🌐 **警惕群体情绪与独立思考**:历史上的投机泡沫和社交媒体时代的从众效应表明,在群体疯狂时保持清醒至关重要。情绪稳定的个体能够过滤噪音,独立思考,避免被市场或集体情绪裹挟,实现“他人在贪婪时我恐惧,他人在恐惧时我贪婪”。

⚖️ **概率思维与过程导向**:在充满随机性的环境中,应以决策过程的合理性而非单次结果论成败。文章强调避免“结果导向”偏误,认识到运气的作用,并以系统性和纪律性坚持既定投资流程,这是应对不确定性的关键。

🧘 **七条建议助你告别内耗**:文章提供了具体实用的方法,包括练习正念呼吸、记录情绪日记、筛选信息与社交、聚焦可控并行动、简化日常决策、进行积极认知重构以及用长期视角看待得失,以提升情绪稳定性和减少内耗。

💡 **真正的理性是驾驭情绪**:文章指出,真正的“情绪稳定”并非压抑情绪,而是能够像冲浪一样驾驭情绪,并将其转化为认知与行动的助力。它强调建立清晰的认知、情绪到行动的通路,让想法、相信和行动保持一致。

🚀 **长期主义是情绪稳定的基石**:坚持长期视野有助于平抑短期情绪干扰,耐心是投资收益的源泉,更是抵御情绪波动的关键。将注意力放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长的时间维度上,能有效减轻当下短期得失的困扰。

來源:孤獨大腦

「最能控制自己情緒的人,才是最強大的人。」——塞內加(古羅馬哲學家)

1985年巴菲特接受《Adam Smith's Money World》訪談時說,投資最重要的能力,並不是智力,因爲投資本質不需要太多智力,而更重要的是temperament(情緒控制能力)

「Temperament」的意思是“氣質、性情、性格”,也可以理解爲一個人在特定情境下的心理特徵和情緒反應能力。  

在投資領域,巴菲特特別強調「temperament」指的不是智力,而是投資者如何控制自己的情緒、在面對市場波動時保持冷靜的能力。

這種特質幫助投資者在壓力和不確定性中仍然保持理性,做出一致的決策,而不被恐懼或貪婪等情緒左右。

如你所知,在工作和生活中,情緒穩定的重要性,一點兒也不亞於投資領域。

那麼,情緒穩定,到底說的是啥?

1、生物學基礎:別像動物一樣條件反射。

你我的大腦,是爲在叢林中生存設計的。

人類強烈的情緒反應有其神經生物學機制,如果不加控制,情緒會「劫持」理智判斷。

研究發現,在市場泡沫或崩盤中,投資者體內壓力激素皮質醇急升(恐懼)或睾酮飆升(亢奮)會分別導致過度謹慎或冒險,放大群體非理性行爲。

如今大火的短視頻平台,也正是依託這一神經機制,通過強刺激與即時反饋讓用戶不知不覺地陷入「條件反射」式的刷屏循環。

2、心理韌性:關鍵時刻才出手。  

具備延遲滿足能力(自我控制)的人更能取得長期成功,這反映出情緒剋制的重要性。

略有爭議的經典實驗——斯坦福「棉花糖實驗」表明,那些幼童願意等待更大獎勵、不被即時誘惑牽引者,長大後往往更自信且學業更優秀。

我認識兩位投資領域的高手,一個追求極高的置信度,只有當勝率達到95%的情況下才出手;一個追求極高的賠率,總是耐心等待有十倍回報可能性的機會。

3、社會傳染:群體瘋狂時,保持清醒。

歷史上的投機泡沫表明,大衆往往會集體陷入瘋狂,直至事後才各自恢復理智。

正如19世紀記者查爾斯·麥基所言:“人們常常是成群結隊地發瘋,卻只能逐個恢復理智”。

在投資中,從衆效應會導致追漲殺跌等非理性行爲,唯有情緒穩定並保持獨立思考,才能在他人貪婪時謹慎、恐懼時貪婪,避免被市場情緒裹挾。

當然,也有如索羅斯者,會利用這種群體情緒。

在社交媒體時代,這種群體瘋狂變得更加瘋狂了。

4、概率思維:做對了也可能失敗,過程重於結果。  

在充滿隨機性的環境下,應以決策過程的合理性而非單次結果論成敗——運氣因素可能讓好決策出現壞結果,反之亦然。

正如決策專家Annie Duke所警示的,過度依據結果評判決策(「結果導向」偏誤)是危險的,因爲好運或厄運會干擾對決策質量的正確判斷。

因此在投資中,關鍵是保持系統性的思考和紀律,不因一次虧損就情緒失控推翻策略,而是着眼長期概率優勢,堅持既定的投資流程和原則。

生活中亦如是,起起伏伏是常態。爲了躲避不確定性,而低價甩賣自己的概率權,是人生最蠢的事情之一。

5、投資共識:王牌是性情,而非智商。  

巴菲特認爲,投資並非智商160的人打敗智商130的人的遊戲,紀律性比智力更重要 。

芒格也表達過類似觀點:「很多高智商的人是糟糕的投資者,因爲他們的性情很差。你需要控制住原始的非理性情緒。」 。

投資者的主要問題和敵人往往是自己 。在工作和生活中也不例外,如果缺乏情緒控制力,你很容易做出錯誤的決策。

6、行爲陷阱:認識你的認知BUG,別做自己的敵人。

我們天生自帶認知上的「缺陷」。情緒和認知偏差是人性的組成部分,無法完全消除。

但通過學習和訓練,投資者可以提高自我意識,識別並管理這些心理弱點,從而減少它們對投資決策的負面影響,更接近理性投資。

承認這一點,是一個人是否足夠聰明的關鍵點。

所以,那些過於濃眉大眼的智慧,和過分大義凜然的正氣,都有點兒讓人敬而遠之。

7、信息過濾:屏蔽噪音,捕捉信號。  

我越來越懷疑,所謂的信息平權,會讓這個世界變得越來越聰明。

信息技術,似乎是讓世界的平均智商,回歸到人群的統計學智商。反智和野草一般,有着更強的自我繁殖能力。

AI年代會如何呢?

人類天生對新信息、特別是負面或戲劇性的信息更爲敏感。

約翰·博格爾(John Bogle),先鋒集團(Vanguard)創始人,將股市的日常波動比作「傻子講的故事,充滿了喧囂和狂熱,卻毫無意義」 。

情緒穩定的投資者能夠有效過濾噪音,專注於真正重要的長期信號(如公司基本面),避免被短期信息干擾情緒和決策。

8、長期主義:耐心是投資的超級力量。

堅持長期視野能夠平抑短期情緒干擾,耐心是投資收益的源泉。

複利是財富最大的祕密,而複利最大的要素是時間。

長期主義有助於對抗短視偏差(myopia)和即時滿足的誘惑。

當我們將注意力放在十年、二十年甚至更長的時間維度上時,很多當下的事兒,就不算啥事兒了。

情緒的起伏波動,如果盯着看,越看越大。

解決的辦法,是空間上放大一些,時間上拉長一些。

9、風險管理:給錯誤和意外留足空間。  

通過系統性思維預先規劃風險,可以降低情緒崩潰的概率,在危機中從容應對。

頂級投資者都會爲最壞情境做好準備,例如巴菲特始終保持充裕的現金和「安全邊際」,以確保在市場劇烈波動時無需被迫拋售優質資產。

這種全局性的風控策略相當於給投資組合裝上“安全氣囊,讓投資者即使面對突發風險也有底氣冷靜判斷,不致因恐慌而做出草率決定,反而有資源在他人恐懼時把握機遇。

再想想看,情緒崩潰的人,未必是因爲意志不夠堅強,而是實在沒有退路了。

冗餘是生命得以延續的祕密之一,對於人類社會的個體而言,這個祕密依然有效。

就父母教育孩子而言,給予足夠的安全感極其重要。你需要明確告訴自己的孩子,不管發生了什麼,Ta依然有你作爲最後的「安全氣囊」。--Ta由此實現的情緒穩定,不僅令生命平安,還令自己有更廣闊的試錯空間,也就更有希望創造人生奇蹟。

10、情緒智力:駕馭情緒,理性決策。

高情商(情緒智力)使人善於管理情緒,應對複雜局面,而情緒失控會削弱認知和決策能力。

正如心理學家丹尼爾·戈爾曼所說,無法掌控情緒的人「將不停與自己的內心交戰,削弱專注工作和清晰思考的能力」。--這就是所謂的內耗。

相反,具備良好情緒管理能力的人更能在壓力下保持冷靜和專注,把情緒轉化爲正面動力。

這一觀點在投資中的啓示是:情商高的投資者往往不因市場波動而心浮氣躁,能持穩情緒、理性決策,從而在長期業績上勝過僅有智商優勢但情緒波動較大的人。

所以,情緒穩定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居然要用10條來闡釋。

那麼,情緒穩定的反義詞是什麼?

這類抽象概念並沒有一個唯一對應詞,而是呈現出一個「譜系結構」——不同維度的失衡,共同組成了「情緒不穩定」的多種形態。

根據心理學與行爲經濟學的研究,常見的六種形式包括:

1、情緒失調:外部失控,情緒反應強烈,難以調節。

2、情緒易激:對刺激反應過度,神經系統高敏。

3、內耗拉扯:內在衝突不斷,自我否定,精力耗散。

4、情緒綁架:短期情緒奪取理性,做出事後後悔的決策。

5、群體傳染:失去獨立判斷,隨波逐流,被集體情緒裹挾。

6、被動應激:無自我反思,完全條件反射式應對。

上面的表格裏,哪一條最戳中你?

對大多數而言,也許是內耗吧。

以下是情緒穩定vs情緒內耗

從哲學的角度看,情緒穩定是一種「內在秩序」,而內耗是一種「心智碎片化」。

你想做的和你真的去做的,中間總是橫着一個你。

而這,才是我們越來越聰明,卻越來越累的根源。

多數所謂「情緒穩定」,其實只是表面強撐、深度壓抑。這種假裝堅強,往往比真實崩潰更危險——因爲它讓人忘了自己正在崩潰。

在這個信息過載、標準模糊、慾望膨脹的時代,內耗幾乎成了一種結構性症狀。

它是現代性的慢性毒藥,滲透在一切高密度思考與高期待生活之中。

而真正的出路,是建立起從認知、情緒到行動之間的清晰通路。

情緒穩定絕非沒有情緒,而是能夠如衝浪般穿行其間,甚至運用其能量。

讓你想的,是你相信的。 你相信的,是你做的。 你做的,是你能堅持的。

這才是情緒穩定最深的含義。

以下,是減少內耗、提升情緒穩定的7條具體建議:

1、練習正念呼吸來緩解情緒波動。

當情緒波動過大或思緒反覆糾纏時,嘗試通過正念呼吸使自己回到當下。

比如,靜坐在安靜處,緩慢深呼吸數次,專注感受空氣進出肺部。

正念冥想與深呼吸能平緩生理激動,清空雜念,有助於中斷過度思慮的循環

建議每天抽出5-10分鐘進行呼吸練習,長期堅持將提高你的情緒穩定性。

就我個人而言,打算增加一些運動量。有個做投資的朋友一直充滿鬥志的樣子,他幾乎每天都有一次「大型」運動,是我學習的榜樣。

2、記錄情緒日記提高自我覺察。

養成記錄情緒日記的習慣,將困擾你的想法和感覺傾吐在紙上。

這種表達性書寫有助於梳理混亂思緒,爲情緒找到出口,並打破反覆糾結的內心循環。

寫的時候不必在意格式,設定5-10分鐘不停筆寫下內心所想。研究表明,這樣的書寫可以降低壓力和焦慮;例如焦慮的人在大考前寫下擔憂,成績表現反而更好。

通過日記反思,你會更清楚地察覺自己的情緒觸發因素,逐步提高自我認知能力。

這是一項成本極低的措施。我喜歡紙質的筆記本,也喜歡筆,但屬於差生文具多的那種,並沒養成記日記的習慣。

所以,我將「知識星球」變成了某種被圍觀的日記。

此外,我有一個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編寫年曆本,塞在隨身包裏,想起來寫一下,經常會有一些意外收穫。

3、篩選信息和社交,減少情緒消耗。

有意識地管控每天攝入的信息量和質量。避免長時間刷充滿負面新聞或他人完美生活剪影的社交媒體——過度的負面信息容易引發焦慮和不安。

可以爲自己設定固定的看新聞或社交媒體時間,例如每天限定30分鐘,過時即止,讓大腦有空閒消化。·

與此同時,審視你的人際交往,儘量減少與會持續消耗你情緒的人相處。

遠離那些總給你帶來負能量、讓你不自在的人,勇於對這類關係設立健康邊界,保護自己的情緒和精力不被他人過度佔用。

將更多時間和注意力留給積極且支持你的朋友,以及令你感到充實的活動上。

我有個朋友,在社交上採用一種類似於價值投資者的「高置信度」的原則,除非達到了極高的標準,否則寧可零交往。

4、聚焦可控並立即採取行動。

遇到讓你煩惱的事情時,先區分哪些因素是你能夠控制的,哪些是無法左右的。

把精力集中在可控的部分,並立刻採取一個小的實際行動來改善局面。

例如,如果擔心業績,就投入當下的練習;如果介意人際誤會,就主動坦誠溝通。專注於力所能及之處並付諸行動,能增強你的掌控感,降低無助焦慮感(有研究指出,採取積極行動可以減輕反覆的擔憂

相反,對於那些無法改變的事情(如已經發生的損失或他人的看法),要練習接納和放下

提醒自己:「我已盡力而爲,剩下的就交給時間。」

不爲過去的沉沒成本或不可控因素持續糾結,避免讓這些無效內容消耗你的情緒能量。

5、簡化日常決策,避免決策疲勞。

每天我們要做大量大大小小的決定,過多選擇會導致「決策疲勞」,加劇心理內耗。

通過簡化日常瑣事的決策來節省意志力。例如,提前規劃好一週的着裝或餐食,像一些成功人士那樣採用固定的模式,避免每天糾結穿什麼、吃什麼,把這部分選擇自動化。

將節省下的腦力留待更重要的事項,並儘量在精力充沛的時段處理關鍵決策(很多人發現早晨頭腦清晰時決策質量更高)。

同時確保充足的睡眠和休息,不要熬夜耗盡意志力——研究表明睡眠不足會削弱人的衝動控制和情緒調節能力。

通過優化決策流程和精力管理,你可以減少不必要的內心糾結,提高情緒穩定性。

簡而言之,意識到自己是一個肉身,照顧好肉身,就是照顧好情緒。

6、進行積極的認知重構。

學會用更積極、客觀的思維方式來重新解釋遇到的問題,減少不必要的情緒內耗。

當你出現消極的自我對話時,嘗試像對待好友那樣與自己對話,用建設性的語言替換那些一味否定自己的想法。

例如,把「我這件事搞砸了」換成「剛才確實有不足,但我已經學到經驗,下次會做得更好」,用成長視角看待暫時的失敗。

遇到擔憂時,可以問問自己:「最壞會怎樣?這種糟糕結果出現的概率有多大?」——用理性提問來駁斥誇大的恐懼念頭。

堅持進行這樣的認知重構和正向自我暗示訓練,可以逐步沖淡習慣性的負面濾鏡,幫助你用平和理性的心態看待事務。

不過,就我個人觀察而言,這部分幾乎是天生的:

大部份基因+小部份原生家庭=性格

所以,你要麼能夠重塑自己的性格,要麼有一個特別好的朋友、搭檔、伴侶來幫助你重新看待問題。--獨立思考,不等於獨自思考。

7、用長期視角看待短期得失。

刻意訓練自己以長期主義的視角來看待當前的成敗得失,不被一時的波動所困擾。

設定清晰的長期目標,並將眼前的挑戰視爲邁向目標的必經步驟。

遇到挫折時,提醒自己幾年後的未來是否還會在意眼前這件事;如果幾年後回看不那麼重要,那現在就沒必要過度焦慮。

把注意力放在這件事帶來的經驗教訓和未來的成長上,而非當下得失本身。事實證明,真正具有長期眼光的人不會對一兩次的得失耿耿於懷,他們清楚自己的終極目標在哪裏,重心放在持續的進步節奏上,而不是糾結於困難本身的大小。

用這種長遠眼光指導自己的情緒反應,你會發現短期的起伏對你的影響減弱,更容易保持心理上的平穩。

最後

也許,情緒的起伏,未必是壞事。

至少證明你的心底不是死水一潭。

假如意識是一團火,沒準兒情緒就像那閃爍的火焰。

內耗也是一個含混的概念,哪個活人不內耗呢?--關鍵在於,我們能夠將心底熊熊燃燒的烈火轉化爲對外做功的能量。

只有那些「內耗」之後白白耗去「燃燒掉的那部分生命」,啥也不做的,才叫內耗。

所以,大多數所謂「情緒穩定」的良方,不過是假裝「情緒穩定」,這種自欺欺人往往更將一個人逼到情緒崩潰的邊緣。

真正的理性不是壓抑情緒,而是讓情緒成爲認知與行動的助力,而非阻力。

祝你好運!

編輯/rice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情绪稳定 情绪管理 心理韧性 理性决策 内在秩序
相关文章
情绪起伏大怎么办? 我觉得情绪起伏大本身,不一定构成问题吧?情绪起伏是很正常的,尤其对年轻人来说。这个时期多巴胺分泌就是很旺盛。从进化的角度看,这样很...
刚在微信读书打开阅读《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书的扉页写着:“人生中的事分为两类,你能控制的,你不能控制的。 不能控制的包括:已发生的事,你的记忆,别...
很多人问我怎么寻找自己的北极星。答案是四个字:格物致知。 意思就是,你需要不断自问自答,探究你自己的问题。 探究的方向有两个:1️⃣ 你在恐惧什么?2️⃣ ...
我也对自己有过相同主题的长期观察,得出的结论是: 当我莫名烦躁、自我怀疑、自我攻击的时候,基本是以下几种情况: 1. 没睡够/睡得不好 2. 2天没阅读长内容了 ...
我对互联网上反智评论一直有情绪化。直到有一天看到一条明显误会了视频内容意思的评论,被群嘲后,评论者很朴素地解释了她来自偏远地区,确实没受过太多教育,所...
我的室友把脏盘子乱放好几天。我该如何释放我的恼怒?| 引导性问题
恋爱中情绪不稳定真的太让人崩溃了
求助:如何不对孩子发脾气
朋友们夏至好,看起来这个炎热的夏天给很多人带了不开心,戾气重,易暴躁,有这些情绪本来不是什么问题(更重要的是意识自己正在某个情绪当中)。有的是季节性引...
【敏感的人成不了事】 为寻投资人,在房产老板的违建拾级别墅里参加饭局,难吃的鱼翅,喝杂牌但很贵的威士忌。老板一边吹嘘着自己、一边抱怨着大环境、一边隐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