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铁设在通甬高铁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引桥建设中取得重大突破,首节预制墩身成功架设。该桥梁首次在高铁跨海桥梁中采用“胶接缝+自锁式预应力”连接方式,标志着我国高铁跨海桥梁建造技术的显著进步。杭州湾海中引桥全长17.9公里,采用预制装配式桥墩施工工艺,有效缩短了海上施工周期。面对复杂海洋环境,建设团队创新采用组合技术方案,将现浇墩身与预制墩身通过特殊结构连接,并利用自锁式预应力使其成为整体桥墩结构。通苏嘉甬高铁关键控制性工程的建设将刷新多项世界纪录。
🌉 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引桥是世界首个在高铁跨海桥梁中采用“胶接缝+自锁式预应力”连接方式的项目,标志着我国高铁跨海桥梁建造技术的重大突破。
🌊 海中引桥全长17.9公里,共有227个桥墩,其中91个桥墩采用预制装配式桥墩施工工艺,旨在减少海上作业,缩短施工周期。
🛠️ 为了应对杭州湾特有的强潮、强冲刷和强腐蚀海洋环境,建设团队采用了创新组合技术方案,包括浪溅区以下现浇和“胶拼+自锁式预应力”预制拼装。
🧩 该组合技术方案通过现场浇筑墩身与预制墩身的凹凸型齿块(剪力键)拼装,再用环氧粘结剂粘连,最后利用自锁式预应力拉紧,形成整体桥墩结构,此技术为国内首次应用。
🚄 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是通苏嘉甬高铁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建成后将成为世界上在建长度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并创造多项世界纪录。
快科技7月2日消息,近日,由中国铁设承担勘察设计的通甬高铁杭州湾跨海大桥海中引桥,首节预制墩身成功架设。
这是世界首次在高铁跨海桥梁中,采用“胶接缝+自锁式预应力”连接方式的现浇-预制组合式桥墩的首战告捷,标志着我国高铁跨海桥梁建造技术的重大突破!

杭州湾跨海大桥的海中引桥全长17.9公里,共有227个桥墩,其中91个桥墩采用了预制装配式桥墩施工工艺。
这种工艺可以减少海上作业工作量,有效降低海上施工周期。
杭州湾是世界三大强潮海湾之一,属于典型的“喇叭状海湾”,特点是大潮差(最大潮差8.69米)、强冲刷(最大冲刷近40米)、急流速(最大流速5.3米/秒),以及恶劣的强腐蚀海洋环境。

为此,建设团队创新采用了浪溅区以下现浇、其余部分“胶拼+自锁式预应力”预制拼装的组合技术方案。
将现场浇筑形成的墩身,与在墩场提前预制好的墩身,通过凹凸型齿块(剪力键)拼装起来,再用环氧粘结剂粘连在一起,然后利用自锁式预应力,将其相互拉紧形成整体桥墩结构。
这是国内首次应用此类预制装配式桥墩技术。
杭州湾跨海铁路大桥是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之沿海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苏嘉甬高铁的关键控制性工程,全长29.2公里,设计时速350公里。
它也是目前世界上在建长度最长、建设标准最高的高速铁路跨海大桥,建成后将创下多项世界纪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