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03月07日 16:32
换个名头价格涨30倍,这种“助眠神器”是来抢劫的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市面上琳琅满目的“助眠神器”真的能有效缓解失眠,替代处方安眠药吗?本文重点分析了三种常见的助眠产品:褪黑素、γ-氨基丁酸(GABA)和苯海拉明。褪黑素在调节睡眠节律方面可能有效,但剂量需谨慎,过高剂量可能导致副作用。GABA作为新兴成分,其助眠效果尚无充分研究支持,口服可能难以进入大脑。苯海拉明作为抗过敏药,具有嗜睡副作用,但长期使用会产生耐受性,且存在头晕、恶心等副作用。这些“助眠神器”对缓解失眠的作用有限,并不能完全替代安眠药。长期失眠者应寻求专业医生帮助,并改善生活方式。

⏰褪黑素:作为一种调节昼夜节律的激素,额外补充可能对缩短入睡时间有一定作用,但效果有限。更重要的是调节睡眠节律,如倒时差。市售褪黑素补充剂剂量偏大,过高剂量可能导致头晕、头痛等副作用,建议从低剂量开始,并短期使用。

🧠γ-氨基丁酸(GABA):作为一种抑制性神经递质,理论上能降低神经元兴奋性,产生镇静作用。但动物实验表明,口服GABA可能难以进入大脑,临床数据也很少,难以得出明确结论。虽然口服GABA相对安全,但仍存在血压降低和与抗癫痫药物相互作用的风险。市面上也出现了添加GABA的“助眠食品”,但效果难以评价。

💊苯海拉明:原本是抗过敏药,因嗜睡副作用被部分国家用作非处方助眠药。但长期使用会产生耐受性,且可能导致头晕、恶心、视力模糊等副作用。患有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的人群禁用。此类助眠药价格昂贵,有效成分与普通抗过敏药无差别,性价比低。

安眠药能让人从失眠中得到解脱,但它们都是严格管制的精神药品,获取起来总是有点困难,也难免让人产生副作用和药物依赖的担忧。

而在这些安眠药之外,市面上还有很多不需要处方就可以买到的“助眠神器”。这些产品能缓解失眠吗?它们是否真能成为安眠药的替代品?下面,我们就来重点分析其中常见的3种。

 褪黑素 

有点用但不多,控制剂量很重要。

褪黑素是一种调节昼夜节律的激素,它会帮助人体进入“夜晚模式”,为睡眠做好准备。

临床试验发现,额外补充褪黑素可能有些助眠作用,但作用幅度较小——比如说,它可能会让入睡时间平均缩短约5分钟[1]。不同研究的结论不太一致,它们有的发现褪黑素能改善失眠,也有的认为它和安慰剂差别不大。总之,对它的催眠效果不能期待太多。

和缓解失眠相比,褪黑素在调节睡眠节律方面的效果会更好一些。它可以帮助人们倒时差,对调整睡眠相位延迟(睡眠时间足够,但睡得太晚,起得也太晚)也有些作用。

市面上的褪黑素补充剂有一个问题值得警惕:它们的剂量经常偏大。在助眠研究中,褪黑素的用量常在0.5-3毫克之间——但在保健品市场上,很容易就能找到剂量高达5毫克甚至10毫克的产品。

标示剂量10毫克的褪黑素软糖,给得实在有点太多了 | melatonin.asia

加大剂量并不会进一步改善睡眠,过高的剂量还会增加副作用,导致头晕、头痛、嗜睡等问题。有研究者怀疑过多补充褪黑素还会干扰人体自身的内分泌,这方面研究还不充分,但谨慎一点总是好的。

如果想尝试褪黑素,最好从低剂量开始,例如每次1毫克。由于长期使用的安全数据缺乏,最好只把它作为短期的缓解手段。

 γ-氨基丁酸 

有用吗?目前没人知道。

γ-氨基丁酸(GABA)是助眠保健品界的新宠,在很多特别强调“不含褪黑素”的产品中,添加的功效成分都是它。对它的研究目前还很不充分,到底有没有用很难说清

在大脑中,γ-氨基丁酸是一种重要的抑制性神经递质 | Wikipedia

和褪黑素一样,γ-氨基丁酸也是人体内本来就有的物质。在大脑里,它是重要的神经递质,能够降低神经元兴奋性,产生镇静作用。

然而,这并不代表直接吃γ-氨基丁酸也会有用。动物实验发现,口服补充的γ-氨基丁酸可能无法进入大脑,或者只有极少量能够进入大脑,因此它或许不足以对中枢神经产生影响[2]。

γ-氨基丁酸补充剂的临床数据很少。虽然有研究认为它能让人更快入睡[3],但研究的样本量太小,目前还很难得出明确结论。

口服γ-氨基丁酸似乎相当安全,即使高剂量服用,通常也只观察到头痛、喉咙烧灼感等较轻的副作用。不过它有可能让人血压暂时降低,也可能会和抗癫痫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因此也不是完全没有风险。

除了专门的补充剂,γ-氨基丁酸还经常出现在“睡眠巧克力”、“晚安牛奶”之类的食品当中。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和《新资源食品管理办法》,这种成分用于食品加工确实是合规的,至于有没有效果就不好评价了。

加了γ-氨基丁酸的各种“助眠食品”

值得吐槽的是,睡前吃东西这件事本身可能就对睡眠不好:吃完立刻躺平容易引起胃食管返流,让人因为烧心难受而辗转反侧。

 苯海拉明 

偶尔吃有点用,但天天失眠的劝你别吃。

在部分海淘“助眠神器”中,还有一个非常令人意外的成分:苯海拉明。它不属于保健品,而是一种非处方药。

日本的白兔牌助眠药“ドリエル”与英国的助眠药“Nytol”,它们的有效成分其实都是苯海拉明

苯海拉明原本是抗过敏药,也可以用来缓解晕车。因为副作用多,这种老药在治疗过敏方面已经用得很少了。

这种药最突出的副作用就是嗜睡,吃了它总会感觉昏昏沉沉。在部分国家,嗜睡副作用被提拔成药效,就诞生了这些非处方助眠药品。在中国,这种用法没有正式获批,因此本文并不推荐大家这样使用

如果偶尔吃,苯海拉明确实有些催眠作用。但遗憾的是,如果连续吃,人体很快就会产生耐受,导致镇静作用迅速减弱[4]。因此,它并不适用于长期失眠的人。

助眠药ドリエル在说明书中也明确指出,这种药只能缓解偶尔的失眠,对经常失眠和诊断失眠症的人都不适用 | netshop.create-sd.co.jp

除了嗜睡,苯海拉明有时还会导致头晕、恶心、视力模糊、排尿困难等副作用,患有青光眼和前列腺肥大的人都不能吃它。服药期间人的反应会变迟钝,因此不应开车或操作危险机械

在服用苯海拉明期间,最好不要开车 | pixabay

其实,此类助眠药最大的槽点可能还是价格。治过敏的国产苯海拉明25元就能买100片,而作为海淘助眠药的苯海拉明12片就要卖100元以上,二者的有效成分和剂量并没有什么差别。

保健品或许也很贵,但这药贵得格外直观。换个名头就要涨价超过30倍,不得不说失眠人的钱真是好赚啊……

总之,无论是哪一种“助眠神器”,它们对缓解失眠的作用其实都比较有限,也并不能完全替代安眠药

如果长期受到睡眠问题困扰,最好还是向专业医生寻求帮助。除了合理用药,改进生活方式对提升睡眠质量也很有帮助——比如说,今晚就试试睡前不刷手机如何?

参考文献

[1]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1087079216300545

[2]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8399837/

[3] https://pmc.ncbi.nlm.nih.gov/articles/PMC6031986/

[4]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12352276/

[5] https://bpac.org.nz/2024/melatonin.aspx

编辑:Luna

封面图来源:irasutoya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 “果壳”(ID:Guokr42),作者:窗敲雨,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助眠神器 褪黑素 γ-氨基丁酸 苯海拉明 失眠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