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02月13日
可以听听我和身高的故事吗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讲述了作者从11岁半到青春期结束,为了长高而进行的一系列努力,包括打生长激素、坚持运动和调整饮食。文章详细记录了打针过程中的痛苦与挣扎,以及身高增长带来的喜悦与焦虑。最终,作者虽然未能达到理想身高,但通过这段经历,学会了面对现实、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明白了努力的意义不仅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身高不仅是一个数字,更是成长历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见证了坚持、努力和自我接纳。

💉为了突破身高限制,作者从11岁半开始打生长激素,详细描述了初次打针的恐惧与疼痛,以及随之而来的身高增长的喜悦。期间,经历了从粉剂到水剂的转变,以及在学校医务室打针的尴尬与煎熬。

💪在打生长激素的同时,作者积极配合运动,特别是跳绳。尽管过程充满挑战,甚至因过度运动导致受伤,但作者始终坚持不懈,最终身高从137cm增长到168cm,这背后是异于常人的坚持与努力。

🤔作者的经历也引发了对身高意义的思考。虽然未能达到理想身高,但通过这段经历,作者学会了面对现实,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明白了努力的意义不仅在于结果,更在于过程。也懂得了真正强大的人,不是靠身高,而是靠内心的力量。

我和身高的故事

记得三年前的那个夏天,我站在儿童医院走廊的镜子前,看着里面那个瘦小的身影。11岁半,137cm,在班里永远坐在第一排,做操时永远是队伍最前面的那一个。镜子里的我,像一株营养不良的幼苗,在周围同龄人的映衬下显得格外矮小。校服永远大两个尺码,裤脚要卷三圈才能露出脚踝,课间操转身时总能看到后排同学投来的怜悯目光——这些细节像细密的针脚,将"矮小"二字缝进了我的童年。

那时的我,常常在深夜偷偷爬起来,用铅笔在门框上划下一道又一道痕迹。老樟木门框上深浅不齐的线条,像极了我忐忑的心电图。最底下的那道是八岁时用红色蜡笔画的,旁边歪歪扭扭写着"我要长到天上去";中间密集的黑色铅痕,记录着每个月的失望与期待;最高处的划痕总比其他线条用力,仿佛多用点力就能突破某种无形的桎梏。奶奶总说:"多吃点,多睡点,自然就长高了。"可我知道,事情没有那么简单。小时候因为奶奶的喂养方式——她总把稀饭熬得能照见人影,说"汤汤水水最养人";买钙片要挑最便宜的,说是"能长个就行"——我的生长发育已经落后太多。

父母带我跑遍了各大医院,从省儿童医院到北京协和,从中医调理到西医检查,各种偏方、补品试了个遍,可效果微乎其微。记得在温二医医院候诊时,走廊里挤满了和我一样的孩子。他母亲攥着化验单的手青筋凸起;角落里的小女孩哭闹着不肯抽血,她父亲红着眼眶说"咱们回家"。这些画面像曝光过度的底片,至今仍在我记忆里泛着苍白的影。每次检查完,看着医生摇头的样子,我都感觉自己的希望一点点破灭。直到2020年的冬天,那个特别的12月31日,我们终于下定决心——打生长激素

第一次打针时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我蜷缩在儿童诊室的椅子上,护士阿姨轻声安慰我:"不疼的,就像被蚊子叮一下。"可当冰凉的针头刺入皮肤的瞬间,我还是忍不住颤抖。药液推进时带着灼烧般的刺痛,消毒棉球按在针眼上洇开淡红的血丝。诊室窗外飘着那年第一场雪,雪花粘在玻璃上,像无数个未完成的愿望。卢医生站在一旁,温和地说:"小朋友,要记住,打针只是开始,你还要坚持运动,特别是跳绳。"那时的我,对跳绳充满了抗拒,总觉得又累又无聊。

第一年,我像雨后春笋般蹿高了9公分。每次量身高时,那种期待又忐忑的心情,就像等待考试成绩公布。家里那面贴着卡通身高贴的墙成了神圣的祭坛,每次测量前都要脱掉鞋子、挺直脊背、脚跟紧贴踢脚线。母亲总说"再吸气收腹些",父亲则会蹲下来确认我的后脑勺是否完全接触标尺。当冰凉的三角板压在发顶时,连呼吸都变得小心翼翼——生怕呼出的气息会把那个数字吹低半分。但随之而来的,是同学们的窃窃私语。"他怎么突然长这么高?""该不会是打了生长激素吧?"每当听到这些议论,我都会极力否认,甚至编造各种理由来解释自己的突然长高。我说是坚持打篮球的效果,说是突然开窍的睡眠秘诀。内心深处,我害怕被贴上"不正常"的标签

第二年,医生建议我从粉剂改为水剂。这一年我长了12公分,但过程并不轻松。七八年级时,我每天都要走读回家打针。

到了九年级,因为提前招生,家离学校太远,我不得不每天去医务室打针。那是我最煎熬的一段时光。医务室的白墙、消毒水的气味、针头的寒光,都成了我挥之不去的记忆。我数着窗外的梧桐叶从青绿变金黄,看着药盒上的批号从2023变成2021,渐渐能把注射时间控制在课间十分钟内——撕包装20秒,消毒30秒,推药2分钟,最后用创可贴盖住针眼时,上课铃刚好响起。最尴尬的是,有一次我正在打针,一个同学突然推门而入。那一刻,我感觉自己的秘密被赤裸裸地暴露在阳光下。

然而,疫情的到来打乱了一切。原本在初中两年里长了21公分的我,在疫情期间的两个月里只长了两毫米。居家隔离的日子里,身高贴上的数字像被施了魔咒。我每天清晨赤脚站在电子秤上,看液晶屏闪烁三次后定格在同样的数字。母亲安慰说是测量误差,可我知道那些小数点后的细微变化骗不了人。看着几乎停滞的生长曲线,我感到前所未有的焦虑。那段时间,我开始疯狂地跳绳,每天坚持跳2000下,甚至更多。绳子抽打地面的声响在空荡的客厅回荡,汗水滴在地板汇成小小的水洼。有次跳到600下时眼前发黑,膝盖重重磕在茶几角上,淤青半个月未消。我告诉自己,不能就这样放弃。

上了提前招和高中后,学习压力骤增。每天繁重的课业让我疲惫不堪,身体素质也开始下降。晚自习结束后,我总要在空教室里多留半小时——左手按着数学卷子,右手给肚皮消毒。有时算题入神忘了时间,冰凉的药液注入体内时,草稿纸上的公式都跟着颤抖起来。有时晚上躺在床上,我会懊恼地想:为什么别人可以专心学习,而我却要每天花时间打针、跳绳?为什么我付出了这么多努力,却还是没能达到理想的身高?这些负面情绪像潮水般涌来,几乎要击垮了我。

停针的那天晚上,我和母亲进行了一次长谈。她轻轻抚摸着我的头,说:"儿子,你已经做得很好了。身高不是衡量一个人的唯一标准,你的坚持和努力才是最重要的。"月光从窗帘缝隙溜进来,在她鬓角的白发上镀了层银边。我突然发现药箱旁的日历本——三年间每个注射日期都画着红圈,密密麻麻像开满杜鹃的山坡。那一刻,我忽然明白,这三年的经历,早已让我成长得比身高更多。

现在,我停针了,身高定格在168cm。这个数字,刚好达到我的遗传身高,却离我梦想中的175cm还有一段距离。说不遗憾是假的,毕竟曾经那么努力地打针、运动、补充营养,却还是没能突破基因的限制。但转念一想,比起最初的137cm,我已经长高了31公分,这何尝不是一种胜利?

记得最后一次去医院复查时,卢医生看着我的生长曲线图说:"你已经很了不起了,要知道,不是所有的努力都能突破生理极限,但所有的努力都值得被尊重。"诊室窗台的绿萝抽出新芽,阳光在生长曲线图上切割出明暗交界线。那些起伏的折线不再只是数据,而是我青春期的等高线,标记着每一次疼痛与蜕变的坐标。这句话让我释怀了许多。是啊,这三年的坚持,不仅让我长高了,更让我学会了面对现实,接纳不完美的自己。

记得有一次,我因为打针太疼,忍不住哭了出来。父亲平时话不多,那天却坐在我床边,轻声说:"儿子,你知道吗?我小时候也因为个子矮被欺负过。但我后来发现,真正强大的人,不是靠身高,而是靠内心的力量。"他翻开泛黄的相册,指着初中毕业照里最前排的自己。照片里的少年目光倔强,站在人群中最矮的位置,却挺着最直的脊梁。他的话让我感到温暖,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坚持下去的决心。

停针后的某一天,我翻出了以前的门框,看着上面密密麻麻的划痕,忽然笑了。那些深浅不一的印记,像年轮般记载着时光。我用手机电筒侧光照射,发现最早的划痕里还嵌着蜡笔的碎屑。最上方新添的168cm标记旁,刻着小小的日期和天气符号——晴天,风速三级,适合放飞纸飞机。那些划痕记录着我的焦虑和期待,也见证了我的成长。我拿起笔,在最上面划下了最后一道——168cm。这一次,我不再感到遗憾,而是充满了释然。我知道,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我努力过的证明。

现在的我,虽然身高定格在168cm,但我对未来充满了期待。我在书桌玻璃板下压着世界地图,用红色记号笔圈出想去的城市。我开始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想着要加入篮球队、参加辩论赛、甚至尝试写作。最近在构思的小说里,主角是个会飞的男孩,他的翅膀不用来逃离地面,而是为了看清更远的风景。我知道,未来的路还很长,而我已经准备好,用自己的方式去丈量这个世界。

回望这段打生长激素的经历,它带给我的不仅是身高的增长,更是一次成长的历练。那些针眼终将淡去,但消毒棉的触感永远留在指尖;那些生长痛早已消散,但跳绳破空的声响依然在梦中回荡。我学会了坚持,学会了面对现实,也学会了接纳自己。168cm,这是我的身高,也是我人生故事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记录着我的努力,见证着我的成长,也提醒着我:人生就像爬山,重要的不是最终到达的高度,而是沿途的风景和攀登的过程。

现在的我,依然会在清晨对着镜子整理衣领,但不再是为了确认自己有没有长高,而是以一个自信的姿态迎接新的一天。当第一缕阳光掠过168cm的身高线时,我总会想起卢医生的话——每个生命都有自己拔节的方式,有人向上生长触摸云端,也有人向下扎根酝酿春天。168cm,这是我的故事。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生长激素 身高焦虑 成长历程 自我接纳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