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王元x29,(https://xueqiu.com/3565163534/297413970)
$长春高新(SZ000661)$ 美国为啥儿科增高的人不如中国多?1、缺少处方医生,缺少生长发育科,儿科增高几乎都是走商业医保,需要满足GHD原发矮小标准,甚至超越标准,因为家庭医生对于GHD,本着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更认定这是增高医美,除非严重的侏儒症,身高P1以下,甚至完全沉没在身高曲线外才考虑给你转诊,根本不考虑FDA批准GHD的适应症标准。但并不是没有自费看的地方,在东西部沿海发达城市有极少的专科门诊,有医生可以看,要完全自费,而中部州几乎没有一家可以自费的专科门诊。2、自费价格昂贵,美国粉水同价,粉剂相当于中国50倍,短水15倍,长效15倍,自费增高需要仅生长激素的费用就需要准备30万美元以上,已经远远超越了美国中产的消费能力,因此中产及以下阶层不可能自费增高。
金赛这20多年在儿科干了两件事,培养了数千名可以处方矮小症的处方医生,从院长主任医到中级住院医,但还没培养出院士长江等帽子级大专家。另外一件就是廉价的生长激素,让自费增高成为了可能。
所以生长激素作为一个二类药,当年雪兰诺看不上的生长发育科,金赛做成了全国销量第一的药品,还仅仅依赖一个科室,原因一是金磊的商业眼光看出来了增高在中国的潜在需求,二是深耕,培养了数千名医生处方矮小症,建立了深厚的业务交流,这种深厚的业务交流是一种正向的螺旋上升式的合作,一方面药企拿出好产品,一方面医生愿意推荐,比如金磊最近说金鑫稳一个月因为医生推荐卖了200万元,这是好事,因为金鑫稳的药效好,医生推荐又觉得是良心推荐,双方互赢。这种合作最怕药效差的产品,毁了药企信誉,所以更会鞭策药企做精品,这恰恰是金赛的产品风格,看好这种扶摇直上九万里的内源性动力。
生长激素新品大药企都不做了,知道大势已去,小药企本来也光脚不怕穿鞋的,合规还不是他们考虑的第一要务,而是生存,所以推广的过程不合规是肯定的,但容易以后被清算。
作为一个生长激素研究者,期待国家集采,期待竞品上市,期待人口下滑,早出现都会早证伪,而恰恰很多半天都不能证伪,虽然已经证伪了福建 广东 河北 浙江集采。最聪明最有定力最无畏的人才敢投长春高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