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扑-热帖 01月24日
很多人都拿一分钱一分货来类比药品,那就以实例说明药品的生产成本。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以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为例,揭示了药品集采前后价格的巨大变化。从原研药的5000元/支降至集采后的100元左右,价格降幅高达95%。文章详细分析了该药品的成本构成,包括紫杉醇、人血白蛋白及包材等,指出其原辅料成本约为70元/支,加上生产等成本,总成本约为100元/支。尽管中标价仅为110元左右,但企业仍有利润空间。文章强调,药品集采使得价格大幅下降,但并不意味着质量下降,因为原辅料成本和生产过程的标准化,使得企业没有动力为了微薄利润而降低质控标准。低价不等于低质,揭示了药品价格虚高的内幕。

📉 集采前后价格巨变: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价格从原研的5000元/支降至集采后的100元左右,降幅达95%,体现了集采政策对药价的显著影响。

🧪 成本构成解析:该药品主要成本为紫杉醇、人血白蛋白和包材,原辅料成本约70元/支,加上生产等成本,总成本约100元/支,揭示了药品生产的实际成本构成。

💰 企业利润空间:尽管中标价仅110元左右,但企业仍有10%左右的利润空间,且自动化生产降低了成本,使得企业无需通过牺牲质量来增加利润。

🛡️ 低价不等于低质:集采使得药品价格大幅下降,但由于原辅料成本和生产过程标准化,企业没有动力通过降低质控标准来增加利润,因此低价不等于低质。

我也不说3分钱的阿司匹林,毕竟很多人觉得辅料什么的影响很大。

那我就以目前我在做的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为例,给大家算算成本,并且告诉大家为什么一分钱一分货在目前集采体制下,并不适用。

注射用紫杉醇(白蛋白)原来是新基研发的产品(现为百时美),但是在2020年国家局发现生产存在风险已经撤销了原研进口(所以不要迷信国外的生产体系,原研药一样有很大问题,FDA上的警告信不要太多)。

价格变化如下:

1、2020集采前,原研的价格大概在5000元/支。

2、2020年第二批集采时,恒瑞、石药仿制药和原研中标价分别为每支780元、747元和1150,随后原研因上述生产问题被踢出局。

3、2022年集采续标时恒瑞医药、石药集团、齐鲁制药和科伦制药,对应的中标价格分别为每支736元、148元、135元和114.8元

目前价格已经常态在每支100元出头,可以看到短短5年时间,价格降低了95%以上。

那这么低价格是否意味着质量问题呢?

我们做成本分析,该产品大头成本为紫杉醇+白蛋白+包材,溶剂部分在冻干过程中已经挥发且成本较低,目前市面上的紫杉醇原料价格大约在15万/kg上下,人血白蛋白的价格在40元/g,按照每支100mg紫杉醇+800mg白蛋白来计算,原料成本为47元,考虑收率70%的话,原辅料成本大概67元/支,外加最好的肖特玻璃瓶价格为4元/支。也就是实际原辅包成本大概在70元。

当然还有生产、人工、水电等成本,如果一批次仅仅生产2、3千只,那成本非常高,但现在基本上自动化生产,工序非常固定,我们同时开启几条生产线,生产成本也大幅降低,算下来目前的成本价大概在100元上下。

所以说110元的中标价有没有的赚?有的赚,大概10%的利润,对于仿制药来说,这已经足够了,全国每年几百万支销量,每家分一分,也能有个千八百万的利润了。

而其中,原辅料的价格基本上已经锁死了,生产过程也基本上是自动化操作,所以你让企业在为了多个百十万的利润去节约生产环节的质控?还要面临生产假药的刑事风险?根本没有必要。

而原来同样的成本,可以卖到1000甚至5000元,可想其中大部分的利润流向去了哪里。

更别提,对于片剂胶囊剂来说,动则一批次上百万片,除原辅包外的生产成本分摊下来少得可怜。

所以,在药品里,低价≠低质。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药品集采 紫杉醇 药品成本 低价药 药品质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