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2024年10月06日
复旦团队脑脊接口获突破:预计年底开展首例临床试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复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加福民团队研发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植入式脑脊接口设备,该项目获优胜奖并预计年底开展首例临床试验。此设备旨在解决脊髓损伤致瘫患者恢复运动能力的难题,具有多种特点,相关方案已开源并将推进产品开发和临床转化。

🎯复旦加福民团队研发新一代植入式脑脊接口设备,为脊髓损伤患者带来站立行走希望,该项目在大赛中获优胜奖。

💡此设备针对脊髓损伤患者治疗手段有限的问题,具有高精准、高通量、高集成、低延时的特点,可提高脑电信号采集稳定性和效率。

🚀加福民团队创新设计成像方案,精确捕捉脊髓神经根结构特征,相关数据和模型已开源,计划完成产品开发和临床转化,让更多患者获益。

快科技10月6日消息,据媒体报道,复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加福民青年老师团队研发新一代用于脊髓损伤患者的植入式脑脊接口设备,为脊髓损伤患者带来站立行走的希望。

日前,相关项目“植入式脑脊接口关键技术与系统研制”在约1400个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获2024年全国颠覆性技术创新大赛优胜奖,预计年底开展首例临床试验。

作为连接大脑与外周神经系统的“信息高速通道”,脊髓若受到损伤,大脑发出的指令就无法传递给肌肉,患者因此失去自主行动能力。如何使脊髓损伤致瘫患者恢复运动能力,一直以来是医学界重大难题。

由于神经损伤的不可逆性,目前针对脊髓损伤患者的治疗手段效果有限。直至近年,有研究证实脊髓硬膜外电刺激可以重新激活神经肌肉活动,显著促进脊髓损伤后的运动康复——2023年,瑞士洛桑联邦理工学院 Grégoire Courtine博士团队开展了脑脊接口研究,通过采集、解码脑部信号并对脊髓下肢相关区域进行电刺激,连接大脑和脊髓神经通路,使四肢瘫痪患者实现自主行走,甚至实现了脊髓损伤部位神经突触重塑,让患者在没有刺激的情况下也能自主控制瘫痪肌肉。

尽管瑞士团队初步验证脑脊接口实现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的可能,但在脑电运动解码、脊髓神经根个体化重建、系统集成与临床应用等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针对这些问题,加福民团队开展新一代脑脊接口技术研发,具有“高精准、高通量、高集成、低延时”的特点。

如何精准刺激脊髓神经根,对下肢相应肌群进行交替激活,从而重建行走步态,是第一个核心挑战。对此问题,加福民团队使用张江影像中心的3T磁共振成像设备,创新设计了包含多种扫描序列的成像方案,并基于人工标签构建自动化重建算法模型,从而精确捕捉腰骶段脊髓神经根结构特征。相关数据和生成的个体化脊髓神经根模型近期已开源,为神经康复领域专家开展脊髓神经调控基础研究提供支撑。

这个方案可将解码过程由体外转入体内,提高脑电信号采集稳定性和效率,最终实现百毫秒级别的解码速度和刺激指令输出——正常人的反应时间为二百毫秒左右,这意味在未来,脊髓损伤患者的行走步态将更加自然流畅。

下一阶段,加福民计划完成植入式脑脊接口关键技术的产品开发和临床转化。加福民表示,希望通过研发三类有源植入式创新医疗器械,建立智能脑脊接口自主知识产权体系,让全球更多脊髓损伤患者获益。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脑脊接口设备 脊髓损伤 加福民团队 临床转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