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03月04日
重大突破!复旦大学脑脊接口让瘫痪者重新行走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复旦大学团队全球首创“三合一”脑脊接口技术,成功为脊髓损伤瘫痪患者搭建“神经桥”,实现自主行走。通过微创手术在脑与脊髓间植入电极,术后24小时,在人工智能辅助下患者即可恢复腿部运动。此前,该团队已成功完成3例临床概念验证手术,患者在两周内实现自主控腿、迈步行走。这项技术通过采集、解码脑电信号,给特定神经根进行时空电刺激,让瘫痪者重新掌控自身肢体,而非依赖外部设备,标志着脊髓损伤治疗迈入“神经功能重建”新纪元。相关硬件产品有望年底进入临床。

🧠脑脊接口技术:复旦大学团队首创“三合一”脑脊接口技术,为脊髓损伤患者在脑与脊髓间搭建“神经桥”,实现神经功能重建。

⚡️微创手术植入:通过微创手术同步植入电极,仅需4小时,术后24小时在人工智能辅助下,患者即可恢复腿部运动。

🚶自主行走:此前3例临床验证手术中,严重脊髓损伤患者在两周内实现自主控腿、迈步行走,效果显著。

💪非外部设备依赖:该技术旨在让瘫痪者重新掌控自己的肢体,无需依赖机械臂、遥控轮椅等外部设备。

快科技3月4日消息,据复旦大学最新发布,就在昨天晚上8点,全球首批第4例、通过脑脊接口让瘫痪者重新行走的临床概念验证手术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成功实施。

脊髓损伤导致的瘫痪,在医学界一直被视为“不治之症”,让瘫痪者再次站立和行走,这一跨越“不可能”的奇迹,源自复旦大学类脑智能科学与技术研究院加福民团队全球首创的“三合一”脑脊接口技术

通过微创手术在脑与脊髓间搭建“神经桥”,仅需4小时同步植入电极,术后24小时,人工智能辅助下患者即可恢复腿部运动。

今年1月-2月,该团队已联合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成功完成全球首批3例临床概念验证手术,严重脊髓损伤患者在两周内实现自主控腿、迈步行走,标志着脊髓损伤治疗迈入“神经功能重建”新纪元。

脑机接口,是在躯体与外部设备间创建连接通路,大脑神经元发电形成的脑电波会被接口识别,进而通过外部设备实现所谓的“意念”控制。

这一思路默认患者肢体已“报废”,只能接入外部设备,比如机械臂、遥控轮椅、鼠标。

但加福民则选择了另一条路,通过植入式脑脊接口技术,在大脑和脊髓间搭建一条“神经桥”,采集、解码脑电信号,给特定神经根进行时空电刺激,让瘫痪者再次掌控自己的肢体,而非依靠外部设备

据介绍,相关硬件产品有望年底进入临床。


图源:复旦大学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脑脊接口 脊髓损伤 瘫痪 神经功能重建 复旦大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