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老刘该睡觉了,(https://xueqiu.com/4026867340/305212645)
国内cro行业参与的是高度全球化和市场化的竞争与分配,所以理论上估值是可以比照国外同业的。考虑到更具竞争力的服务能力,前几年也是给出了超同业水平的估值。但自从受生物法案影响后,目前估值暴跌到只有国外同业的30%,无论法案的通过率有多低,且实际限制范围有多不值一提,市场就是义无反顾给出了这个价。并且即使这次法案流产了,国内CRO估值可能也很难恢复到先前水平。CRO案例生动地体现了一个道理:正常的估值因子和模型难以在非竞争性的环境下构建,所以非市场化行为会严重破坏估值体系。
国内有一些行业,既不参与全球化竞争,也不参与市场化分配,即使不考虑这些行业的负外部性,也很难给出估值,但去年以来国家号召给特殊估值。后来实体开始演绎通缩,这些行业反倒又活的相对较好,这不就形成了“非市场化行为孕育通缩,通缩又奖励非市场化估值”的螺旋嘛?这里开始我就看不懂了。
而且还今年的行情还带火了现金流折现模型,今年赚多少明年赚多少接下来几年各赚多少,算的有板有眼,毕竟利润都是“计划”出来的嘛,这跟那些算PEG成长模型,盲人摸象式的“线性递推”可不是一回事哦。
但这些都有悖于我对常识的理解。所以今年我基本都处于懵逼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