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一涵笔记,(https://xueqiu.com/7934656604/298163254)
在刚披露的二季报中,张坤直言很不认同市场当前的悲观预期。
一涵我会持续追踪解读一些优秀股票的专家会、财报会,还会跟踪优秀基金的季报,以及陪读优秀投资人的经典讲话。本篇属于我重点关注的优秀投资人之一张坤,长文记录在“一涵笔记”:
2024年7月18日零点,张坤所管理的四只基金(两只偏股混合型、两只QDII)披露二季报。
与其他顶流基金经理区别的是,张坤如今的产品中有半数已经是QDII基金(投资于境外股市的基金)。以他在管全部产品中今年表现最好的,也是我去年在群里和文章里最推荐的基金易方达亚洲精选股票为例,最新的年内涨幅已经达到了14%左右。
就像我注意到巴菲特讲美国金融危机时发现投资者追捧到了疯狂的程度,张坤也发现市场的投资者有很悲观的动作:
一方面在央行持续提示风险并出手干预的情况下,仍然积极拥抱长期国债和类似债券的股票,另一方面不断回避与国内内需(内部消费需求)相关的行业【一涵注:如我所说“四大金刚”行业中的食品饮料和互联网科技行业都属于内需行业】。
从国债的大涨以及内需相关股票低估值来看,市场的悲观预期可能是建立在停滞的担忧上,但张坤对这种悲观预期很不认同:
他强调,最重要的底层要素是中华民族的勤劳与智慧是不变的,不论是通过改革开放带来的经济腾飞,还是华人在海外取得的巨大成就,在过去几十年都已经一再得到证明,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些会突然消失。
考虑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只要人的主观能动性继续发挥,停滞是没有理由的。
所以,张坤团队认为未来会有一批提供优质产品和服务的企业能够持续增长并创造回报。
张坤“看不上”目前市场追逐的债券资产和红利股。
这是因为,即使维持目前的利润水平,成长股股息率(阿里腾讯甚至白酒)也已经接近或超过一些传统意义的红利股票。而市场却没道理地担忧需求持续下滑会让企业成为“价值陷阱”,即收入利润不断下滑。
在张坤的投资框架中,满足生意模式良好、存在一定竞争壁垒、自由现金流充沛、公司治理良好等要素是前提条件。【一涵注:人话说,就是他挑的公司是要把资金都拿来做别人都做不来的也有价值的事情。如果很难找到这样的事情做,就应该把钱分给股东而不是跟阿里一样乱投资浪费掉利润。相似资料学习可以参考我历史发的巴菲特的股东大会问答。】
但在这些前提下,张坤团队也会给长期成长性赋予相当的权重,毕竟这是作为愿意承受波动的股票投资者的独特优势和更高回报的重要来源。【一涵注:长江电力的长期回报不如茅台,就是因为虽然茅台和长江电力都垄断了独特的地理资源,但长江水量不能增长了,所以利润增长不如销量可以增加的茅台酒。】
经济的不断发展是企业长期成长的土壤,在这方面,国内经济依然是一片沃土。
张坤认为,考虑居民消费在经济中的占比,由于经济发展带来老百姓生活水平越来越好进而带来的投资机会,仍然是股票市场长期最有前景的富矿之一。
张坤和我担心的真正的风险看法完全一样:这个时候长期投资者面临的最大风险其实是优质企业被私有化, 控股股东不再愿意和流通股东分享企业未来的发展成果。幸运的是,我们认为持仓中的大部分公司这方面的风险不高。
【一涵注:私有化就是买公司,从股市上买下来,从此分红和分红的增长都自己独享,不再找接盘侠。
张坤担心这个风险的原因可能跟我一样——都持有阿里巴巴的股票。因为最典型的投资反面案例就是阿里B2B部门曾经在香港的私有化:股票最终以相对高点很低的价格退市,我们只能以一个不太高的价格永久卖掉股票。我就知道有投资人因此亏了8000万失去了任何回本的机会。不过,阿里B2B部门并不包含淘宝天猫业务,这个早期业务今天在阿里体系内几乎已经消失归零了,所以当时的私有化价格也不算太低。
那张坤为什么觉得现在他的持仓私有化风险不高?
首先他投资的茅台五粮液这些国企无法私有化,有风险的是私企,比如腾讯阿里。但是腾讯阿里实在太大了,市值上万亿,大陆没有哪个资本集团能吃下这么大体量的上市公司。
而且,之前阿里B2B部门港股退市,那是因为要去美股把整个公司上市。现在阿里已经在港股美股都上市了,最快今年9月也要入港股通让A股投资者参与投资,它已经没有其他去处了。】
张坤继续说,当下市场由于悲观的预期,把一些优质公司交易在私有化都能算清楚账的估值(市盈率、市值/自由现金流)水平。【一涵注:张坤说的计算公式就好比我们买下个商铺的购买价/年租金的比率,考虑自己盘下这个商铺多久能回本。】
有很多人问我,为什么二季度还是正收益?A股跌了不少。是因为我超配了港股资产。在外资脱钩不敢买,甚至一些顶级私募都不愿意投资港股的时候,依然愿意去重注港股,是需要一些独立思考的。
因为投资的本质就是买资产,它们就像商铺一样会生息。商铺的租金没有受到经济影响,越跌我们应该买越多,而不是倒过来。
张坤总结,此时此刻最重要的是耐心,大陆优质企业的长期回报预期是很可观的。
不过我还想给大家补充一点他没好意思说的:张坤虽然很看好大陆资产,但是他的易方达亚洲精选本季度还买了韩国上市的三星电子股票,并且依旧重仓台湾的台积电。这是因为他曾经吃过亏,因为港美股的大陆资产投资选择太少,而不幸买了最高20%的教培行业。
后来从22年开始该基金就有投资东南亚甚至美国荷兰等地的公司。有了教训后投资范围变广了,是我去年才开始愿意推荐这只基金的重要原因之一。
未来我会继续分享更多张坤、巴菲特、段永平、林园等优秀投资人的持仓分析与语录解读,长文记录在“一涵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