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探讨了在人工智能日益强大的背景下,写作对于思考的重要性。《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的一篇社论《Writing is Thinking》强调,写作不仅是表达,更是思考的过程本身。文章指出,尽管AI可以加速写作,但它无法替代人类在思考过程中经历的挣扎、推敲和厘清。作者认为,思维的深度往往体现在反复斟酌的文字中。因此,essay.ink社区的建立旨在提供一个空间,让人们回归真实的思考与书写,找回“写”本身的意义,强调手写的重要性,即使在AI辅助写作的时代,亲手写下思考也是至关重要的。
✍️ **写作是思考的载体与催化剂**:文章的核心观点是“写作即思考”,强调写作过程是与自己对话、将模糊念头转化为清晰想法、以及通过解释复杂问题来加深理解的关键环节。AI可以辅助写作,但无法替代人类在思考过程中所需的“挣扎、推敲和厘清”,思维的深度恰恰体现在反复斟酌的文字中。
🤖 **AI辅助写作的局限性**:虽然AI能够高效地润色邮件或生成文章,但过度依赖AI可能导致思考能力的退化。当AI承担了写作任务,人们可能会失去通过书写来梳理和深化思想的机会。因此,文章提醒我们,AI可以作为工具,但不应取代个人独立的思考和表达。
💡 **essay.ink社区的价值**:essay.ink社区的出现正是为了应对AI时代可能带来的思考“真空”。它为所有写作者——学生、研究者、创作者或记录者——提供了一个平台,鼓励他们写下真实的思考,而不是追求表面上的完美或格式。社区旨在帮助人们重新找回“写”这件事本身的意义。
✒️ **回归手写的深刻意义**:文章最后强调,在AI技术飞速发展的当下,亲手写下重要的思考内容,才能真正将这些思考内化并属于自己。这是一种对独立思考和深度学习的呼唤,提醒我们在享受技术便利的同时,不应忽视自身思维能力的培养和维护。
早上读到一篇 Nature Reviews Bioengineering 的社论,题目叫《 Writing is Thinking 》。它谈到一个老生常谈、却在今天格外有意义的观点:写作不仅是表达,更是思考本身。在大型语言模型愈发强大的当下,我们越来越习惯让 AI 帮我们写作,从润色邮件到生成整篇文章,写字这件事,仿佛变得“不必要”了。
但越是这样的时候,越该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我们不再写了,我们还会思考吗?
写作的过程,其实就是和自己对话的过程。一个模糊的念头,写着写着才会变得清楚;一个复杂的问题,只有在尝试用语言解释给别人听时,自己才真正理解了。AI 可以帮你写得更快,但它不能替你经历这段挣扎、推敲和厘清的过程。思维的深度,往往就藏在每一次反复斟酌的句子里。
这也是 essay.ink 这个社区存在的原因。我们想为写作者——不论是学生、研究者、创作者,还是只想写点东西给自己看的人——提供一个空间,在这里写下真实的思考,不追求完美,不在意格式,而是重新找回“写”这件事本身的意义。
我们不反对用 AI 工具,也不与时代洪流对抗。但我们更希望 essay.ink 是一个提醒:重要的东西往往要亲手写下来,才能真正属于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