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我们不去质疑牛顿,是我们不愿意吗?
我们以前在教科书里学过,牛顿的万有定律是被苹果砸头上砸出来的,当事人还是一个七八岁小孩。这么在现在人眼里不科学的事,就是没一个人去质疑。因为和什么科学素养一点关系没有,就是一个:那是个外国人。
我们的工业建设的历史,追随了很多发达国家的步骤,所以,一直也没有谁站出来,对一个很荒诞的事情说不能。所谓德先生和赛先生,是我们请进来的,我们好这一口:不能吃饭砸锅。那不文明。但是,在我们自己这里,就无所谓了。
不是前几天有个小女孩考了一个数学竞赛吗?这消息还没有几天,就硬生生从一个热爱数学的女生励志故事,活脱脱最后成了造假的可疑问题。我想说:论起造假,能嫁祸给一个十几岁的小姑娘,还有比这个假更值得怀疑的吗?
这位小女生不论在这个事件里是什么样的角色,都无法抹杀她具有一定的数学天赋。这一点,不论是想利用她来耍阴谋的人,还是大家跟风炒作,如果没有天赋,所有的假设和质疑,就没有可能建立得起来的。
牛顿也要等他成年了,才有了天才的输出,为什么在我们这里,一个有天赋的人刚刚展现一点点幼稚的才学,就有人从头到尾的酸呢?如果按某些人的观点,北大的韦东奕到现在四十多了,他决赛出的成绩难道是假的?
某些人你有那个资源可以让一个数学卷写的很规范,我没有啊?你有对一个设备的了解,难道我认识的人中没有这样的人吗?一个缺少教育资源,但是身边有那么几个能力较高的人可以教诲,这不是这个竞赛开卷的初衷吗?既然考到了十二名还不被社会认可,那这个考试的意义何在?
在这个网络闹剧里,我是绝不相信一个十七岁的女孩能掌控所有的信息源头,能把一个团队控制的这样好,不知道现下的某些媒体,为什么把造假的帽子扣给了她,真是谁好欺负就欺负谁是吧?
这个月前,他们不是说两个小女孩穿着和服拍视频,被街溜子骂了,他们还说柿子专挑软的捏,现在,一个女孩已经被网暴,难道这不是质疑她的人也如此造作吗?为什么他们现在没有声量为她辩护了,因为那些搅动者正在干的:实际上就是在挑衅他们,自己辛辛苦苦,寒窗苦读,还不如一个女孩的投机取巧。
有这种认知,只能说通过这件事,真的需要很多个姜萍出现在大庭广众之下,很多人对于所谓的独立思考,就是在她们出现时一遍又一遍的被刷新认知的过程中才能产生。而这样的姜萍,实在也容易找的到,只需要对某个专业,有一定的天赋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