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人刘台拱(1751-1805),著名经学家、训诂学家。字端临,一字江岭,江苏宝应人,曾任丹徒县学(地点在镇江城内寿邱山)训导。所著书卷帙不多,但都是精粹之言。广雅书局刊本《刘氏遗书》有《论语骈枝》《经传小记》《国语补校》《荀子补注》《淮南子补校》《方言补校》《汉学拾遗》《文集》等8卷,著作署名,都与嘉庆十三年(1808)续刊本《刘端临先生遗书》署名一致,是“劉台拱”。
王智勇、舒大刚主编《儒藏·史部·杂史类》(全12册,四川大学出版社,2014)第十五种收《汉学拾遗》,整理标点本扉页署名为“劉臺拱撰,彭華校點,楊世文審稿”,将“台”字繁写为“臺”,这对不对?原版书影首页右下角的署名,分明是“台”字。
“臺”是“台”的繁体字,为什么刘台拱著作署名写作“台”?
“端临学派”为扬州学派一脉重镇,即刘台拱所创立的学派,此学派因其字而名。台拱年十五,曾从同里王雒师学。其家学有刘宝楠、刘恭冕、刘岳云等承传。其交游者有朱筠、卢文强、王超、戴震、邵晋涵、程晋劳,程瑶田、任大椿、段玉裁、王念孙、汪中、钱塘、阮元等。
我们先来看“刘台拱端临”名字如何解诂?吉常宏、吉发涵先生认为系源于《论语·为政》:“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朱熹集注:“共,音拱。亦作拱。”《魏书·辛雄传》:“端拱而四方安。”以“端”应“拱”,即谓为政尚清简,无为而下治。临,临民,治理百姓。(《古人名字解诂》230页,语文出版社,2003)
吉氏父子忽视了对人名中第二字“台”的关注,这虽是行辈用字,但涵义也与字密切相关。
查刘台拱《先府君行述》(《刘端临先生文集》)及刘宝楠撰写的《黄塍沟先茔记》《清故太学生刘府君墓表》(《念楼集》卷六)两文,原来宝应刘氏中台拱再堂兄弟16人,行辈字为“履”“台”,其中履字辈五人,人名第三字均从竖心旁。“台”字辈九人,刘台拱(字端临)亲兄弟五人,弟台鼎,字保临;台斗,字建临;台垣,字宿临;台奎,字纬临。
在古汉语中“台”是星宿名,即三台(六颗星),两两排列,从文昌星开始,排列到太微垣。《晋书·天文志上》曰:“在人曰三公,在天曰三台。”《步天歌》:“北门西外接三台,与垣相对无兵灾。”
这与星宿有关的“台”字,在古代不能写作“臺”(土筑的高坛)。
刘台拱出身经学世家,五兄弟多参加科举并有著述,其中台斗诗集书名《星槎游草》。兄弟五人的名字确实是星光闪耀,名不虚传。
由此看,“刘台拱”的“台”就是“三台星”之“台”,繁体字不是“臺”。“劉臺拱”署名是不正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