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周末 2024年07月14日
院士退出机制!定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近期,中国科学院和中国工程院分别修订了院士章程,进一步明确了院士的增选和退出机制。新修订的章程强调了院士增选的公正、客观原则,并细化了院士退出机制,包括主动放弃、违反科学道德、违纪违法等情况下的退出。此次修订旨在进一步回归院士称号的荣誉性和学术性,促进院士制度的健康发展。

🧑‍🎓 **院士增选机制更加明确** 新修订的章程明确了院士增选的推荐制、评审制和选举制,并强调了坚持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候选人需由院士和有关学术团体推荐,经学部主席团审议、院党组审定后,才能成为有效候选人。增选过程还包括外部同行专家评审和具有选举权的院士差额选举。最终选举产生的新当选院士需经学部主席团审核、院党组审定,并报党中央、国务院备案。 此次修订进一步完善了院士增选流程,确保了增选过程的公平、公正、公开,也为院士增选提供了更科学、更规范的保障。

🚫 **院士退出机制更加完善** 新修订的章程细化了院士退出机制,包括主动放弃、违反科学道德、违纪违法等情况下的退出。院士可申请放弃院士称号,经学部主席团批准后生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有关规定,院士加入外国国籍后,即为自动放弃院士称号。对于违反科学道德、品行不端等损害院士群体和学部声誉的行为,或因违纪违法受到党纪政务处分、行政或刑事处罚的,学部可根据情节轻重对其给予相应处理和处分。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的,学部主席团可决定劝其退出院士队伍或撤销其院士称号。 完善的退出机制,不仅可以维护院士称号的严肃性和纯洁性,还可以促使院士们更加珍惜院士荣誉,更加注重自身行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 **回归荣誉性和学术性** 近年来,院士制度改革一直是个重要话题,此次修订的章程进一步明确了院士增选和退出机制,旨在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这意味着,院士称号将不再仅仅是终身荣誉,而是需要院士们不断努力,做出更多贡献才能配得上的荣誉。 此举将有助于提升院士群体的学术水平和道德水平,为我国科技发展提供更强大的智力支持。

🎉 **院士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 此次修订的院士章程是院士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标志着我国院士制度改革又向前迈进一步。未来,我国将继续深化院士制度改革,不断完善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让院士称号真正成为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 **持续深化院士制度改革** 此次修订的章程只是院士制度改革的一个阶段性成果,未来仍需继续深化院士制度改革,不断完善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让院士称号真正成为我国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例如,可以进一步探索建立院士退休制度,完善院士行为规范,加强对院士的监督管理,促进院士称号的健康发展。

🤔 **未来展望** 随着院士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相信未来我国将涌现出更多优秀科学家,为我国科技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也希望院士们能够更加珍惜院士荣誉,更加注重自身行为,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 **结语** 此次两院院士章程的修订,是院士制度改革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院士制度改革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相信在未来,我国院士制度会更加完善,院士称号会更加具有荣誉性和学术性,为我国科技发展贡献更大的力量。

👓 **思考** 你认为此次两院院士章程的修订对于我国科技发展有什么意义?

2024-07-12 22:17:40

近日,两院院士大会分别审议通过了新修订的《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进一步明确了院士的增选机制和退出机制!

两院章程中的院士增选和退出机制

《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

第二章 院士的产生与退出

第四条 院士增选每两年进行一次。学部主席团根据科技发展趋势和学科布局确定增选名额及其分配,报中共中国科学院党组(以下简称院党组)审定。

院士增选实行推荐制。候选人由院士和有关学术团体推荐,经学部主席团审议、院党组审定成为有效候选人。学部主席团可根据国家和学科发展需要设置特别推荐机制。

院士增选包括外部同行专家评审和具有选举权的院士差额选举。

选举产生的新当选院士经学部主席团审核,院党组审定后,报党中央、国务院备案。

院士增选须坚持标准,遵循公正、客观的原则,对候选人进行全面、客观、科学的评价。

第五条 院士可申请放弃院士称号,经学部主席团批准后生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有关规定,院士加入外国国籍后,即为自动放弃院士称号。

院士如有违反科学道德、品行不端等损害院士群体和学部声誉的行为,或因违纪违法受到党纪政务处分、行政或刑事处罚,由学部根据情节轻重对其给予相应处理和处分,报院党组批准。对于情节严重或特别严重的,由学部主席团决定劝其退出院士队伍或撤销院士称号,报院党组批准,待召开院士大会时予以追认。院党组可向学部主席团提出撤销院士称号的建议。

《中国工程院章程》

第二章 院士

第四条  中国工程院院士(以下简称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院士由选举产生。

第五条  院士的标准和条件

在工程科学技术方面作出重大的、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热爱祖国,学风正派,品行端正,具有中国国籍的高级工程师、研究员、教授或具有同等职称的专家(含居住在香港、澳门特别行政区和台湾省以及侨居他国的中国籍专家),可被提名并当选为院士。

第六条  院士的义务和权利

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事业,遵守本章程;提倡科学精神,积极促进工程科学技术的研究、开发和应用,努力创新,不断作出成绩;弘扬科学家精神,维护科学道德;发扬学术民主,鼓励学术争鸣;做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表率,追求真理、勇攀高峰的表率,坚守学术道德、严谨治学的表率,甘为人梯、奖掖后学的表率;积极培养人才,推动工程科学技术队伍建设;参加中国工程院及学部的活动,承担中国工程院及学部组织的咨询、评议与评估任务,促进工程科学技术与国民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参与科普活动。

对国家工程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决策有建议权;对院士候选人和外籍院士候选人有提名权;在院士会议上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享受有关待遇。

第七条  对年满80周岁的院士授予资深院士称号。资深院士不担任院及学部的领导职务,不参加对院士候选人的提名和选举,可以参加院士会议及咨询、评议和学术交流等活动。

第八条  增选院士每两年进行一次,必要时,可提前或延后进行,并由主席团决定。每次的增选院士名额,由主席团讨论决定。

第九条  院士候选人可通过以下途径提名:

 1.本院院士直接提名候选人。

 2.中国工程院委托有关学术团体,按规定程序推荐并经过遴选,提名候选人。

 主席团可根据国家需要设置特别提名机制。

 不受理个人申请院士候选人。

第十条  中国工程院组织外部同行专家对候选人进行评选。评选出的候选人提交院士大会,由全体院士按20%差额无记名投票选出新增选院士。参加大会选举的院士超过全院有投票权院士人数的二分之一,选举有效;获得赞同票数超过投票院士人数二分之一的候选人,按各学部增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序当选。

选举结果经院党组审核、主席团审议通过,报党中央、国务院备案,适时向全体院士通报并正式公布。

第十一条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籍法》第三条关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不承认其公民具有双重国籍的规定,院士加入外国国籍后,即为自动放弃院士称号。

第十二条  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违反科学道德或品行不端,影响院士群体和中国工程院声誉时,应视情节给予相应处理;情节特别严重的,劝其放弃院士称号或撤销其院士称号。当院士的个人行为涉及触犯国家法律,危害国家利益时,应撤销其院士称号。

第十三条  院士本人提出辞去院士称号的辞呈,经主席团审查认可后生效,并通报全体院士。

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

院士是我国科学技术方面和工程科技领域的最高荣誉称号。院士制度是我国设立的重要人才制度。在我国,院士通常指中国科学院院士或中国工程院院士。两院院士入选者均是在中国科学与工程技术领域做出重大、创造性的成就和贡献的杰出科学家。

但长久以来,我国院士退出机制尚不完善,出现了诸如“高龄院士退不出”“烟草院士去不掉”等情况。也因为这样,院士称号被人们视为“铁称号”和“终身荣誉”。

近十年来,院士制度改革一直是个重要话题。

2013年11月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首次明确指出,改革院士遴选和管理体制,实行院士退休和退出制度。

2014年6月,中国工程院第十二次院士大会全体会议表决通过的《中国工程院章程》(修订案),明确在原来“撤销院士称号”的基础上,增加“院士劝退”制度,即“当院士的个人行为违反科学道德或品行不端,严重影响院士群体和工程院声誉时,应劝其放弃院士称号”。2018年5月修订的《中国工程院章程》延续了这个规定。

2019年7月修订的《中国科学院章程》里也有关于“院士退出”的相关规定:院士有权放弃院士称号。当院士个人行为严重违反科学道德、品行严重不端、严重损害院士群体和学部声誉,劝其放弃院士称号;情节特别严重或危害国家利益、触犯国家法律的,撤销其院士称号

2020年12月,教育部印发了《关于正确认识和规范使用高校人才称号的若干意见》,其中明确提到,规范人才招聘和引进工作,人才成果严格按照署名单位认定、不随人走。

教育部人事司负责人介绍,人才称号是对人才阶段性学术成就、贡献和影响力的充分肯定,不是给人才贴上“永久牌”标签,也不是划分人才等级的标准,获得者不享有学术特权。授予和使用人才称号的目的是赋予人才荣誉、使命和责任,为广大人才树立成长标杆,激励和引导人才强化使命担当。

此外,《意见》还从加强岗位管理的角度对高校提出要求:加强对人才称号获得者的合同管理,建立健全中期履职报告、聘期考核制度和重要事项报告制度;提出要健全兼职兼薪管理制度,加大对人才“双聘”“多聘”情况的监管力度;完善人才称号退出机制,实现人才计划能进能出。

2021年5月,中国工程院院长李晓红在中国工程院第十五次院士大会报告中直指院士群体中的各类乱象表示“极个别院士的不端行为,损害了院士群体的声誉和形象,造成了十分恶劣的影响”。在完善院士退出机制方面,李晓红在报告中首次提出,要制定院士行为“负面清单”,对违反学术道德、违规违纪的现象零容忍,实施停止一定期限内提名权和评审权等处理措施。

2022年9月6日,中央深改委审议通过《关于深化院士制度改革的若干意见》。深改委会议强调:要提高院士遴选质量,让院士称号进一步回归荣誉性、学术性。会议还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完善院士遴选评审机制、优化学科布局、实行退休退出制度,院士制度不断完善。

一周后,科技部、中央宣传部等22个部门发布修订后的《科研失信行为调查处理规则》,其中包括取消院士称号在内的13条处理措施。

此番《中国科学院院士章程》和《中国工程院章程》的再次修订,明确了院士增选机制和退出机制的细则,院士制度改革又向前迈进一步。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院士制度 改革 增选 退出 荣誉 学术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