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10小时前
飞秒级“定格”电子运动!我科学家研发新型超快电子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科学家在超快电子源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上海交通大学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联合团队成功研发基于碳纳米管的新型超快电子源。该技术解决了传统金属电子源难以兼顾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的难题,实现了0.3电子伏特的超低能散,并保持了极短脉冲时间。这项突破将推动超薄材料和纳米器件的研究,为揭示材料界面电荷转移等关键科学问题提供有力工具,预计未来两年内实现实际应用。

💡 传统金属电子源存在局限:传统金属电子源难以同时实现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限制了对原子尺度超快动态过程的观测。

🔬 新型碳纳米管电子源的技术优势:新型电子源通过7飞秒超短激光脉冲驱动,实现了0.3电子伏特的超低能散,并保持了极短脉冲时间,完美兼顾了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

🔍 技术应用前景:该技术将极大推动超薄材料和纳米器件的研究,为揭示材料界面电荷转移、光催化反应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提供强有力的观测工具。

🚀 未来发展规划:研究团队预计这项技术将在未来两年内实现实际应用,有望推动中国在纳米科技领域取得更多原创性突破。

快科技7月4日消息,据媒体报道,我国科学家在超快电子源技术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上海交通大学与国家纳米科学中心联合团队成功开发出基于碳纳米管的新型超快电子源,其性能远超传统金属电子源。

这项突破解决了长期困扰科学界的难题。传统金属电子源难以同时实现高时间分辨率和空间分辨率,而新型碳纳米管电子源通过7飞秒超短激光脉冲驱动,不仅实现了0.3电子伏特的超低能散,还保持了极短脉冲时间,完美兼顾了这两项关键指标。

"这就像同时获得了高精度显微镜和超高速摄像机的功能,"论文通讯作者戴庆教授解释说,"我们终于可以清晰地捕捉原子尺度下的超快动态过程。"

该技术的成功研发将极大推动超薄材料和纳米器件的研究进程,为揭示材料界面电荷转移、光催化反应机理等关键科学问题提供强有力的观测工具。

研究团队预计,这项技术将在未来两年内实现实际应用,有望推动我国在纳米科技领域取得更多原创性突破。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碳纳米管 超快电子源 纳米科技 上海交通大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