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隆四十八年十二月,乾隆认为天启暗昏,说熊廷弼死得可悯,于是,下旨赐赏熊廷弼后裔,不久,乾隆阅明史,又认崇祯暗昏,说袁崇焕死得可悯,于是,下旨效仿熊廷弼后裔为例,给个小官,结果,找不到,乱过继一个,给袁崇焕当后裔,又给小官。
乾隆四十九年,乾隆奉崇祯入祠祭祀,下旨说崇祯不是昏暗之君,是勤苦之君,而且以身殉社稷,不可与荒淫失国者,一例而论。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十二月。
○谕军机大臣等、昨披阅明臣奏议。熊廷弼、为辽东经略时。抒诚效命。所奏诸疏。具见忠鲠。而其时主闇政昏。不惟不用其言。转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熊廷弼、系湖北江夏人。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著传谕舒常等、详悉查明。遇便覆奏。”
清光绪四年(1878)的熊廷弼石碑。上面刻武昌知府方大湜撰写的《重建熊襄愍公祠》的文字。文中写道:“....纯皇帝御制论及,渝湖北疆吏访其后裔子以官,仍知我圣朝奖励忠贞不遗前代,天复地载之量,真有超越前古万万者,则不禁为泉坯孤臣感激泣下……。”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乾隆四十七年(十二月):
“丙寅。谕军机大臣等、昨披阅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虽与我朝为难。但尚能忠于所事。彼时主昏政闇。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五月……
○戊申。谕、朕披阅明史。袁崇焕、督师蓟辽。尚能忠于所事。而其时主闇政昏。不能罄其忱悃。以致身罹重辟。深可悯恻。因降旨查其现在有无子孙。曾否出仕。兹据该抚尚安查奏、袁崇焕无嗣。系伊嫡堂弟文炳之子入继为嗣。现有五世孙袁炳。并未出仕等语。所奏尚未明晰。袁炳如果文理通顺。即照熊廷弼裔孙之例。以训导咨补。”
乾隆为崇祯平反,说崇祯不是亡国之君,而是勤苦之君,奉崇祯入庙祭祀。
《清实录乾隆朝实录》:
乾隆四十九年。……
至明之亡国。由于神、熹、二宗。纪纲隳而法度弛。愍帝嗣统时。国事已不可为。虽十七年身历勤苦。不能补救倾危。卒且身殉社稷。未可与荒淫失国者、一例而论。是以皇祖睿裁。将神、熹二宗彻出。而愍帝则特令庙祀。褒贬予夺。毫厘不爽。实千古大公定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