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大多数人对情绪都有误解,这导致我们害怕有消极的情绪,比如担忧、恐惧、内疚、愤怒、痛苦,等等。实际上,情绪只是一个“信使”,想要告诉我们一些事实。高情商的人能够与自己的情绪和谐共处,而本文这4个问题能帮助你练就高情商。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Photo by christian ferrer
情商是指反思和理解自己情感的能力。你对自己的情绪越清楚(比如情绪是什么,以及情绪是如何运作的),就能越好地应对最困难和最痛苦的情绪。
值得庆幸的是,我们都可以通过一些学习和练习,来提高自己的情商。下面是四个简单的问题,你可以在难过的时候问问自己。这些问题不仅能帮助你理解事情,让你在当下感觉更好,而且从长远来看,也是提高情商的好方法。
1. 事实是什么?
当客户带着沮丧和困惑来到我的办公室时,有一个技巧总是能帮上忙:在他们变得心烦意乱之前,我会让他们慢慢地、详细地描述自己的处境和环境。
当情绪上来时,我们倾向于掩盖自身处境和环境的重要事实细节,因为我们太沉迷于自己的感觉了。因此,我们往往会忽略一些相当明显的、导致我们痛苦的原因。
不要仅仅因为情绪对你大喊大叫就忽视自己的处境。例如,我经常听到客户说他们与配偶在睡前发生争吵。因为他们太专注于争论的内容和自己的感受,所以错过了一个关键的事实细节:那可是晚上11点!(让我震惊的是,居然有人想在白天努力工作10来小时后,晚上还能与配偶进行良好和高效的对话。)
换句话说,人们在晚上容易吵架和心烦意乱的主要是因为他们太累了。认识到一天中的不同时间在我们的情绪中所起的重要作用,有助于我们在心烦意乱时对自己更具同理心和同情心。
如果你想更好地理解自己的坏情绪,那就放慢脚步,寻找“事实”。
如果你不确定从哪里开始,可以试着回答这4个问题:什么时候开始?在哪里?谁?什么?
我什么时候开始感到心烦的?
当注意到情绪变化时,我在哪里?
在情绪转变之前和期间,我在和谁互动?
到底发生了什么才导致了我的这种感觉?
用伟大的夏洛克·福尔摩斯(Sherlock Holmes)的话来说……
在有数据之前就建立理论,是一个严重的错误。——夏洛克·福尔摩斯
2. 我的情绪想告诉我什么?
许多人不太了解自己的情绪,因为他们的情绪模型(他们关于情绪是什么,以及情绪如何运作的认识)是错误的。
特别是,当涉及到我们的情绪和情感时,大多数人都犯了一个大错误:把痛苦的情绪当成疾病,当成需要修复或根除的东西。但仅仅因为某种情绪感觉不好,并不意味着它就是坏的。
幸运的是,有一个简单的视觉图像可以帮助消除这种对情感的错误看法:学会像看待汽车仪表盘上的灯一样看待自己的情绪。
我们都知道开车时低油灯亮起时的焦虑感。当然,这种突然爆发的焦虑感觉并不好,但它是有用的。想象一下,如果下次低油灯亮起时,让你感到不舒服,于是你用一块胶带把它粘上了,会发生什么?
好吧,你再也不会因为担心车没油而焦虑不安了。这很好,直到你意识到车可能真的没油了,被困在高速公路边上一个小时,等着你妈妈来接你。
看到问题了吗?
情绪和汽车仪表盘不是问题,感觉不是问题,事实上,它们只是想帮忙。简单地避免情绪,或者“修复”情绪,只会让你在未来的道路上遇到更多的麻烦。
当你不断与情绪争吵时,它们往往会反击。大多数坏情绪和持续的痛苦情绪,都来自于与我们的感觉作斗争:
我们感到悲伤,同时认为自己不该悲伤,然后开始责备自己所有应该改进的地方,所有我们应该感到快乐和满足的原因,所有我们应该避免的错误,等等。
我们感到焦虑,将其解释为意味着将要发生一些可怕的事情,然后在接下来的3个小时里陷入疯狂的担忧和恐慌。
我们为某人感到难过,认为自己应该做些什么来阻止他们的痛苦,然后把自己卷入内疚和抑郁的漩涡中。
所有这些例子的共同点是,我们与自己的情绪之间存在着一种好斗和攻击性的关系。事实证明,当你不断地和自己的情绪打架时,它们往往会反击:
解决焦虑会导致恐慌。
反复思考你的愤怒会导致更加愤怒。
批评自己的悲伤会导致抑郁。
如果你在痛苦的情绪和困难的情绪中挣扎,很有可能是你和自己的情绪之间的关系有问题,而不是情绪本身有问题。因为像对待问题一样对待情绪,会教会大脑真的把它视为一个问题。
所有这些都意味着,你需要与情绪建立更好的关系,尤其是痛苦的情绪:
承认情绪,而不是试图修复它们。
接纳情绪,而不是逃避它们。
对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奇,而不是一味地质疑它们。
下次当你感到焦虑、悲伤、内疚或任何其他痛苦的感觉时,试着把这些情绪看作仪表盘上的灯。
这种思维上的小转变,会让你与情绪建立一种更健康、更有成效、更少痛苦的关系。
情绪是你作为人的一部分,即使是不愉快的情绪也是有目的的。不要把自己的情绪锁起来。如果你忽视它们,它们只会变得更大声、更愤怒。——萨巴·塔希尔(Sabaa Tahir)
3.我的故事是什么?
一旦你停下来收集关于自己所处情况的事实,用好奇心和善意承认自己的情绪,就准备好回答提高情商的第三个问题了:我的故事是什么?
每当糟糕的、可怕的或令人沮丧的事情发生时,我们就会在脑海中创造一个关于该事件的故事。通常,这种讲故事的方式是消极的自我对话,你脑海里的声音会说:
唉……我真是个大笨蛋,早知道就该把嘴闭上!
她为什么总是这么讽刺人?好像她根本不爱我了。结婚可能是个错误。我们永远不会幸福……
理解我们习惯性的、有时是自动的自言自语,是理解为什么我们有这样的感觉以及如何感觉更好的关键。
我们每个人都是自己人生故事的主角,但同时也是叙述者和作者。
情绪不是突然出现在我们大脑里的东西,而是我们主动构建的体验。我们获取关于所发生事情(事实)的传入感官信息,然后通过自我对话(故事)等思维过程来解释这些事实,结果就是我们创造的情感体验。
当然,我们不能总是控制发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事件),我们也不能总是控制突然出现在脑海中的想法(无意识的想法),但我们可以控制持续的思维习惯,如担忧、沉思、自我判断等等。如果我们能学会控制这种讲故事的方式,就能在很大程度上控制自己最终的情绪感受。
所以,下次当有令人沮丧的事情发生,你感到恐惧或悲伤等强烈的情绪涌动时,问问自己:
我的故事是什么?
我脑子里在想些什么?
我的故事与事实相符吗?我的理论是基于真实的证据吗?
有没有其他的故事或理论更符合事实?
这种通过改变对发生的事情的思考方式,来改变情绪感受的方法,是认知行为疗法的支柱,是治疗和解决焦虑、抑郁、愤怒等临床斗争的最有效方法之一。
但这种做法并不新鲜,早在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健康或精神病学诊断出现之前,古代哲学家和思想家就理解了这个基本概念:我们习惯性地思考方式决定了我们习惯性地感受方式。
罗马斯多葛学派爱比克泰德(Epictetus)对这一概念的阐述最为透彻:
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和沮丧的,不是外部事件本身,而是我们看待它们的方式。——爱比克泰德
4.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到目前为止,我们已经用三个简单的问题揭示了生活中最基本的情感公式:
事件+故事=情感
事实是什么?我的情绪仪表盘告诉我什么?我的故事是什么?当问完这三个问题时,我们可以开始看到影响我们情绪和感受的情绪机制。
就像多萝西和托托拉开《绿野仙踪》的帷幕一样,我们可以开始看到,最可怕的怪物往往只不过是一个拉动杠杆的滑稽小矮人。通往高情商路上的最后一个问题是: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老实说,没有人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仅仅是没有痛苦。我们都知道,在内心深处,幸福并不仅仅来自于没有痛苦。
美好的生活是关于成长、学习和探索的。我们要找出最重要的事情,然后尽自己所能去追求。一言以蔽之,就是价值观。
情绪决定一个时刻的质量,但价值观决定我们生活的质量。
在我的临床实践中,反复看到一个悲惨的现象:人们做各种各样的努力来提高情商,结果却是掌握一些无益的习惯和思维模式,这一切都是为了让自己感觉更好。很多时候他们做到了,确实让自己感觉更好了,但只是一小段时间。
通常情况下,六个月、一年、甚至几年之后,这种情绪的挣扎就又回来了。如果没有更广泛的目标感和价值观,情绪健康的秘诀和技巧都是无关紧要的。
我一直告诉那些焦虑症患者,当你有其他让自己真正感到兴奋和热情的事情可以关注时,就更容易摆脱担忧。
从长远来看,情商承认生活的意义远不止我们在特定时刻的感受。我们的心理习惯和情感范围内所有的复杂性和细微差别,都是为了服务于我们的价值观、我们的愿望和我们真正想要的东西。
所以,花点时间问问自己:
我真正想要的是什么?
是什么让我兴奋,点燃我的激情?
我的处事原则是什么,我的北极星在哪里?
我的梦想是什么?不是那些你在鸡尾酒会上谈论的陈词滥调,而是你真正的梦想,那些重要到你甚至在大多数时候都不会对自己承认的梦想。
归根结底,心理健康不仅仅是减轻痛苦和折磨,尽管这些也很重要。心理健康关乎成长和发挥自己的潜力。
人类失败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人对他的真实自我缺乏信心。——威廉·詹姆斯(William James)
译者:Ter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