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学习初学者 04月17日 13:12
离职证明上有负面信息怎么办?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聚焦职场中离职证明的常见问题,指出企业在离职证明中添加负面评价的行为已构成违法,并详细阐述了员工在面对此类情况时的维权策略。文章强调了离职证明的核心功能,以及企业滥用话语权的危害。同时,文章也揭示了离职证明中常见的陷阱,并提供了应对方法,旨在帮助读者保护自身权益,避免因不实评价而遭受损失。

😠 离职证明并非“差评区”,企业越界违法。《劳动合同法》明确规定,离职证明仅应包含劳动合同期限、离职日期、岗位和工作年限四项内容。添加“能力不足”“态度差”等主观评价,侵犯了员工的平等就业权,甚至可能构成名誉侵权。

🛡️ 面对“带刺”的离职证明,员工应采取三步反击。首先,当场拒收并留存证据,对不实描述提出异议。其次,依法向HR施压,引用法律条文要求删除不当内容。最后,若因此失去工作,可收集证据起诉原单位索赔损失。

⚠️ 警惕离职陷阱,避免权益受损。文章揭示了拖延开具、阴阳证明、以及签署免责协议等常见套路。员工应警惕这些陷阱,及时维权,避免因不实评价而影响职业发展。

2025-04-17 12:05 浙江

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自己明明和公司和平分手,离职证明上却被标注“在职期间表现不好”。

一位网友在社交平台吐槽:自己明明和公司和平分手,离职证明上却被标注“在职期间表现不好”。
结果新公司看到后直接取消入职,原本谈好的月薪过万岗位泡汤。

评论区瞬间炸锅,无数打工人分享类似经历——有人被写“态度消极”,有人被扣上“严重违纪”的帽子,甚至有人因“学历存疑”直接被新东家拉黑。

这并非个例。北京某房地产公司曾因在离职证明中写明员工“严重违反规章制度”,被仲裁委要求重新开具证明;
更有案例显示,某公司因在离职证明中捏造“旷工”记录,最终被判赔偿员工3万元经济损失。

1. 离职证明不是“差评区”,企业越界就是违法!

《劳动合同法》白纸黑字规定:离职证明只能写劳动合同期限、离职日期、岗位和工作年限四项内容。
那些“能力不足”“态度差”的评语,本质上是用人单位滥用话语权的职场PUA。
法律早已明确:离职证明的核心功能是证明劳动关系终结,不是给员工贴标签。企业擅自添加主观评价,轻则侵犯平等就业权,重则构成名誉侵权。

2. 面对“带刺”的离职证明,三步教你硬核反击!

第一步:当场拒收,留证据
拿到离职证明时,别急着签字!如果发现“工作能力差”“与公司存在纠纷”等字眼,立刻提出异议。你可以书面注明“不认可上述描述”,或直接拒收并拍照留证。记住,聊天记录、邮件沟通都是维权利器。

第二步:先礼后兵,依法施压
联系HR时,不妨甩出法律条文:“根据《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24条,请删除超出法定范围的内容。”多数公司听到“劳动仲裁”就会服软。若对方耍无赖,直接向劳动监察大队投诉,或申请仲裁要求重新开具证明。

第三步:损失索赔,让企业付出代价
如果因为不实离职证明丢了新工作,别吃哑巴亏!收集新公司拒录的证据(如邮件、录用通知),起诉原单位索赔。
北京就有案例:员工因离职证明中的“严重违纪”描述求职被拒,法院判公司赔3万元。

3. 警惕离职陷阱,这些套路早该被曝光!

拖延战术:“离职证明?等财务对完账再说!”——法律规定15天内必须开具,超时就是违法。
阴阳证明:嘴上答应删差评,实际盖章版本偷偷加料——务必核对公章后再签字。
免责协议:“想要证明?先签这份放弃追责书!”——这种胁迫文件签了也无效,直接举报!

职场如江湖,好聚好散是理想,据理力争才是现实。
今天你忍气吞声,明天就可能有人因“莫须有”的差评断送前程。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离职证明 劳动法 职场维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