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
近期,小行星“2024 YR4”因其潜在的撞击地球风险引发全球关注。尽管这颗小行星体积不大,但其进入NASA小行星风险排行榜并位居前列,引发了人们的好奇、恐惧,甚至一丝激动。文章介绍了该小行星的发现、运行轨迹以及撞击地球的可能性,并与6600万年前导致恐龙灭绝的希克苏鲁伯小行星进行对比。虽然“2024 YR4”的撞击可能仅造成局部损害,但人类对潜在的威胁已有所准备,通过太空技术进步,已初步具备改变小行星轨道的能力。文章强调,即使最终证实小行星不会相撞,这次事件也足以提醒我们地球家园的可贵。
🔭**小行星“2024 YR4”的发现与威胁**: 该小行星由智利的小行星中心于2024年12月27日观测发现,宽度估计在40至90米之间,并以大约每秒17公里的速度运行。根据轨道数据测算,它有大约1%到2%的概率在2032年12月22日与地球相撞,因此迅速登上NASA小行星风险排行榜。
💥**撞击风险对比与影响**: 尽管存在撞击风险,但“2024 YR4”与导致恐龙灭绝的希克苏鲁伯小行星在体量上存在巨大差异。“2024 YR4”的撞击预计只会对撞击点附近50公里的范围内造成损害,不会引发全球性危机,且相撞概率仅为2%左右。
🚀**人类的防御手段与进展**: 近年来,随着太空技术的进步,人类已初步具备抵御小行星撞击的手段。例如,日本的隼鸟2号探测器曾撞击小行星龙宫表面以采集样本,美国的DART飞行器成功改变了小行星Dimorphos的运行轨道,这些实验证明了人类有能力干预小行星的运行轨迹。
如果我们关注世界各国的社交媒体,会发现这几天里一颗名为“2024 YR4”的小行星毫无疑问是“夜空中最亮的星”。虽然真实世界中这颗不算大的小行星并不发光,并且已经掠过地球与我们渐行渐远,但它所引发的互联网热潮并未衰退。在各大热搜榜上,世界各国的人们仍然在热议这颗小行星在8年之后可能与地球相撞。在人们的讨论中不难读出有好奇,有恐惧,甚至还有点……激动。“2024 YR4”刚刚被人类发现两个多月,就成为了20年时间里对地球最具威胁的小行星,并且登上了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小行星风险排行榜( asteroid risk list)的榜单。它刚一上榜就在32个小行星中排名第一,在地球附近的诸多小行星中可谓蹿升极快。
小行星“2024 YR4”图片(图源NASA)这颗小行星最初是由位于智利的小行星中心(Minor Planet Center)通过小行星陆地撞击持续报警系统(Asteroid Terrestrial-impact Last Alert System)在2024年12月27日观测发现的。目前人们估计它的宽度在40至90米之间——单凭想象,它大约有一个足球场大小。这颗不发光,也默不作声的小行星在宇宙中以大约每秒17公里的速度运行。在2025年2月7日,它刚刚与地球以83万公里的距离擦身而过(大约相当于地球月球之间距离的2.15倍)。短短两个多月的观测,人类对于小行星“2024 YR4”的了解还不算多。目前看来它绕行太阳一圈需要4年时间——让它登上各大排行榜首位的因素就在于,根据人类目前掌握的关于它的轨道数据的测算,在两个4年,也就是大约8年时间之后,“2024 YR4”有大约1%到2%的概率在2032年12月22日与地球相撞。地球遭到小行星撞击的概率是多少?根据观测数据计算,地球遭受足以毁灭一个大城市规模的小行星撞击的概率大约是每100年一次。不过这样的概率对于个人的指导意义不大。毕竟人的生命相对短促,而意外又总会不期而至。就在几年前,来自美国航空航天局的消息还说地球在未来几百年不大可能遭受小行星撞击,如今“2024 YR4”就登上了全世界的热搜榜——就是因为太空中总会有些尚未被发现的小行星忽然出现,也会有一些小行星从火星与木星之间的小行星带受到引力作用进入到太阳系内部。这些新出现的小行星往往会让人感到措手不及。
《流浪地球》剧照现代人几乎没有经历过小行星撞地球的亲身体验,但是谈起撞击地球的小行星,人们大多会想起在6600万年前,一颗直径约12公里,名为“希克苏鲁伯”(Chicxulub)的小行星以大约每秒20公里的速度撞入地球,随即引发了全球性的剧烈地震、海啸和酸雨等现象,造成了75%地球生物的灭绝,恐龙时代也随之结束(哺乳动物借此机会登上了历史舞台)。毕竟,人类文明的一切成果——大到对整个宇宙的理解,小到我们还没来得及去品尝的各种美食,以及我们所爱的人,全都在这颗蓝色的行星上,无处可逃。人类实在无法承受一次类似于“希克苏鲁伯”的小行星撞击。不过,目前看来,人们还不需要对小行星“2024 YR4”过于紧张。首先,“2024 YR4”并不是“希克苏鲁伯”。两者在体量上有极大的差异。当年“希克苏鲁伯”的撞击造成了全球性的灾难。而“2024 YR4”的直径尚且不到100米,根据估计,即便它撞击到地球表面,最多只会对撞击点附近50公里的范围内造成损害,而不会引发全球性的危机。其次,虽然“2024 YR4”目前在小行星风险排行榜的榜首位置,但实际上它撞击地球的概率也只有2%左右,还是相当小的。反过来看,它有98%的概率与地球擦身而过,彼此相安无事。计算小行星与地球相撞的概率,取决于我们对于这颗小行星究竟了解多少。两个多月的时间里,虽然人类计算“2024 YR4”与地球相撞的概率从1%左右上升到了2%左右,看似增加了一倍,但也有很多人估计,当人类对“2024 YR4”的运行轨道有了更清晰的了解之后,相撞概率会大幅减小。目前,“2024 YR4”已经吸引了多个国际组织的关注。目前正在太空中进行宇宙观测的詹姆斯·韦布太空望远镜(James Webb Space Telescope)也将从2025年3月开始追踪“2024 YR4”的轨迹。
ATLAS望远镜拍摄2024 YR4(绿色圆圈)照片(图源ATLAS)最重要的一点在于,近些年来,随着人类太空技术的不断进步,人类已经基本具备了抵御小行星撞击的一些手段,即便是面对一些小行星的正面来袭,人类也不至于坐以待毙。想要抵御小行星的撞击,简而言之,只要在撞击尚未发生前,稍微改变小行星运行的轨道。在2018年6月,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JAXA)发射的隼鸟2号(Hayabusa 2)探测器在经过了3年的太空旅行后到达目标小行星龙宫(Ryugu)。时至2019年4月,隼鸟2号在小行星龙宫的附近引爆一颗炸弹,利用炸弹的冲击力用一个铜制撞击物撞击小行星龙宫的表面,以此取得其内部的样本。在2021年初,美国航空航天局发射的欧西里斯号(OSIRIS-REx)探测器也曾经在一颗有1/2700的几率撞击地球的小行星贝努(Bennu,小行星101955)表面采集样本。美国航空航天局“行星防御”(Planetary Defense)战略在2022年9月启动了第一个太空实验。一个冰箱大小,名为“双小行星改道测试”(Double Asteroid Redirection Test,DART)飞行器在距离地球1100万公里的太空中以每秒钟6.6公里的速度撞击一个大约金字塔大小,名为“Dimorphos”的小行星。在撞击发生两周之后,通过分析从各种渠道取得的数据,美国航空航天局确认,这次“动能撞击”试验取得了成功。被撞击之后,“Dimorphos”围绕另一个天体运行的周期缩短了32分钟(误差在2分钟之内)——这是人类历史上首次有目的的改变某个天体运行的轨道。
《三体》剧照随着各个机构对其观测的深入,关于小行星“2024 YR4”必定还会出现越来越多的消息。即便之后确定它不会与地球相撞,大家原本只是虚惊一场,这则新闻也足以让人类再次意识到地球家园的可贵。这颗太空中的蓝色星球承载了我们所有的文明与梦想。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文章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