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译局是36氪旗下编译团队,关注科技、商业、职场、生活等领域,重点介绍国外的新技术、新观点、新风向。
编者按:我们感到的尴尬,有的时候是一种“羞耻感”。这其中的区别在于,尴尬来源于他人对我们的嘲笑,而羞耻来源于自己对自己的评判。完美主义者更加容易感到尴尬,因为他们对自己更加苛刻。本文来自编译,希望对您有所启发。
划重点:
完美主义者往往错误地认为自己受到了他人严厉的评判。
他们很难理解:别人怎么可能不像自己那样看待自己的缺点?
比较本身并没有错,只是以不公平的方式进行比较会产生很大问题。
当我们认为自己违反了某种社会规范时,会感到尴尬。这可能意味着我们做出了与文化期望不符的决定(并且至少有一个人知道),或者我们认为自己的本质被暴露并受到轻视了。尴尬是羞耻的流露。
许多与完美主义作斗争的人由于长期害怕尴尬而孤立自己。他们可能会对自己的思想和/或身体感到羞愧,这在身体畸形症中表现得尤为明显。在这两种情况下,对感知缺陷的过度关注,往往伴随着对这些缺陷的夸大,从而助长了这样的想法:即使他人没有直接表达自己的蔑视,也一定有蔑视的感觉。
对确定性的需求、认为自己最了解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的怜悯感都助长了对自己真实身份的负面想法。尽管个体可能承认自己是完美主义者,但另一方面,他们可能会指出,正是因为自己的缺陷是多么可怕,他们才不得不如此。视角太过单一。
人们一再指出,攀比会偷走快乐,但这只是部分正确。向上比较,只拿自己和别人比较,会产生一种悲伤的感觉(这是不公平的),这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大多数情况下,完美主义者未能以任何有意义的方式认可自己的成就,常常将其视为微不足道,因为他们不断提醒自己缺乏的东西。因此,他们假设他人也是像自己这样进行比较,将所有缺陷一一列出。然而,在大多数情况下,人们对他人的看法是微妙的,会从整体上看待一个人,同时承认一个人是不断发展变化的。
我们可以在自省的过程中问问这些问题:
1. 你是否在公平地比较自己?还是仅仅在向上比较?这意味着将自己与理想的人类进行比较。但是,所有的比较都是从整体上以鸟瞰的视角进行的。
2. 会不会其他人可能注意到你的缺陷,但同时,他们并不认为这些缺陷重要,而是将你视为一个完整的个体,有优点也有缺点,甚至可能欣赏你作为一个整体的存在?
3. 有没有可能你所经历的不是尴尬,因为你的感觉实际上只是羞耻?(尴尬应该源于被嘲笑,但许多完美主义者并不经常经历这种情况。)
一个常被重复的陈词滥调是,你不是你的创伤,也不是你的障碍,但这样说更有帮助,也更准确:你远不止于这些。从心理运作的角度来看,当我们允许欣赏自己的长处时,弱点就会显得不那么重要。从整体上看,一切似乎都不那么重要了。因此,如果你只是将自己与他人的某些方面进行比较,无论是好的还是坏的,夸大自己的优缺点就会变得容易。正如人们所说,一切都是相对的。因此,回到“攀比会偷走快乐”这一观点,我认为比较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这取决于这个过程的使用方式及其目的。
对我们许多人来说,审视自己的信念是有益的。这些信念那是否让我们将责任外部化?当我们相信完美是可以实现的时,这是否给我们提供了目标?如果我们选择相信“我们比自己想象的更讨人喜欢”,那么会不会感觉自己像个“冒名顶替者”? 接受“他人欣赏我们”会让人感到恐惧,尤其是因为这样做意味着生活在矛盾中,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一种悖论:尽管我不喜欢自己,但我还是被爱着。
译者:Teres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