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美吉姐@张美吉 ,黄老师,姝菲@黄姝菲 ,爱民老师度过了愉快而收获的中午和下午以下是“脑”层面的一些收获一、洞察一定来自大量高频深入的一线体感我们目前方向虽然对,但还不够sharp,还需要在做的过程中,不断想不断问不断反复问二、你真的要想清楚,你的客户到底是谁(Jelly和美吉深度对话50个小时,让美吉抓狂无数次,困扰了很久,用了多年才想清楚。最后24年初,才真正让美吉回答清楚了这个问题。但此时,这个答案已经从商业战略上升到人生战略了)三、你想服务的,你能服务的,需要你服务的,是三种人美吉的例子1. 想服务的:能吃喝玩乐的创始人(如七加旅行,海格管家)2. 能服务的:不断精进的过程中,能服务的人质量越来越高,比想服务的人的境界更高3. 真正需要服务的:5-10亿营收创始人,想花一定的钱,得到人才方面最好的结果,极致性价比4. 不服务的:80前创始人,传统企业土老板,靠时运,体制内国央企,上市企业,大型互联网公司。他们不会买,买了也没意义四、用户洞察,用户画像,用户历程地图,如何透彻的梳理?还是笨办法每天和她们待在一起,甚至吃住,观察每次用产品时候的起因,起心动念,那个时刻,用的神态,最困扰的点,微妙的情绪(例子:美吉每年要见一百多位营收5000万-10亿的创始人。每年聊100个创始人,聊了十年)真的思考清晰后,战略定位,战略目标,是副产品再到一定规模后,文化、组织、人才要前置五、清晰三点人性,业务,组织六、再拷问自己我的客户到底是谁?我到底能解决什么样的问题?到底会付多少钱?我能不能十倍好?(要有数字与对标,改善一点没什么商业意义)七、慎重在思考时用虚词和大词OD这个词还是太大太浅了。OD fot what? 组织发展for what? 用于把已有产品赚钱吗?还是?……八、不要走近,要走进。close to or inside不要自己坐在五星甲级写字楼,想象着三四线城市青年喜欢看什么内容九、创始人有能组局,能私邀的能力和信任基础我们能带着观点思考,找用户直接讨论和验证。问卷,访谈,面聊,验证十、延伸阅读:Chris阿基里斯的行动理论,《行动科学》,哈佛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