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kr 2024年09月26日
Meta造出“最强眼镜”Orion,人们第一次感到手机真要被替代了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Meta 在 Connect 2024 大会上发布了首款全息 AR 眼镜 Orion,这款眼镜结合了全息影像显示、个性化 AI 助手和革命性的神经腕带,支持眼球和手势追踪,并能“读懂”你的思想,让你沉浸在物理与数字世界的无缝互联中。Orion 重量仅 100 克,拥有 70 度视场角,并采用“读心术”控制方式,通过神经腕带检测肌肉运动产生的电信号来控制眼镜,实现更加便捷、可靠且隐蔽的操作。Orion 目前作为内部开发套件,未来将推出消费级版本,挑战手机的未来。

🚀 **轻巧便捷,沉浸式体验**:Orion 重量仅 100 克,拥有 70 度视场角,比市面上其他 AR 眼镜更轻便,视野更宽阔,为用户带来沉浸式体验。它采用碳化硅镜片和镁制材料,保证了轻便耐用和散热效果。同时,uLED 微型投影仪和波导技术,使得 Orion 能实现不同深度和大小的全息影像显示。

🧠 **“读心术”控制,更自由的操作**:Orion 的交互系统结合了语音输入、眼球和手势追踪技术,并配备了神经腕带,通过检测肌肉运动产生的电信号来控制眼镜。腕带上的 EMG 传感器能够识别用户的手势,例如捏合、握拳等,并将这些信号转换为眼镜的操作指令。这种“读心术”控制方式让操作更加便捷、可靠且隐蔽,为用户提供更自由的操作体验。

🔌 **无线模块,延长续航**:Orion 采用了一个手机电池大小的无线计算模块,减轻了眼镜负荷,延长了电池寿命,同时保证了低延迟。眼镜负责运行手眼追踪、SLAM 以及 AR 世界锁定图形算法,而应用程序逻辑则在模块上运行,用户可以将其放在包里或口袋里,随时携带。

🔮 **未来展望,挑战手机地位**:Meta 认为 Orion 是一款具有颠覆性的产品,它将挑战手机的未来地位。Orion 将与少数外部合作伙伴合作,确保获得多样化的内容和反馈,从而真正打磨好软件和用户体验。未来,Meta 将继续优化 Orion,使其更加清晰、小巧、时尚,并降低成本,最终推出消费级版本,为用户带来更便捷、更智能的生活方式。

今天加州Menlo Park的Meta Connect 2024大会现场,当一个银色手提箱被递到舞台演讲的扎克伯格手中,尽管渲染了一丝神秘感,但台下几百双眼睛都知道,Orion来了。

Meta的首款全息AR眼镜,由全球顶尖人才团队花费十年打造,自重仅100克,70度宽阔视野。结合全息影像显示和个性化 AI 助手,支持眼球和手势追踪。除语音控制外,还能通过革命性的神经腕带直接”读懂“你的思想,让你沉浸在物理与数字世界的无缝互联中,随时随地办公、娱乐和交流。

“我得说这是世界上最先进的眼镜”,扎克伯格一脸骄傲地举起Orion——这幅长得有点“超人风格”的黑框眼镜背后,是他对智能手机后计算时代的数十亿美金押注。

现场掌声雷动,直播聊天室弹幕刷到飞起。

人们第一次感受到,手机的未来替代品,可能真地出现了。

1 最轻、最小、最大视野

AR眼镜的本质是一台可以戴在脸上的高级计算机。多年来这类设备总是又重又热,分辨率低且视野范围狭窄。

而Orion的外观已经很接近普通眼镜,重量只有100克,比Snap一周前发布的第五代Spectacles轻了一半多,仅占Vision Pro头显的1/6。

它还拥有迄今最小形态AR眼镜中的最大70度视场角,被团队成为“圣杯”。横向视野更宽阔,从而解锁多任务窗口、大屏幕娱乐、真人大小全息人物等各种沉浸式用例。

碳化硅镜片更轻便耐用,拥有超高折射率,不会产生光学伪影或杂散光。镜框则采用F1赛车和航天器的镁制材料,既能保持光学元件对齐,又能有效散热。

眼镜本体也集成了“挑战物理定律”的精密技术:

镜框中的uLED微型投影仪将光线射入镜片中的波导,波导技术通过纳米级3D结构,能将光线折射到用户面前的世界中,能实现不同深度和大小。

一切都由 Meta自主设计的定制芯片和传感器驱动,保证强大的计算能力和低能耗,并由内置在眼镜镜框中的电池供电。镜框边缘还内嵌入了7个微小的摄像头,所有组件都被压缩到毫米级。

黄仁勋为Orion站台,表示“显示和追踪都很棒,色彩很不错,也很舒服。”

2 “读心术”

控制方式上,Orion的交互系统无缝结合了语音输入、眼球和手部追踪技术。你可以靠说话唤醒Meta AI,也可以通过看向用户界面元素或手部动作来选择功能。

但如果有时在公共场所,不想说话、也不想做凭空比划的显眼包呢?

Meta替你考虑了这一点:他们的AR眼镜能“读心”。

这也是Orion的最大亮点。

Orion硬件包含三部分:Orion眼镜、EMG神经腕带、以及一个手机电池大小的无线计算设备。

其中神经腕带正是让交互更自由的秘密武器。

它的外形与一般的智能手表表带无异,通过磁吸扣环固定在用户手腕上。结合了高性能纺织材料和嵌入式EMG传感器,能够检测到由微小肌肉运动产生的电信号。然后,设备上的ML处理器解释这些信号并将其转换为解释后的动作,毫秒间无线传输到眼镜上。

换句话说,它能让你在手不必保持处于眼镜摄像头视野内的情况下,参透你的操作意图,同时还能提供轻微的震动反馈。而且,EMG传感器的处理完全在腕带上完成,电池续航承诺可以维持一整天。

The Verge副主编Alex Heath应小扎邀请进行了体验。腕带能准确识别他的一些手势:拇指和食指捏合可以选择内容;拇指和中指捏合来调用或隐藏应用启动器;拇指对着握拳做出“抛硬币”动作则可以实现上下滚动。腕带上的触觉反馈可以让你知道手势是否被识别。

在Orion的界面中,眼睛充当指针,而手指捏合动作相当于点击。Alex表示,“使用Orion比用手控制Quest或Vision Pro更精确。”在玩一个‘太空入侵者’的游戏时,他通过倾斜头部来移动飞船,捏合手指发射激光,操作起来非常顺畅。“而且,因为腕带不需要暴露在眼镜的传感器和摄像头前,我可以把手放在背后或夹在外套口袋里,依然能够控制眼镜。”

每一个新的计算平台都会带来人类与设备交互方式的范式转变。鼠标为图形用户界面铺平道路,触屏技术让智能手机真正流行。现在Orion带来的EMG神经接口技术,让控制更便捷、可靠且隐蔽,或许有朝一日真地可以替代手机,让可穿戴设备走入我们的日常。

3 开个小外挂

真正的AR眼镜必须是无线的,而且必须足够小巧。与Snap将Spectacles开发为一款完全独立的设备不同,Meta为Orion偷偷开了个小外挂:一个手机电池大小的无线计算模块。意在减轻眼镜负荷、从延长电池寿命,同时保证低延迟。

模块配备了双处理器眼镜负责运行所有的手眼追踪、SLAM以及AR世界锁定图形算法,而应用程序逻辑则在模块上运行。

你可以把它放进包里或口袋里,随时携带,无需连接任何线缆。

4 AR体验

从演示视频上来看,用户戴上Orion可以刷网页、看短剧,和朋友联动玩3D游戏。

也可以在Orion上打开多个任务窗口,听音乐、接打视频电话。

在最新大模型Llama 3.2支持下,Meta AI也成为Orion上时刻待命的个性化助理,帮你识别周围环境,记住你的各项需求,提供及时贴心的服务。

5 一个有目标的产品原型

据悉,今天展示的Orion暂时不公开销售,而是首先作为内部开发套件,同时也会与少数外部合作伙伴合作,确保获得多样化的内容和反馈,从而真正打磨好软件和用户体验。

接下来Meta会继续优化显示系统,让它更加清晰,设计上更加小巧、更具时尚感。同时让制造过程更高效,降低成本。当下一代Orion 2推出时,将会是Meta的首款消费级全息AR眼镜。

6 时光机

"Orion就像是一台时间机器。这些眼镜已经存在,它们非常出色,给我们提供了一个令人兴奋的未来的预览。"

人们讨论了太久“手机之后下一代智能平台是什么”,而自从AR,VR眼镜诞生,智能眼镜就一直备受期待,但此前各款产品的外形、能力和场景都让人无法相信它就是下一代人手一个的智能设备。

而这一次Meta的Orion作为一个概念原型机,让这些笼罩在“智能眼镜”上的问题第一次松动了。

“Facebook诞生在上一个智能设备平台转换期,因此我们没能参与任何一次平台转换。但我们相信还会有转换,从电脑到移动设备不会是结束。所以我们要提前规划未来。”扎克伯格在一个播客里说。

他认为新一代平台必须做到两件最基本的事:第一是把全息影像技术带到现实,第二,它必须是AI的最理想设备。

Orion按着这个思路,做了十年。这可能确实是一个新的开始。

图源:Business Insider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硅星人Pro”,作者:Jessica,36氪经授权发布。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Meta AR眼镜 Orion 全息影像 神经腕带 读心术 未来科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