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周年洋,(https://xueqiu.com/6691655012/305038153)
格雷厄姆式价值投资思维容易让人陷入贪爱股价便宜的陷阱。一是寻找财务指标上的便宜,经过详细的财务数据计算,发现现金额大于市值,或者现金加存货大于市值,或者市盈率处于个位数之类;二是一旦买入之后,股价越跌越便宜越买。其结果是,很少可能性股价回归价值,把耗费的时间纳入考虑,回报率较低,而更多的情形是股价在低位徘徊多年,无法盈利,有的则陷入破产倒闭,实质性本金亏损。
贪爱便宜的结果是收益率很低,糟糕的是容易进入恶性的不断投资升级的陷阱,从而让自己的宝贵资金失去大量极好的投资机会,也就是机会成本巨大。
如果初入投资时是以财务上的数据计算公司价值,而不是以定性的方式找到优秀公司,很容易落入这种贪便宜的陷阱,而且要从中跳出来也特别艰难,这是一种心理上的门槛,从数据上思考公司价值成为心理习惯,而且数据让人有一种踏实感,数据本身不会骗人,基于数据的计算也是逻辑缜密得出的结果。这种心理倾向的反面是对市盈率、市净率、资产负债率等这类数据有恐高症,一旦高于某一个标准则选择无视,一点研究的兴趣都没有。
其实,如果首先从定性角度找到了优秀公司后,再研究财务数据,一些股票的估值指标高一点,其实不会有什么问题,只要它未来的确定性和收入增速保持一定的高度。
要改变已经形成的心理习惯实在是艰难,这几天回看我以前的交易,看到我因贪便宜而损失的金钱和巨大的机会成本,真是痛心,也发现从心理上的旧习改变过来真难啊!我只是近几年才改变了这个恶习,但不留心时还会重蹈覆辙。
我们应该用80%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定性,20%的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定量(财务数据)。所谓研究定性就是去寻找稀缺性(终极稀缺性,高度稀缺性,垅断和定位等),很大可能的结果是工作轻松,投资结果远超市场平均水平。这可以说是用10倍成长思维重新回顾和思考自己投资经历后得出的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