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雪球App,作者: 指汇盈,(https://xueqiu.com/5941996397/304337107)
前天文章有一位朋友留言说很多70后对经济没信心,但我觉得他的说法有点问题,从我之前收到的一份调研报告来看,应该是26-41岁这代人对经济最悲观,对应的是1983-1998年。
而且是也不是所有26-41岁的人都悲观,要满足两个条件:
1、身处一线或者二线城市
2、家庭月均可支配收入在1.45万~3万之间,既不会太穷但又不是最富
这类人的画像我大概能描写出来:
工作环境:
26岁-31岁的为找工作而烦恼,发现这些年学历贬值得厉害,江湖上本科生遍地都是,硕士也一抓一大把,找不到工作就只能在家考试,或者灵活就业。32-41岁的为失Y忧虑,随着岁数增长,身体越来越差,这几年项目减少kpi难以完成,感觉随时都会被公司裁Y
财产状况:
26-31岁的,很多在2021年高位买了股票或者基金,过去三年亏了一大把。31-41岁的,很多在几年前高位买了房子,过去三年房价暴跌也是亏了一大把。关键是存量房D利率还高,降完了还有4%以上。
家庭情况:
生了小孩的,不是在幼儿园就是准备上小学了。家里的老人这几年的身体也陆陆续续出了点毛病,需要偶尔陪小孩看病,陪老人看病,家里的医疗费用支出明显增多。
总之,就是工作环境逐渐不稳定,财产在过去几年有明显缩水,各种费用支出又开始增加,这怎么可能不悲观呢,没有抑郁都算是心理承受能力比较强的了。。
所以,对经济悲观的不是70后,而是80-90后,就是我们这代人。
对经济乐观的也有,主要是三类人:
1、25岁以下还没出社会遭受D打的年轻人,花销主要靠家里给的零花钱,没有经济压力,就没有烦恼。
2、一线城市里58-65岁的人,这些多数是已经退休或者即将退休的老人,手里至少拥有一套自有房产甚至多套,部分出租。没有工作压力之余,还有房租收入和养老金收入,如果身子骨硬朗一些,目前还不需要经常跑医院,基本上是没啥花销,可能最重要的花销就是接济他们的儿女吧(80-95后)
3、三线城市42-57岁的人,这些可能有不少是之前大家讨论比较多的“县城婆L门”了,虽然表面上收入不高,但掌握着当地不少的人M和资源
但是这三类人乐观没啥用,因为他们都不是主要的消费群体。
所以,一线城市的消费是萎缩得最厉害的,低线城市的消费反而有明显增长,但由于一线的消费占主要,低线城市的增长无法弥补一线的拖累,最终整个消费大盘增速就不如预期,这跟我上周写过的里提及的消费数据情况,基本吻合。
一线城市消费的低迷,不光影响着A股的消费股,很多在欧美甚至日本上市的消费公司业绩也受到了影响。
最近,分析师下调了阿迪达斯(Adidas)、博柏利(Burberry)以及古驰(Gucci)母公司开云集团(Kering)的投资评级。理由就是:受我们消费低迷影响,这些消费品公司的业绩会受到影响。如果它们想通过打折促销的方式提高销量,长期又会影响这些消费品品牌的调性
另外,宝马昨晚的股价也突然暴跌11%,其中一个原因也是受我们市场低迷影响,下调了业绩指引。不过相对其他消费品来说,宝马还要面对国产车的竞争冲击,雪上加霜。
总的来说,消费行业面临的问题会比其他行业更多一些。
比如光伏储能行业是产能过剩的问题,需求其实还在,停止卷业绩和股价就能反弹了。比如军工行业是订单下发迟缓问题,需求其实还在,订单下来就有业绩了。但是消费行业,是消费主力人群--一二线的青年人群(或者叫中产人群)真的没钱了,要先让居民变得有Q,消费才可能起来,这才是关键问题,也是难题。
只能寄希望于今年年底会不会有些改变了
......
@雪球基金 @今日话题 @雪球创作者中心 $上证指数(SH000001)$ $创业板指(SZ399006)$ $富时A50指数主连(CNmain)$ #红利股全线调整,长江电力领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