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2024年08月13日
国际首次!复旦团队实现超快闪存的规模集成和极限微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复旦大学周鹏-刘春森团队实现1Kb纳秒超快闪存阵列集成验证,此技术可解决当前主流闪存编程速度慢的问题,有望推动产业化。

🎯复旦大学周鹏-刘春森团队从界面工程出发,实现最大规模1Kb纳秒超快闪存阵列集成验证。该研究团队前期发现二维半导体结构能将闪存速度提升千倍以上,实现纳秒级超快存储闪存技术,但规模集成走向实际应用有挑战。

💪研究人员开发超界面工程技术,在规模化二维闪存中实现具备原子级平整度的异质界面,结合高精度表征技术,集成工艺优于国际水平。通过严格测试,证实1Kb存储规模中纳秒级非易失编程速度下良率高达98%,高于国际要求。

🚀研究团队研发不依赖先进光刻设备的自对准工艺,结合创新理论,成功实现沟道长度为8纳米的超快闪存器件,突破硅基闪存物理尺寸极限。该器件具备20纳秒超快编程、10年非易失、十万次循环寿命和多态存储性能。

快科技8月13日消息,据“复旦大学微电子学院”官微发文,周鹏-刘春森团队从界面工程出发,在国际上首次实现了最大规模1Kb纳秒超快闪存阵列集成验证,并证明了其超快特性可延伸至亚10纳米。

据介绍,人工智能的飞速发展迫切需要高速非易失存储技术,当前主流非易失闪存的编程速度普遍在百微秒级,无法支撑应用需求。

该研究团队在前期发现二维半导体结构能够将其速度提升一千倍以上,实现颠覆性的纳秒级超快存储闪存技术。但是,实现规模集成、走向实际应用仍具有挑战。

为此,研究人员开发了超界面工程技术,在规模化二维闪存中实现了具备原子级平整度的异质界面,结合高精度的表征技术,显示集成工艺优于国际水平。

研究人员通过严格的直流存储窗口、交流脉冲存储性能测试,证实了二维新机制闪存在1Kb存储规模中,在纳秒级非易失编程速度下的良率可高达98%,这一良率高于国际半导体技术路线图对闪存制造89.5%的良率要求。

此外,研究团队研发了不依赖先进光刻设备的自对准工艺,结合原始创新的超快存储叠层电场设计理论,成功实现了沟道长度为8纳米的超快闪存器件,是目前最短沟道闪存器件,并突破了硅基闪存物理尺寸极限(约15纳米)。

在原子级薄层沟道支持下,这一超小尺寸器件具备20纳秒超快编程、10年非易失、十万次循环寿命和多态存储性能。有望推动超快颠覆性闪存技术产业化。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复旦大学 纳秒超快闪存 超界面工程 自对准工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