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各种阴谋论在我看来基本都是胡扯,什么王为了博士名额串通团伙参赛,他一个30多岁的人并且有正式编织的人怎么可能抛家弃子去另外一个城市念书,中间赚不了多少钱有可能还要他老婆倒贴,毕了业也不可能去公司上班赚大钱。按照团伙说的角度,他操纵这件事的行为是从功利角度出发的(为了博士名额),但他所追求的结果却是不功利的(追求自己的理想)。出发点和行为过程极度矛盾。
那再我看来,这件事情的真相有可能就隐藏在复旦教授说的话中,他说数学系的95百分之的人都没姜萍使用latex熟练 。我猜测当时是姜萍确实是自己在草稿纸上写了,并且提交给了王,让王提交,王跟着姜萍的思路优化了一下或者说他调整了姜萍的答案,最后导致成绩93分的结果,这也是为什么复旦教授这么说的原因,因为答案就不是姜萍本人提交的,是王用了latex提交的。并且姜萍自己采访中提到了他一开始认为自己会卡尾字进复赛,做过数学卷子的人都知道,不像英语学科选择题多,有时候能懵对,只有我自认为考的好的时候最后考得差,但不可能我认为我考的差却最后考得好。
以上我所使用的信息来源全是可查证的,那些网上聊天记录excel表的赶紧歇歇吧,都不知道是真是假的信息来源能够让这么多人相信,阴谋论有这么多市场,也挺让人无语的。
最后我们回归到这个事件本身,如果真是我所说这样,那我们是时候来重新探讨一下对错了。他的老师有没有错我这里认为是没什么大错的,毕竟也不可能一开始就想到会这么火,可能只是出于数学老师的本能反应,看到学生的答案就忍不住想帮她改正。姜萍本人自然更没有错了,错就错在流量为王的时代,造神能获得流量,毁神亦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