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推荐一本《怪诞行为学7》,作者是写过《怪诞行为学》的Dan Ariely。
在这本新书中,Dan Ariely讲的是misbelief(误信),也就是阴谋论是如何形成的。之所以写这本书呢,是因为他自己本人遭遇了阴谋论。《怪诞行为学》是全球大畅销书嘛,Dan Ariely也就因此成了名人。有一天,他突然发现,他已经被某个阴谋论群体,宣传成了十恶不赦,用疫苗来让女性失去生育能力,用意识形态残害人类的恶魔了。
他的邮箱开始充满了各种仇恨言论,他的社交媒体评论区被阴谋论者攻陷,他的朋友和合作伙伴开始疑惑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他试图跟这些人理论,试图自证,但他很快发现根本不可能与一心只愿相信他们早已认定之事的人论是非曲直。
一开始,Dan非常愤怒和沮丧,他觉得自己陷入了深渊。由于花太多时间在网上自证清白,跟这些说不通的人对话,浏览众多跟自己相关的虚假宣传,他渐渐觉得自己整个人都不好了,根本没有多余的认知带宽做处理真正的生活中的事情。
这就是稀缺心态:贫穷和匮乏通过侵占大脑有限的资源来削弱人类的认知能力。
好在,作为一名拥有强烈好奇心的科学家,他开始在这一堆糟心事中看到银边:那不如就来研究一下阴谋论的形成,和阴谋论者的心理机制,让这段痛苦的经历变成一段科研的路程。
所以这本书,不但涉及到多种理论,还有丰富的案例,因为是作者的亲身经历嘛。
书里讲了陷入阴谋论的四要素:情绪、认知、性格、社会。讨论了不可预知的压力带来的认知损害,人们在为什么受伤的只有我心态中急于归因的渴望,迫切想要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的心理,是如何让人一步步陷入荒谬的认知,阴谋论又是如何抚慰了这些其实极度脆弱的人。
读这本书,我们会更理解,质疑姜萍的都是什么样的人,为什么人不要陷入自证,阴谋论者为啥看不出自己理论的荒谬性,为什么阴谋论总是特别复杂(各种细节各种推理)。
其中很多理论不仅仅适用于阴谋论,也很有生活启发。比如讲到可预知的压力,即使很大也大多可以消化,不可预知的压力(突发事件,以及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才是大打击,我就想起看牙医的时候,如果牙医在每做一个动作之前预先提醒,我就会觉得很安心而且也没什么不舒服的,否则就整个过程会很紧张。
总之非常有意思的一本书,推荐给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