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2024年07月18日
“恋足癖”如何形成?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恋足癖的成因、表现形式、流行程度以及社会认知等方面。文章从神经学、心理学、精神分析学等多个角度解释了恋足癖的形成机制,并通过案例和研究数据展示了恋足癖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同时,文章也强调了恋足癖并非疾病,不需矫正,但需要尊重个人选择和界限。

🤔 **神经学角度:** 拉玛钱德兰的“感官侏儒图”理论解释了幻肢痛和性快感之间的联系,并指出大脑中“脚”与“生殖器”区域的接近性可能导致性快感错位。 拉玛钱德兰在《大脑中的幽灵》一书中指出,大脑对身体部位的映射可能存在交叉和错位连接,这或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吮吸脚趾。该理论认为,当大脑对脚的映射发生错位时,可能会被误解为性刺激,从而引发性快感。 例如,一名被截肢的男子在想失去的腿时,不仅可以带来性快感,甚至可以让大脑体验到性高潮。这表明,大脑对身体部位的映射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可以发生变化和错位,从而导致一些奇特的现象。

🧐 **心理学角度:** 恋足癖可能是一种习得的反应,也可能与先天人格有关。 1. **习得的反应:** 当将中性物品与令人兴奋的物品配对时,中性物品最终也会成为引起性兴奋的导火索。例如,Stanley Rachman的“裸照和女靴实验”表明,将女靴与裸女照片配对后,女靴本身也能引起性唤起。 2. **先天人格:** Justin Lehmiller认为,有些人可能天生就有恋物癖的倾向,而恋足癖是其中的一种表现形式。研究表明,一些人格特征是可以遗传的,这部分人可能更容易产生恋足癖。 3. **被支配的欲望:** 恋足癖中存在“羞辱”和“顺从”的心理要素。脚部被视为身体的“最低部位”,代表着卑微和顺从。有些恋足癖者喜欢感觉“比伴侣更低下”,将伴侣的脚放在自己的身体上,享受被支配的感觉。

👣 **社会文化影响:** 恋足癖在不同文化中存在不同的表现形式,并受到社会文化的影响。 1. **中国缠足文化:** 中国历史上对“莲花足”的性化和崇拜,表明了足部在某些文化中具有特殊的性意味。 2. **主流文化的影响:** 近年来,恋足癖在主流电影中也随处可见,例如昆汀的电影作品中经常出现女性赤裸的足部。 3. **互联网的影响:** Instagram上存在巨大的脚图交易网络,一些账户通过订阅模式或直接出售照片和视频来盈利。这表明,恋足癖在互联网时代获得了新的表达方式。

上世纪末,拉玛钱德兰的实验室里,来了一名被截肢的男子。

“我的左腿明明已经没了,但有时候还会感到撕心裂肺的痛,好像有无数个针尖在扎腿”,他说。

拉玛钱德兰是一名神经学家和心理学教授,他很久以前就注意到这类被称为“幻肢痛”的临床现象。约有1/8532的患者在切除肢体后,都会出现幻觉疼痛。

但接下来发生的事,就很微妙了。

这名男子还发现,自己在想失去的那条腿时,不仅可以带来性快感,甚至可以让大脑体验到性高潮。

虽然这听起来有点异乎寻常,但20世纪50年代末的一项突破性研究证明,这两个现象背后之间存在共同的生物学机制:

它就是脑科学历史上大名鼎鼎的“感官侏儒图”。

彭菲尔德医生发现,人们身体上的每一种感觉,都在大脑中存在对应的“映射”。即使你已经失去了肢体,大脑与之的映射也并未完全切断,这就是“幻肢痛”发生的原因。

另外,因为在脑中“脚”与“生殖器”的区域相当接近,当映射发生错位或“意外地重新排列”时,人们就会体验到性快感。

拉玛钱德兰在《大脑中的幽灵:探索人类思维的奥秘》中说:“也许甚至我们许多所谓的正常人,都有一点交叉和错位连接,这也许解释了为什么有些人喜欢吮吸脚趾”。

“恋足癖”是如何形成的?

恋足癖是指人们对人类足部有特殊兴趣的一种癖好,广义上的恋足还包括“恋鞋”“恋袜”等等。

虽然恋足癖可能拥有自己的生物学基础,但因为性心理本身的复杂性,我们有时很难解释,为什么大脑对某种刺激出现这样的反应。

精神分析学家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认为,人们把脚“性化”,是因为它们看起来像阴茎。他在1927年的一篇文章里认为,由于男孩找不到“母亲的阴茎”,所以将他的“阉割焦虑”投射到女性身体的其他部分。比如脚、鞋、头发——并赋予情欲化的意义。

而且,在很多文化中脚属于被藏起来的私密部位,所以足部的裸露,就有一点性感和色情的象征意味。

还有一些心理学家持有另外的意见。

1. 最常见的一种观点认为,恋足癖是种习得的反应

也就是说,当我们把一个中性的物品和令人兴奋的物品打包匹配在一起时,中性物品也会最终成为引起性兴奋的导火索。

1966年,Stanley Rachman所做的一项“裸照和女靴实验”证实了这一学说:研究者们先给志愿者观看裸女照片投影15秒,然后再给他们看一双黑色及膝女靴投影30秒。最终结果是,只看“黑靴子”投影,也能导致志愿者达到性唤起的状态。

纽约的心理医生Dulcinea Pitagora说,在她接手的“病人”中,很多人的恋足癖起源于童年时期。

当经历一些视觉或触觉的东西时,就会产生性印记。

而且,与成年人相比,儿童更容易感到脚痒痒,因为小朋友的脚底较低,也更容易看到别人的脚。他们的一些经历,可能会给部分孩子留下“性印记”。

2. 另一种理论是,先天人格决定哪些人更易产生恋足癖

心理学博士Justin Lehmiller认为,人们可能“天生就有”恋物癖的普遍倾向。

虽然人格会被后天和环境的影响,但有研究表明,一些人格特征在某种程度上是可以遗传的,这部分人具备恋足癖的潜在易感性。

但最终恋足癖好是否被后天表达出来,取决于外部刺激,以及对生活经验的性心理反应。

3. 被支配的欲望

“恋足癖”中的一个心理要素是“羞辱”,因为一些恋足癖者喜欢“顺从的感觉”。

性治疗师Moushimi Ghose说,脚部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人身体“最低部位”,因此是卑微的象征。

这就是它对一些人具备吸引力的动因:他们喜欢感觉“比伴侣更低下”,把伴侣的脚放在自己的身体上——这是一种“权力的游戏”。他们感觉到顺从和被支配,感觉到为他人而贬低自己令人兴奋。

还有一个事实是,因为我们正常人的脚一整天都在磨损,却得不到应有的护理,这里也有部分恋足癖者的情色元素。她解释说:这样,恋足癖者觉得自己在崇拜一些被视为不那么重要的东西,并从中得到满足感。

“恋足癖”有多普遍?

虽然“恋足癖”听起来很小众,但翻一翻这个领域的文献就知道,恋物癖是一种在世界范围内都流行了很长时间的性现象。而且,“恋足癖”是恋物癖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比如,社会学家高彦颐曾在《缠足》一书中详述中国历史上对“莲花足”的性化和崇拜。

近年来,恋足癖也在主流电影中随处可见。例如,昆汀就很喜欢把镜头对准女性赤裸的足部。

在《泰拉·班克斯秀》中,昆汀被主持人问“是否有恋足癖”。但不知道是不是因为这个词的污名化含义,昆汀只是回答说:我是一个“脚迷”。

Scorolli等人曾做过不同种类恋物癖的统计。研究发现,虽然恋物癖涉及各种各样的物体和身体部位,但最常见的恋物癖类型是与身体相关的,且更有可能是一个人使用的对象。

“一般来说,恋物癖涉及任何被性化的对象、概念或情境”,性治疗师Ashley Grinonneau Denton说,“它往往在心理上根深蒂固地存在于许多人的欲望之中——如果性生活中缺乏了这样一个要素,就几乎不可能感受到性快感”。

一般恋足者最喜爱的脚部位是脚底及脚趾,也有部分恋足者喜欢足弓、脚后跟等部位。亲吻和吮吸脚趾、观看足部录像、为伴侣的脚拍照、在锻炼后搓揉出汗的脚、用脚刺激生殖器、或向伴侣描述脚臭,都是恋足癖的一些表现方式。

Weinberg等人研究恋足癖的双性恋/同性恋男性发现,有近四分之三的人对吸引他们的鞋子类型很挑剔。

约60%的参与者对吸引他们的脚的类型很挑剔。比如,有些人迷恋赤足、有些人喜欢有装饰的脚,比如有珠宝、纹身、指甲油、高跟鞋,或者是穿了短/长袜、高跟鞋。

社会心理学家Justin Lehmiller近几年的研究表明,多达七分之一的人一生中至少有一次对脚的性幻想。

Lehmiller的数据显示,在异性恋中,“对足部有过性幻想”的男性远远多于女性。实验还涵盖了不同的性取向,男同性恋/双性恋的概率为21%,女同性恋/双性恋为11%。

为什么会有这种显著的性别差异?

Baumeister认为,女性通常有更大的性欲可塑性。也就是说,与男性相比,女性的性反应更灵活,更受文化、社会和情境因素的影响。如果一个女性有恋足癖,并意识到这种欲望会被周围的人负面看待——由于她的性灵活度高,她可能会降低这种偏好。相比之下,男性的性反应则更加固着。但这同样可能意味着,男性的恋足癖更能抵抗社会偏见。

在Instagram上,甚至存在一个巨大的脚图交易网络。

一些私人账户通过订阅模式赚钱,人们在获得账户访问权之前需要支付一定的费用。还有一些公共账户通过Instagram的直接消息功能直接向买家出售定制照片和视频来赚钱。

据nypost报道,一个为恋足癖社区parkfeetdaily提供照片的“脚模”年收入约达7.2万美元。

一名买家说:“恋足癖是最常见的一种恋物癖,它无处不在。在任何地方的文化,这都是最普遍的一种现象。所以是的,我做这件事很weird,但同时我也是个普通人”。

“恋足癖”要不要矫正?

虽然恋足癖长久以来受到是不是“变态”的争议。但随着医学发展,人们逐渐认为恋足癖是正常的,并不需要去矫正。

在DSM-5中,恋物癖不再被视作一种疾病,除非“患者因恋物癖在社会、职业或其他重要功能领域引起临床上显著的痛苦或损害”。

默沙东诊疗指南认为,不同寻常的性偏好,并不会仅仅因为“不同寻常”就构成“性欲倒错障碍”。

但Gosselin发现,有恋物癖的人,确实更有可能经历孤独和抑郁。

在精神科大夫何日辉的观察中,虽然恋足成瘾根本不需要治,但确实有一些恋足者,由于自认为“不正常”而产生羞耻和焦虑感,陷入深深的痛苦并影响到了他的正常社会交往。对于这部分人,心理治疗的目标其实是“帮助ta处理这种痛苦”。

“很多人想知道他们是不是因为对脚的特殊癖好,而认为自己是变态,但我可以告诉你这其实很普遍这也很有趣,最重要的是你100%正常”,洛杉矶的性治疗师Moushimi Ghose说。

Pamela Stephenson Connolly就是一个恋足者。他说,自己一开始就把这一点告诉了女朋友。“她完全可以接受,我们已经把它融入我们的性生活中”。

如果你或你的伴侣对脚有性欲,不要害怕谈论它,如果你愿意的话,就去探索它,只要双方确保自己重要的界限没有被跨越。

每对伴侣都需要在彼此的品味、癖好、特质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的“分水岭”——不仅仅是性行为。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恋足癖 性现象 恋物癖 神经学 心理学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