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wenyoung 14小时前
一个风险偏好的实验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通过一个关于疾病应对的实验,生动揭示了“框架效应”在人们决策中的重要影响。实验显示,当问题以“拯救生命”为框架时,人们倾向于选择确定的方案;而当问题以“死亡人数”为框架时,人们则更倾向于冒险。这种现象符合“展望理论”,即人们在面对收益时倾向于规避风险,而在面对损失时则倾向于追求风险。作者指出,即使是公共卫生领域的专业人士,在做重要决策时也容易受到这种框架效应的影响,强调了在关键时刻放慢思考、审慎决策的重要性,因为我们的决策很大程度上受到“系统一”思维的影响。

💡 框架效应的存在:同一客观结果,以不同方式呈现(如“拯救生命”或“死亡人数”)会显著影响人们的选择偏好。例如,在疾病应对的实验中,人们在面对“200人得救”时倾向于确定性,而在面对“400人死亡”时则倾向于赌一把,尽管两者结果相同。

⚖️ 展望理论的解释:这一现象可以用“展望理论”来解释。在面对潜在收益时,人们通常是风险规避的,偏好确定的收益;而在面对潜在损失时,人们则会转变为风险追求者,愿意承担风险以避免损失。这种偏好在生命和死亡的语境下同样适用。

🧠 系统一思维的影响:作者强调,即使是受过专业训练的决策者,也容易受到“系统一”的快速、直觉性思维的影响,从而陷入框架效应的心理陷阱。这表明,我们在做重要决定时,往往不是完全理性的,直觉和情感会扮演重要角色。

⚠️ 决策的审慎性:文章的结论是,面对类似情境时,我们必须有意识地识别和避免框架效应带来的误导。放慢思考过程,进行更深层次的分析,并做出更为谨慎和理性的决定,尤其是在关乎生命和公共利益的决策中,这种审慎尤为重要。

今天看《快思慢想》的时候,看到一个很有意思的实验:

想像美国正为一场亚洲爆发的疾病做准备,这个病预期会使 600 人死亡。有两个方式可以来对抗这个疾病,假设科学对这两种治疗方式的预测如下:

大部分的人选 A 项目,他们偏好确定性,不喜欢赌局。

在第二个版本中,项目的结果用不同的框架:

请仔细比较这两个版本:A 项目和 C 项目的后果是一样的,B 项目和 D 项目的后果也是一样的,但是在第二个框架中,大部分的人选择赌局。

这两个框架中不同的选择非常符合展望理论,确定事情和赌局之间的选择是用不同方式解决的,依据结果是好还是不好而产生这个不同。决策者在结果是好的时候,喜欢确定的事情,不喜欢赌博(他们是风险规避者)。当两个结果都是负面的时候,他们会拒绝确定的事情,接受赌博(他们是风险追求者)。这些结论在以钱为主的赌局和确定的事情时,已经很确定,没有人挑战了。这个疾病的问题显示,当被测量的结果是拯救的人命或死亡的人数,同样的规则可以适用。在这个情境,框架实验显示出风险规避和风险追求的偏好并不是真实界规范的,对同一个客观结果的偏好在不同的公式时,会逆转。

作者说这个测试对做重要决定的官员也不例外。有一次他被邀请去对一群公共卫生的专业人士演讲,这些人是做疫苗决策和其他项目决定的人。他利用这个机会给他们看亚洲疾病的问题,一半的人看「拯救生命」的版本,另一半看「失去生命」的版本,然后请他们回答问题。这些专业人士像其他老百姓一样,受到框架效应的影响,这很令人忧心,如果这些决策官员这么容易就被一个表面的肤浅的操弄所左右,国民健康的展望堪忧。不过我们一定要记得,即使是重要的决定也是受到系统一的影响。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遇到类似的事情的时候,一定要放慢去思考,最后再做出谨慎的决定。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框架效应 展望理论 决策心理学 风险偏好 系统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