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7-29 12:05 广东
李镜池(1902-1975),广东开平人。以周易研究闻名,被誉为“岭南周易研究第一人”。2025年,适逢李镜池先生诞辰一百二十三周年,逝世五十周年。
广州人文馆依托李镜池家族藏书文献资料,在2024年举办“李镜池家族藏书展”的基础上,再举办纪念特展。本次特展以“好将新眼窥陈编”为题,来源于抗战期间岭南教育名师、台山中学校长黄仿周勉励李镜池坚持学术研究的诗句:“欲发幽潜光古德,好将新眼窥陈编。”寓意岭南学人当以新的眼光和方法,研究和发扬光大传统典籍的文化精髓。
本次特展围绕着家族收藏与著述,向参观者展示了更加广阔的空间,让观众感受到情感的温度——
踔厉奋发的 师友情
著名学者许地山1929年为青年学子李镜池手书梵文的真迹首次展出,拉开了本次展览的序幕;史学家顾颉刚1930年所编的《古史辨》第三册,收录了胡适、钱穆、钱玄同等名家各一篇文章,却收录了五篇李镜池的文章,使这位年仅28岁的大学进修生崭露头角,从此走上学术道路。本次特展更展出了从广州培英中学到华南师院李镜池众多学生后辈的学术代表作,让人感受到一代代学人对学术初心的坚守和传承。
书香浓郁的 家庭亲情
李镜池家族注重教育,注重保存资料。不仅珍视和保存文献资料、纪念品,还积极撰写日记、回忆录。此次展览中,有1943年抗战时期的记事本,有1949年广州解放大游行的留影;有1951年抗美援朝的从军日记,也有同年复旦大学的学生证和伙食卡;还有1930、1962、1993年三代母亲为孩子写下的襁褓日记等。这些都足以让参观者抚今追昔,感受到家庭的温暖。
深沉厚重的
家国情
李镜池生于岭南,求学于燕京,辗转于岭南、云南,在大中小学都曾任教。抗战时,临危受命管理难童养教院;解放后,主动请缨调往华南师院执教。他始终以教书育人为己任。其家族后裔现在虽散布海内外,但始终以岭南为根,关注家乡建设,为家乡建设出钱出力,甚至绘制了家乡人文地图散发给乡亲,为乡村振兴加上文化自信的新注脚。
在加油过程中,严禁吸烟或使用明火,避免携带易燃易爆物品进入加油站。加油站内划定禁烟禁火区域,顾客和工作人员都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安全。
水果是夏日的宠儿。饱满多汁的西瓜,红艳艳的果肉,轻轻一咬,满口都是阳光的甜味。还有晶莹剔透的葡萄,夏日的珍珠,入口即化,给舌尖带来无尽惊喜。
展览时间
7月14日-8月14日
9:00-17:30
(逢周三闭馆)
温馨提示:观看特展后,可以移步至广州人文馆西区的“李镜池家族藏书”专柜,一睹藏书风采,以及对李镜池家族三代的介绍。
展览地点
广州图书馆北九楼
广州人文馆
主办单位
广州图书馆
广州人文馆
更多精彩内容,敬请关注我们
编辑:李铭建、何清华
审核:苏晓明
审定:陈智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