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产党员网 5小时前
【干部状态新观察·年轻干部基层路】提升能力,解决乡村发展难题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讲述了甘肃金昌市年轻村干部赵述栋如何通过专题培训和实践学习,克服身份转变的困惑和能力不足的焦虑,成功推动乡村发展的故事。他不仅解决了村民房屋翻新难题,还通过引进冷库、发展红色文旅等方式,切实提升了村民的收入和生活品质。赵述栋的经历展现了新时代年轻村干部在基层治理中的成长与担当,以及培训对基层干部能力提升的重要作用。

💡 角色转变与村民信任:年轻村干部赵述栋在上任初期面临“水土不服”,虽然熟悉村情民情,但村民对其身份转变和推动房屋翻新工程存在疑虑。赵述栋通过深入走访、耐心沟通,并借鉴县乡干部的基层工作方法,最终赢得了村民的信任,顺利完成了130多户村民的住房翻新,提升了村民的居住条件和生活幸福感。

📈 能力提升与产业发展:面对蔬菜销售“卡脖子”问题,赵述栋意识到仅凭热情不够,需要“跳出去找办法”。通过参加省市县组织的专题培训,他学习了先进的蔬菜保存技术和销售模式,并成功引进冷库项目,与冷链储藏企业合作,显著提高了当地高原夏菜的附加值和村民的经济收益,解决了“卖菜难”的困境。

🏛️ 红色资源与文旅融合:在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赵述栋从培训中获得启发,思考如何利用村里的红色文化资源。他借鉴外地经验,积极学习文旅开发和文创产品设计的相关知识,成功推动了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大沽政治部旧址的旅游接待工作,并着手研发红色文化文创产品,为乡村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甘肃金昌市依托专题培训等方式,帮助年轻村干部快速成长

提升能力,解决乡村发展难题

  榆叶梅、芍药、山茶花……在甘肃省金昌市永昌县新城子镇,西湾村党总支书记赵述栋和村民清点着新买的花。走出村民家,赵述栋又走上村道查看,一排排墙体彩绘、崭新的路灯、田园围栏次第排列,有的正在维护更新。

  看着越变越美的村子,赵述栋很是欣慰。5年前刚刚“走马上任”时,赵述栋却遭遇了意想不到的“水土不服”。

  熟悉村情、民情为啥还“水土不服”?

  赵述栋是土生土长的西湾村人,村民们都夸他踏实勤快。

  既然熟悉村情、民情,为什么当上村干部还会“水土不服”?

  西湾村是新城子镇规模最大、人口最多的村子,当时正值脱贫攻坚的关键期,村民对“熟人”的期待更大,身份转变和能力焦虑碰到一起,让赵述栋很不适应。翻新住房工程对他来说就是一场“大考”。

  当时,全村有130多户村民居住在土坯房、砖房里,虽然不是危房,但质量欠佳,居住条件也不太好。为此,结合县委组织部为西湾村争取的“红色美丽村庄”项目建设,村里决定先翻新这些民居。

  “娃,你真能保证拆了房子,会盖新的吗?”拆改工作即将开始时,原本签下同意书的孙大爷又担心起来。有类似想法的村民不在少数,临时打退堂鼓的、不配合的、理解不了政策的……一时间,赵述栋急得直挠头。

  “我是你们看着长大的,叔,你相信我不?”赵述栋对着几位村民拍胸脯。

  “我们信你,但房子住了几十年,我们怕你顾不到,政策后面又变了。”村民的顾虑让赵述栋陷入两难。

  为尽快推进项目建设,当地组织县乡干部成立工作组,挨家挨户走访、慰问。工作组的到来,让赵述栋有了底气,他跟着县乡干部一起走村入户,学到了不少务实管用的基层工作方法。

  如何应对身份转变带来的“陌生”?

  “我们总说,要站在乡亲们的立场上想问题,这句话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可一点也不简单。”赵述栋说,自己从小在村里生活,总觉得对乡亲们够了解了,一上任就急于把100多户翻修房子的“大事”往前推进,竟忽略了乡亲们对有关政策有一个逐渐接受的过程。

  “对村情、民情熟悉是我的优势,但形成路径依赖,反倒会让自己做事急于求成,离乡亲们越来越远。”赵述栋的思路逐渐清晰,他把政策措施掰开了揉碎了,反复讲给乡亲们听。遇到拿不准的细节问题,就去请教组织部门和相关业务部门工作人员,有了村民和组织部门的支持,翻新旧房的工作顺利开展。

  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干农活儿、唠家常、烧柴做饭,赵述栋到孙大爷家的次数比回自己家的次数都多。“得考虑你们之后生活便利不便利的问题”“要是儿孙以后回来住,环境好一点,大家都舒服呀”“一户折算下来,翻新能给补贴3万块钱呢,您自己掏不了多少钱”……经过赵述栋一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的劝导,孙大爷终于松了口,成了村里第一个拆掉老房子的人。

  趁热打铁。在组织部门指导下,赵述栋组织村民多次召开会议,把大家的疑惑、担忧都记下来,能解答的当场解答,不能解答的赶紧协调,村民们陆续主动参与到翻新工程中。人手不够时,赵述栋也帮着扛水泥、刮腻子、搬家具,大家都说:“咱村里出来个能干娃,真不错。”就这样,2022年底,130多户村民全部住进了翻新重盖的砖混房。

  这几天,赵述栋去孙大爷家入户走访时,发现孙大爷还添置了几幅新挂画,又种上了几盆花。“住进新房,生活习惯也跟着改了,心情越来越好,当初幸好听了你的话。”孙大爷高兴地说。

  如何面对能力不足带来的“焦虑”?

  西湾村地处祁连山北麓,海拔超过2400米,光照、温度适宜,地形较为平坦,在天然冰雪融水滋养下,一直是高原夏菜的优质产区。但长期以来,因为蔬菜保存技术有限,村民们必须现收现卖,菜价总是被中间商牵着鼻子走。

  “有时候跟菜贩子来回拉扯,最后收菜的价格也不是很高。一年辛苦种菜,却卖不上好价钱,村民们又急又愁,我也很苦恼。”赵述栋说,要解决卖菜难题,村干部光靠情怀和热情还不够,需要“跳出去找办法”。

  近年来,金昌组织部门以现任村党组织书记和后备力量为重点,依托专题培训、专家帮带等方式,引导年轻村干部尽快融入环境、适应角色。“每年仅基层党建、乡村全面振兴、基层治理等方面的专题培训就有四五次,使村干部提升能力、多见世面,心里不再慌,做事更稳当。”赵述栋多次参加省市县各级组织部门组织的专题培训,感触很深。

  在甘肃榆中县观摩学习的过程中,他发现,当地高原夏菜产业成熟,蔬菜保存技术和销售模式都很先进。学到经验后,赵述栋与农技专家多次论证,又四处找企业洽谈。2023年,通过招商引资,13座冷库在村里拔地而起。“冷库占地34亩,每座冷库有6米高,大伙儿收的菜都能暂存在这儿。”赵述栋介绍,2024年,小农户种植的娃娃菜每亩地平均收益3200元,而与冷链储藏企业合作后,每亩卖到了3800元。

  除了发展产业,在推进精神文明建设方面,赵述栋同样从培训中收获颇丰。在甘肃庆阳市学习时,他发现有些村干部把红色文化融入农村文化建设中,全村凝聚力增强了,还带火了文旅产业。

  “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大沽政治部旧址就在我们村,村里至今还保留着西路军的宣传标语,这些红色资源怎样才能用好?”赵述栋陷入思考。他走访庆阳市多个村子,并多次到南梁干部学院,学习发展文旅,特别是开发文创产品的经验。

  “回来后,我们也着手开发红色旅游资源,现在大沽政治部旧址每年接待游客超3000人次。”赵述栋兴奋地说,有关西路军红色文化的文创产品正在研发中,不久将推向市场。

《干部状态新观察》专栏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年轻村干部 乡村发展 能力提升 基层治理 红色文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