虎嗅 08月05日 15:19
创业之前,先擦干净竞业的屁股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从大厂离职时,如何合规保留公司文档成为职场热点话题。小红书上充斥着各种保留资料的“套路”,如压缩、编码、拍照等。企业则通过监控离职员工行为,甚至报警处理核心团队离职创业的情况。京东曾报案处理原无人车团队创立九识智能案,引发竞业“事故”。文章探讨离职员工与企业之间的博弈,以及如何把握职业操守与法律底线,避免冲突升级。

😟离职员工常通过压缩、编码、拍照等方式保留公司文档,企业则监控行为并报警处理核心团队离职创业的情况。

📚京东报案处理原无人车团队创立九识智能案,核心高管离职时间高度重合,公司认为其行为不专业。

🚗九识智能在成立不到半年内推出首款无人物流车并申请大量专利,引发京东不满,因同行需两三年才能完成。

🤝更合规的解决方案包括第三方壳公司、境外主体或内部创业,但实际操作中技术重叠难以避免。

🔍企业也会采取跟踪、寄快递等手段收集离职员工入职竞对公司的证据,职场双方博弈激烈。

当你从大厂离职,如何“合规保留”公司的文档资料?

在小红书上,这一类帖子讨论很多,在评论区,你会发现千奇百怪的套路,离职期间,哪里有什么老实人?

当一群职场人,在天天琢磨离职时,如何不被公司欺负的时候,其实老板和HR们,也在苦思冥想,如何不被离职员工欺负。

于是,你在提离职的瞬间,你的ld和hrbp就会同时收到一份关于你的报告,你过去一段时间的浏览记录、读取文件、创建文件、另存为、okr都会一览无遗,所有的可疑行为和文档都会被标注。

但是,这一切都难不到伟大的劳动阶级,我们还有绝招。

怕麻烦的,会心存侥幸,先压缩,然后base64编码成文本,再转二维码,手机拍照二维码,回家再反过来操作一遍;但是,最绝的还是拍照流,卧薪尝胆,在离职前几个月,就开始用手机相机悄悄把需要的资料拍下来,然后用AI转成文档,这样就彻底不会留痕了。

但是,但是,这都不是企业最烦的行为,企业最烦的事情,还是一个核心的人走了,然后带走一群核心的人,成立了一家跟自己竞争的公司。

这绝对是一个斗智斗勇的过程,其中的侦查与反侦查,比电影都还要精彩,但是,这中间也有比较低级的错误。

上个月底,据媒体报道,京东证实已经向公安机关报案了一起类似案件。

原京东无人车核心团队创立九识智能,引发了一起的竞业“事故”,整个过程就很不专业。

九识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无人车配送行业的明星企业,但是,如果你仔细去调查一下这家公司的背景,就会很轻松发现,这家公司的核心高管,就是京东无人车的核心班底。创始人及CEO孔旗、联合创始人朱伟铖、联合创始人兼法定代表人庄立,三人都是京东无人车的创始班底。

公开资料显示,2021年8月10日,九识智能成立,九识智能100%的控股股东为一家在境外注册的Zelos Group Inc公司,而庄立、朱伟铖、孔旗则是在2021年9月至10月,陆续从京东物流离职,两者时间高度重合,被外界多家媒体报道认为有一定预谋性。

这还不是故事的全部,此后陆陆续续,至少还有10余名京东物流无人车及自动驾驶部门核心研发人员离职,加入九识智能。

令人称奇的是,九识智能在创立不到半年后,就拿出首款无人物流车产品,并且申请了大量无人车和自动驾驶专利。同行要两三年才能干成的L4级无人车,九识智能不到半年就完成了,要说完全是从零开始,与京东无人车毫无关系,显然不合常理。

更令京东不爽的是,九识智能A轮拿了美团的投资。美团和京东的外卖大战打得火热,无人车配送本有希望成为京东对抗美团数百万骑手大军的秘密武器,然而核心团队的出走让这一打算基本落空。

作为前东家,京东怎么可能咽得下这口气,这不仅是面子问题:如果高管们都这么干,拿着公司的高薪,外面成立自己的公司,时机成熟就带着团队带着技术离职“创业”,东哥再大的基业也会被挖空。

杀鸡儆猴是必然要做的。京东目前已经向媒体披露,经过多方调查,京东已经掌握了大量九识智能相关侵权证据,已于2024年11月20日正式向公安机关报案,目前该案件正在调查中。

我后来咨询过有强大反侦查能力的一些跳槽老油条,在他们看来,九识智能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杀,对自己不负责任,对投资人也不负责,其实完全有更好的解决方案。

比较普遍常见的手段就是,核心人员并不直接入职到有竞争关系的公司,而是找一家第三方的壳公司,这在用人关系上,就规避了竞业的可能性,等熬过了竞业期,再正式入职。如果想要更复杂一点,就是把公司主体放到境外,所有的专利和技术,都放在这个公司里。

如果技术上真的完全没有用到前雇主的技术积累以及专利,那跟京东彻底在创立之初就约法三章,把事情说清楚。但是这种可能性微乎其微,毕竟还是一套人马,技术不可能不重叠,约法三章的可能性还有一个就是,从京东融资,让其成为股东,算是内部创业。

各大公司对付这种外包公司入职的方法其实也一大堆,我曾经认识的一家上海电商公司的人员,就遇到过被私家侦探跟踪的事情,每天跟着你,看你去哪里上班,在哪里下班,直到抓到你去竞对公司上班的证据,如果不是因为这家电商公司最后付钱不及时,侦探策反的话,我的这个朋友怕是一辈子也不会发现被跟踪了。

然后,就是往你可能入职的竞对公司寄快递,给你送外卖,看你收不收,如果你收了,也算是证据之一。

总之,职场之上,职业操守,一直是一个双刃剑,打工的希望公司遵守劳动法,公司希望员工离职后不要泄密和带走核心资料,但事实上,往往双方都无法做到完全履约,大部分公司都会思考,如何逃离劳动法,少做一些赔偿,而目测小红书类似帖子下的留言,大部分牛马在离开大公司的时候,也都有带走一些资料的欲望。

双方都有各自的底线,如何把握好这个度,不要变成买卖散了交情没了,还要对簿公堂,才是彼此需要思考的事情。如今的大厂,在劳动法这一块基本不会有谁去触碰,但是离职的大厂高管呢?

有几个人能做到老老实实遵守竞业规则呢?钻空档,还是守规,这是两种价值观。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大厂离职 文档保留 竞业协议 职场博弈 劳动法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