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 人工智能 07月30日 19:23
人工智能通信协议三种协议:MCP协议、A2A协议、AG-UI协议是什么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为解决AI智能体在工具调用、智能体协作及用户交互方面的挑战,MCP、A2A、AG-UI三大协议应运而生。MCP协议如同AI的“USB接口”,实现AI与外部工具的标准化通信;A2A协议是智能体间的“通用语言”,促进跨平台、跨框架的智能体协作;AG-UI协议则充当AI与用户界面的“交互桥梁”,实现实时、双向的交互体验。这三大协议共同构建了AI交互的完整技术栈,推动AI应用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网络”,重塑AI应用生态。

🔹 MCP协议(Model Context Protocol)是AI模型与外部工具/数据源的通用交互标准,被形象地比喻为AI的“USB接口”。它通过客户端-主机-服务器三层架构,利用JSON-RPC 2.0进行通信,支持资源、提示词、工具、采样四大核心功能模块,并具备OAuth 2.1授权、用户同意机制等企业级安全特性,实现AI智能体与各种外部能力的即插即用。

🔹 A2A协议(Agent2Agent Protocol)是专为AI智能体间通信设计的开放标准,旨在解决不同平台和框架下AI智能体协作的“语言不通”问题。它通过Agent Card定义智能体身份与能力,并标准化任务生命周期管理,支持多模态数据交换,确保了安全性和互操作性,使得跨组织、跨框架的智能体能够像人类团队一样高效协作。

🔹 AG-UI协议(Agent-User Interaction Protocol)是AI智能体与前端应用的实时交互标准,解决了AI生成内容如何高效、自然地展示给用户的问题。它采用事件驱动架构,通过流式JSON事件传输,实现了AI生成内容(如文本、工具调用)的实时流式输出和用户输入的实时反馈,打破了传统的“请求-响应”模式,提供了真正的双向通信体验。

🔹 这三大协议并非竞争关系,而是协同互补,共同构成了AI交互的完整技术栈。MCP负责连接底层工具,A2A实现中层智能体协作,AG-UI优化上层用户体验。例如,一个企业级智能客服系统可以同时利用MCP调用CRM查询订单,A2A协调不同Agent处理退款,AG-UI则实时向用户展示处理进度,从而构建出更强大、更流畅的AI应用。

人工智能通信协议三种协议:MCP协议、A2A协议、AG-UI协议是什么

引言:为什么AI智能体需要"通信协议"?

想象一下:你让智能助手规划跨国旅行,它需要调用航班预订Agent、酒店Agent、翻译Agent,还要实时展示行程给你——这个过程中,工具调用的标准化(AI怎么"用工具")、智能体间的协作(AI怎么"对话")、用户界面的实时同步(AI怎么"展示"),缺一个环节都玩不转。

2024年以前,这些环节都是"各自为战":OpenAI的Function Calling、Anthropic的Claude Tools、Google的Agent API,每个厂商都搞一套标准。直到2024年底至2025年,三大协议相继登场,才让AI智能体真正有了"通用语言":

img

接下来,咱们逐个拆解这三大协议的技术细节和实战价值。

一、MCP协议:AI智能体的"USB接口",让工具调用标准化

MCP协议的定义

MCP(Model Context Protocol,模型上下文协议) 由Anthropic在2024年11月推出,2025年3月更新至2025-3-26版,定位是AI模型与外部工具/数据源的通用交互标准。简单说,MCP就是给AI智能体设计的"USB接口"——不管是数据库、API接口还是本地文件,只要遵循MCP标准,智能体就能即插即用。

img

MCP技术架构:客户端-主机-服务器三层模型

MCP采用客户端-主机-服务器架构,核心组件包括:

通信基于JSON-RPC 2.0,支持两种传输方式:

MCP核心特性:从资源访问到安全控制

MCP的强大之处在于标准化工具调用全流程,核心特性包括:

(1)四大核心功能模块
(2)企业级安全机制

MCP在2025年版本中强化了安全框架,包括:

(3)动态发现与热插拔

客户端可通过tools/list请求查询服务器能力,新增工具时自动通知客户端,实现"即插即用"。例如,当高德地图MCP Server新增"路线规划"工具时,智能体无需重启即可调用。

MCP应用场景:从开发工具到企业自动化

MCP已在多个领域落地,典型场景包括:

快速MCP服务

可以看星哥之前写的文章什么是MCP?技术原理是什么?教你15分钟配置本地MCP服务

三个步骤 1.准备MCP Host 、2、 环境配置 3、MCP配置

      准备MCP Host:目前市面上已有不少MCP的客户端,用的比较多的工具包括Cursor、Windsurf、Cline等,Cline为例,介绍MCP的使用;
      环境配置:MCP Server 本质上就是Node.js或者Python程序,所以在配置 MCP 前,用户需要安装 Node.js(包含 npm 或 npx)和 Python 环境;
      MCP配置:可以在MCP官方选择一个热门的MCP Server

二、A2A协议:智能体间的"普通话",让跨组织协作成为可能

A2A定义和核心目标

来自: a2aprotocol.ai/

A2A Protocol is an open standard that enables AI agents to communicate and collaborate across different platforms and frameworks, regardless of their underlying technologies. It's designed to maximize the benefits of agentic AI by enabling true multi-agent scenarios.

翻译

A2A 协议是一项开放标准,它能让人工智能代理在不同平台和框架间进行通信与协作,而不受其底层技术的限制。该协议旨在通过支持真正的多代理场景,最大限度地发挥智能代理的优势。

A2A(Agent2Agent Protocol) 由Google在2025年4月推出,是首个专为AI智能体间通信设计的开放标准。它解决的核心问题是:不同组织、不同框架开发的智能体,如何像人类团队一样协作?

MCP解决的是Agent和外部工具/数据的集成;而A2A致力于促进独立Agent间的通信,帮助不同生态系统的Agent沟通和协作。

img

举个例子:你的旅行Agent需要协调航班Agent(查机票)、酒店Agent(订住宿)、翻译Agent(实时翻译)——没有A2A时,这些Agent就像"各说各话";有了A2A,它们能通过统一协议协商任务、共享状态。

技术架构:从Agent Card到任务生命周期

A2A基于JSON-RPC 2.0+HTTP(S) ,核心机制包括:

(1)Agent Card:智能体的"名片"

每个A2A智能体需提供Agent Card(JSON格式),包含:

客户端通过/.well-known/agent.json访问Agent Card,实现智能体自动发现(类似人类交换名片)。

(2)任务生命周期管理

A2A将任务状态标准化为5种:submitted(已提交)→working(处理中)→input-required(需输入)→completed(完成)/failed(失败)。支持三种交互模式:

A2A协议如何工作

A2A通过结构化过程促进“客户端”代理与“远程”代理之间的通信

img

图:a2aprotocol.ai/

核心特性:多模态支持与企业级安全

(1)多模态数据交换

A2A支持TextPart(文本)、FilePart(文件)、DataPart(结构化数据) 三类消息内容,例如:

(2)安全与互操作性

应用场景:从旅行规划到企业自动化

A2A已在多个复杂场景落地,典型案例包括:

(1)跨平台旅行规划

用户向主Agent提出"规划东京5日游",主Agent通过A2A调用:

(2)企业销售流程自动化

销售Agent通过A2A与财务Agent协作:

      销售Agent生成报价单(调用产品数据库MCP Server)
      财务Agent审核价格(调用ERP系统MCP Server)
      双方通过A2A交换结构化数据(JSON格式报价单),自动完成开票

三、AG-UI协议:智能体与用户的"交互桥梁",让界面响应实时化

定义与核心目标

AG-UI(Agent-User Interaction Protocol) 由CopilotKit在2025年5月推出,定位是AI智能体与前端应用的实时交互标准。简单说,AG-UI解决的是"智能体生成的内容如何高效展示给用户"的问题——比如AI写代码时逐字流式输出、工具调用时实时显示进度。

docs.ag-ui.com/introductio…

AG-UI standardizes how front-end applications connect to AI agents through an open protocol. Think of it as a universal translator for AI-driven systems- no matter what language an agent speaks: AG-UI ensures fluent communication.

翻译

AG-UI 通过一种开放协议,对前端应用程序与人工智能代理的连接方式进行了标准化。可以将其视为人工智能驱动系统的 “通用翻译器”—— 无论某个代理使用何种 “语言”,AG-UI 都能确保通信流畅无阻。

img

技术架构:事件驱动的轻量级设计

AG-UI采用事件驱动架构,核心特点是流式JSON事件传输,架构包括:

核心创新是16种标准化事件,覆盖五大场景:

核心特性:从实时流到双向交互

(1)真正的双向通信

AG-UI打破传统"请求-响应"模式,支持智能体主动推送用户实时反馈。例如:

(2)框架无关与低侵入性

AG-UI不绑定特定前端框架,提供Python/TypeScript SDK,现有系统只需适配事件格式即可接入。例如:

应用场景:从智能客服到协作编辑

(1)实时协作编辑

AG-UI让AI生成内容像"人类打字"一样自然:

(2)智能客服系统

传统客服界面需要刷新才能看到新消息,AG-UI通过事件流实时同步:

四、三大协议对比:各有所长,协同互补

很多朋友问:"MCP、A2A、AG-UI是不是竞争关系?" 其实它们覆盖了AI交互的不同维度,就像"USB(MCP)+ 以太网(A2A)+ HDMI(AG-UI)",缺一不可。下面用表格直观对比:

维度MCP协议A2A协议AG-UI协议
核心定位AI-工具通信AI-AI通信AI-用户界面通信
通信对象主机-服务器智能体-智能体智能体-前端应用
传输方式JSON-RPC 2.0(stdio/HTTP)JSON-RPC 2.0(HTTP/SSE)事件流(SSE/WebSocket)
关键特性资源/工具/提示词标准化Agent Card/任务生命周期16种标准事件/状态增量同步
典型场景数据库查询、文件操作旅行规划、跨部门协作实时聊天、协作编辑
安全重点用户授权、数据隐私身份认证、权限粒度前端状态加密、输入验证

五、未来趋势:协议生态如何重塑AI应用?

从"单打独斗"到"协同网络"

三大协议正在形成完整的AI交互栈

例如,企业级智能客服系统可能同时用到:

挑战与机遇

结论:AI智能体的"语言革命"才刚刚开始

从MCP的工具调用标准化,到A2A的智能体协作,再到AG-UI的人机交互优化,三大协议正在为AI智能体构建一套完整的"语言体系"。对于开发者来说,这意味着更少的适配工作、更高的复用率;对于用户来说,这意味着更流畅的体验、更强大的功能

如果你正在构建AI智能体系统,不妨从这三大协议入手:先用MCP打通工具调用,再通过A2A连接其他智能体,最后用AG-UI打造丝滑的用户界面。相信随着协议生态的成熟,AI智能体将真正从"单打独斗"走向"协同作战",为我们带来更高效的工作和生活方式。

最后,你觉得哪个协议最能解决你当前的痛点?欢迎在评论区留言,咱们下期再见!

(参考官方文档:MCP、A2A、AG-UI)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AI通信协议 MCP协议 A2A协议 AG-UI协议 智能体协作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