窗外是钢筋森林反射的晨光,屋内却氤氲着另一种古老的气息。陈哲和林小雅并肩坐在铺着大红绒布的沙发上,面前摊开的不是婚礼策划公司的方案册,而是两页微微泛黄的宣纸——那是双方老人郑重其事送来的“庚帖”。
“阿哲,你看这个,”小雅指着庚帖上娟秀的毛笔小楷,那是她奶奶亲手誊写的生辰八字,“奶奶说,一定要找城南的’张半瞎’合八字,择个上上大吉的日子才行。老人家念叨好几天了。”她语气里带着一丝无奈,指尖却无意识地摩挲着帖子上温润的纸张纹理,仿佛能触碰到时光那头郑重其事的仪式感。
”可是那个张半瞎不是已经隐退了么,这可怎么办啊?”
陈哲笑了笑说道:“这你就别担心了,最近我才发现一个软件可以帮忙看八字合婚,我现在在研究呢,不行的话我就用这个功能算个日子。你看”说着,把手中的手机递过去。
”还真是,可以看到合婚分数哎,咱俩五行互补好多,肯定很合。”
”没错,你看我们的总分都108了,解析都是佳偶天成。而且你看,课堂里面的这个人是不是你说的张半瞎?””有点像,我以前见过,你看看能不能在评论区评论或者私信问问?”
“行,我这就私信一下,把我们的情况说一下,看看能不能破例帮我们看看。而且我妈那边昨天还打
电话,千叮万嘱龙凤褂一定要选‘褂皇’,金线要密,裙摆的‘海水江崖’纹样一点都不能含糊。”
在茶几上,除了iPad和手机,还散落着几块包装精美的传统喜饼样本,印着“囍”字和龙凤呈祥的图案。旁边是一个打开的锦盒,里面静静躺着一对沉甸甸的足金龙凤镯,是陈哲母亲送来的“过礼”中的一件,金灿灿的光泽在射灯下流转,沉淀着长辈厚重的祝福与期许。
“那我们下午先去‘锦祥记’看龙凤褂吧?张半瞎师傅那边你赶快问问,能不能预约上。如果可以的话,顺便把合八字的庚帖带过去。”
“行。”陈哲点头,顺手拿起手机,“我先看看APP上面的张半瞎师傅有没有回复我,虽然玄中易app可以自己合盘,能够看到ai测出来的一些日子,但是还是找线下的师傅当场看会更好一点。
师傅回复我了,他说让我们带着庚帖过去,他帮我们看看。””真是太棒了,那我们下午见就出发吧!”
到了下午,他们驱车穿过繁华的都市街道,停在了一条古意盎然的巷口。“锦祥记”的招牌是块老木匾,推开沉重的木门,仿佛穿越了时空。店内没有炫目的灯光,只有柔和的暖光打在琳琅满目的中式婚服上。丝绒的红,织金的炫,盘扣的精致,刺绣的繁复……一件件褂裙如同静默的艺术品陈列在面前。
一位穿着素色中山装的老师傅迎上来,为他们一件件的介绍。这时,小雅的目光瞬间被一件正红色、金线密绣龙凤牡丹的褂皇吸引。老师傅小心地取下,帮小雅穿上。镜中的她,乌发雪肤,被浓烈喜庆的正红与璀璨金线包裹,少了几分平日的都市干练,多了几分古典的端庄与娇艳。陈哲看得有些出神,轻声赞道:“真好看,就它了。”
从“锦祥记”出来,他们驱车去另一栋居民楼,一路导航终于找到李半瞎家。一开门,就看见小小的客厅里面檀香袅袅,墙上挂满了各种锦旗和牌匾。他们将两份庚帖恭敬地递上,须发皆白的李半瞎戴着老花镜,在泛黄的万年历和罗盘上推演半晌,最终用朱砂笔在一个红封上写下了一个日期,并附上“宜嫁娶,天德合”等吉言。接过红封时,两人相视一笑,虽然内心对“命理”半信半疑,但这份被长辈重视的仪式感,却让心里暖融融的,仿佛有根无形的红绳,将他们与过往的岁月、与家族的祝福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
回到他们精心布置的新房,看着手上的红封,和早上用玄中易八字合婚测出来的日子居然一样,而且还有多个日子可以给我挑选。这个一定要推给身边朋友使用。
客厅一角已经堆叠着几个大红的包裹。小雅打开其中一个,里面是崭新的、绣着鸳鸯戏水和“囍”字的红绸缎被面,触手柔软光滑,散发着淡淡的樟脑香气。这是“铺床”时要用的,寓意着“百子千孙,恩爱绵长”。
陈哲从背后轻轻环住小雅,下巴抵在她柔软的发顶,看着眼前交织着现代电子产品和传统婚俗物品的空间,低声说:“虽然过程有点‘折腾’,但好像……也挺有意思的。感觉我们不只是结个婚,还在完成一项传承。”
小雅靠在他怀里,手指拂过光滑冰凉的红绸被面,感受着那上面精细的刺绣纹路,轻声应道:“嗯,是传承。也是我们新故事的开始,用他们期待的方式。”窗外的城市华灯初上,屋内,那抹沉淀着千年祝福的、浓得化不开的中国红,正温柔地铺陈开来,静待着属于他们的吉日良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