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阳 16小时前
头奖时代:社会风险偏好的转变 | the jackpot age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社会对“头奖”的追逐以及由此产生的深远影响。作者指出,现代社会正变得越来越崇尚高风险、高回报的“头奖”模式,这种趋势在金融市场、科技领域以及日常生活中都有体现。文章分析了这种现象背后的数学逻辑和文化根源,并探讨了其对个人、社会以及文明发展带来的潜在风险。作者认为,我们需要重新审视财富观,寻找能够为所有人提供尊严、目标与替代路径的“救赎之道”,以避免在追逐“头奖”的狂热中自我毁灭。

🎰 **“头奖悖论”的揭示**: 文章通过抛硬币的例子,揭示了算术平均与几何平均之间的差异,说明了在追求高回报的同时,也伴随着高风险,最终可能导致财富的损失。这种“头奖悖论”在风险投资、加密货币等领域中尤为明显。

📈 **财富偏好的转变**: 文章探讨了从“对数型”财富偏好到“线性型”甚至“指数型”财富偏好的转变。 这种转变导致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追求高风险、高回报,而忽视了风险控制和长期稳健的收益。

🤖 **科技与社会风险的叠加**: 文章指出,人工智能等科技的快速发展加剧了“赢家通吃”的局面,进一步压低了劳动力的价值,使得普通人更倾向于通过高风险的“头奖”博弈来寻求改变,增加了社会动荡的风险。

原创 范阳 2025-07-13 23:19 上海

现代版本的救赎之道,必须同样为所有人提供尊严、目标与替代路径,才能阻止他们在追逐头奖的狂热中自我毁灭。

今天的推送我分享了三篇文章,来自于同一位作者 Alex Chen 的个人博客,他是加密领域的投资&交易公司 Scimitar Capital 的联合创始人,无意发现他的写作因为我在思考 “vibe investing” 的话题,看到了这一篇“氛围交易”。虽然我对加密货币领域关注的不多,不过我也感兴趣了解这个领域的最好的投资者/交易者与工程师的思维习惯和认知框架。Alex Chen 出生在上海,三岁随父母迁往美国生活,他提到刚去美国的时候他们很贫穷所以他很珍视每一分钱,他的数学教授的父亲和工程学出身的母亲给了他年少时对数学,经济学,下象棋,扑克等等的启发,让他后来逐渐对金融交易和加密货币产生了兴趣和认识到自己具有天赋。

“市场就像文明的神经系统,它们更像有生命的、适应性强的生态系统,而非精心设计的机器,是一种集体智慧,不断探寻真相。美丽、被误解,且无比复杂。”

人工智能,科学研究,金融市场,他们未来都是越来越有机的( organic ),它们正共同演化为一个更有机的整体,既有宏观层面的相似性,比如系统性风险、演化结构、非线性反馈,也存在微观层面的联系,比如基因、算法与交易策略中蕴含的试错与适应机制。尤其在金融市场中,反身性( reflexivity )意味着观察者本身也是参与者,会改变系统的运行,这种特性正逐步渗透进 AI 与未来的科学范式之中。当模型不只是反映和预测现实,而是塑造现实,我们的研究,工作方式和投资模式等等都会有新的变化。

希望今天的文章对你有启发。新一周愉快。

头奖时代

the jackpot age

社会风险偏好的转变

the societal shift in risk taking

作者:Alex Chen, Scimitar Capital 创始人

编辑:范阳

发表日期:2025年7月12日

本文探讨的是风险承担行为如何转向对“头奖”的崇拜( the worship of jackpots ),以及这一现象背后的深层社会影响。文中会涉及少量数学计算,但坚持读到最后绝对值得。

假设现在有一个抛硬币的游戏摆在你面前。你会选择抛多少次?

乍看之下,这个游戏像台印钞机。每次抛硬币的期望收益高达个人净资产的百分之二十,照此逻辑你该无限次抛下去,最终坐拥全世界财富。

但当我们模拟两万五千人各抛一千次硬币时,事实截然不同,几乎所有人都以近乎归零的结局收场。

这种现象的根源在于连续抛硬币的乘数效应( the multiplicative property of this repeated coin flip )。尽管游戏的期望值( the expected value )( 即算术平均数 )( arithmetic mean )显示每次抛掷有百分之二十的正收益,但几何平均数( geometric mean )却为负值。这意味着从长期来看,这种抛硬币行为实际上在进行负向复利( negatively compounding over the long run )

范阳注:一个看起来“稳赚”的游戏,其实从长期来看会让你破产。假设每次抛硬币:

正面(赢):资产翻倍(×2.0)

反面(输):资产剩40%(×0.4)

四种可能结果:

连续赢:2×2=4倍(赚300%)

先赢后输:2×0.4=0.8倍(亏20%)

先输后赢:0.4×2=0.8倍(亏20%)

连续输:0.4×0.4=0.16倍(亏84%)

矛盾点:

算术平均(简单求平均):每次抛硬币看似赚20%,因为 (4+0.8+0.8+0.16)/4=1.44倍( 总收益44%,平均每次+20% )

几何平均(实际复利效果):你如果先翻倍(×2),再损失一半(×0.4),或者相反,结果一样:每次实际亏损10.6%,因为 √(2×0.4)=0.894倍

庄家利用几何平均必亏的原理,长期稳赚“赌徒”的钱。

这怎么可能呢?我们可以换一种直观的方式来理解它:

算术平均衡量的是所有可能结果所创造出的平均财富( the average wealth created by all possible outcomes )。在我们的抛硬币游戏中,财富分布严重倾斜,大多数集中在那些极其罕见的“头奖”情形中( In our coin flip game the wealth is heavily skewed towards rare jackpot scenarios )。而几何平均衡量的,是你在中位数结果中可以预期获得的财富( the wealth you'd expect in the median outcome )

上面的模拟展示了这种差别。几乎所有路径最终都流血至归零。你需要抛出 570 次正面、430 次反面,才能在这个游戏中打平。而在 1,000 次抛硬币之后,所有的期望值都集中在 0.0001% 的“头奖”结果里,那种极其罕见、几乎都是正面的情况。

算术平均与几何平均之间的这种落差,构成了我所谓的“头奖悖论”( Jackpot Paradox )。物理学家称之为遍历性问题( ergodicity problem ),交易员称之为波动性损耗( volatility drag )。当期望值被藏匿在极少数的头奖里时,你并不总是能够享用它。如果你为追逐头奖而承担过大的风险,那么波动性就会将正的期望值,转化成通往归零的直线。在复利世界里,剂量决定毒性( In the world of compounded returns, the dose makes the poison )

2020年代初的加密货币文化就是头奖悖论的鲜活例证。SBF 曾经在一条关于财富偏好的推文中开启了这场讨论:

对数型财富偏好( Log wealth preference ):每一美元的价值都比前一美元更低,随着本金增长,你的风险偏好会随之减小( every dollar is less valuable than the dollar before it and your appetite for risk shrinks as your bankroll grows )

线性型财富偏好( Linear wealth preference ):每一美元的价值都一样,不论你已经赚了多少,风险偏好始终保持不变( every dollar is valued identically and keep the same risk appetite no matter how much you’ve already made )

SBF 曾高调宣称自己持线性财富偏好( a linear wealth preference )。由于他的目标是捐出全部财富,他认为从 100 亿美元翻倍至 200 亿美元,与从零积累到 100 亿美元具有同等意义。因此在他看来,为文明进步而进行高风险豪赌在逻辑上是完全合理的( risky bets were logically worth i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ivilization )

三箭资本( Three Arrows Capital )的 Su Zhu 不仅认同这种线性财富观,更进一步提出了指数型财富偏好( exponential wealth preference )的概念。

指数型财富偏好( Exponential wealth preference ):每一美元比前一美元感觉更有价值,因此你会随着本金增长而不断加大风险投入,甚至心甘情愿地为“头奖”支付溢价。

以下是这三种财富偏好在我们之前那个抛硬币游戏中的对应方式:

在我们理解了“头奖悖论”( Jackpot Paradox )之后,有一点已经显而易见:SBF 和 3AC 的行为,几乎就是在无限次地抛那枚硬币。这种心态正是他们最初建立起财富的方式。而如今回头看,SBF 和 3AC 最终双双蒸发了百亿美元,也同样是毫不令人意外的结局。或许在某个遥远的平行宇宙里,他们成了万亿富翁( quintillionaires ),这也许是他们当初冒险的正当理由。

但这些崩塌事件不仅仅是关于风险管理数学( the mathematics of risk management )的警世寓言,更是一个更深层的文化宏观转向的写照,即我们正在从“对数型”财富观,转向“线性型”,甚至“指数型”的财富偏好( macrocultural shift toward linear and even exponential wealth preferences )

如今,创始人被默认要求接受线性财富思维,并承担巨大的风险来最大化期望值,成为风险投资机器中的齿轮,这一机器依赖于幂律分布的本垒打故事运转( as cogs in the venture capital machine dependent on power law home runs )埃隆·马斯克、杰夫·贝索斯、马克·扎克伯格等人孤注一掷、最终攀上地球最顶级个人财富榜单的故事,进一步强化了整个风险投资领域所依赖的神话;而“幸存者偏差”则悄然抹去了数百万最终归零的创业者( survivorship bias conveniently forgets the millions of founders who go to zero )

只有少数人能够穿越这条日益陡峭的幂律门槛,获得救赎( Salvation comes only to the select few who clear an ever steepening power law threshold )

而那种对巨大风险的偏好,已经渗透进了日常文化( That taste for outsized risk has seeped into everyday culture )。工资增长远远落后于资本的复利增长,使得普通人越来越倾向于把真正的向上流动寄希望于负期望值的头奖博弈上。线上赌博、0DTE( 零日到期 )期权、散户炒作的迷因股、体育博彩、加密世界的迷因币,这些现象无不在映照“指数型财富偏好”的流行( Online gambling, 0DTE options, retail meme stocks, sports betting, and crypto memecoins all testify to the phenomena of exponential wealth preference )。技术让投机变得毫不费力,而社交媒体又不断传播每一个“隔夜百万富翁”的故事,吸引着更广泛的大众像飞蛾扑火般涌入这个巨大而注定失败的赌局。

我们正在变成一个崇拜头奖、同时越来越倾向于将生存的价值标成零的文化(We’re becoming a culture that worships the jackpot and increasingly prices survival at zero )

而人工智能正加剧这一趋势,进一步压低劳动力的价值,同时放大“赢家通吃”的结果。科技乐观主义者梦想中的后 AGI 世界,是一个人类能够沉浸在艺术与闲暇中的丰裕时代;但现实可能更像是数十亿人奔波在负和的资本与地位头奖游戏中,只靠一份 UBI 津贴维持生计。

也许那个永远上涨的 “e/acc” 图标,是时候重新设计了,它应当描绘出那漫天飘散的归零路径,才是真正属于“头奖时代”的剪影( the true silhouette of the Jackpot Age )

在其最极端的形态下,资本主义的运作方式就像一个集体主义蜂巢( a collectivist hive )"头奖悖论"的数学逻辑表明,文明将人类视为可替换劳动力具有合理性,牺牲数百万工蜂以最大化整个蜂巢的线性期望值( to treat humanity as interchangeable labor, sacrificing millions of worker bees to maximize the linear expected value for the colony )。这种模式或许能实现最有效的总量增长,却以极度失衡的方式分配着意义与目的( That might be the most efficient for aggregate growth, but it distributes purpose and meaning miserably )

Marc Andreessen 的科技乐观主义宣言曾警告说:"人类生来不应被圈养;人类理应创造价值、保持生产力、维系尊严( man was not meant to be farmed; man was meant to be useful, to be productive, to be proud )。"

但技术加速与风险偏好升级的浪潮,正将我们推向他所警示的反面。在“头奖时代”,增长的燃料就是对同类的收割( In the Jackpot Age, growth is fueled by farming fellow man )被认为“有用的”、“有生产力的”、“值得骄傲的”人,越来越集中在那少数赢得竞争的幸运者身上。我们提升了平均值,却牺牲了中位数,留下一道日益扩大的鸿沟,在流动性、地位与尊严上的裂缝,孕育出整个围绕负和博弈建立起来的文化经济体( leaving a widening gap in mobility, status, and dignity that have bred entire economies of negative sum cultural phenomena )

这一结果所带来的外部性表现为社会动荡,从民粹领袖的当选开始,最终可能走向暴力革命,对文明的复利增长造成难以估量的损耗。

作为一名以加密货币交易为生的从业者,我亲眼目睹了这种文化变迁催生的堕落与绝望。正如那个头奖模拟实验,我的成功建立在无数交易者的尸骨之上,一座人类潜力被挥霍殆尽的纪念碑。

每当业内人士向我寻求交易建议时,我总能发现相同的模式。他们总是过度冒险,承受过深的回撤( They all risk too much and drawdown too deep )。这背后往往潜藏着稀缺心态的驱动:一种令人焦灼的"落后于预期"的焦虑,以及快速翻盘的强迫心理。

我的回答始终如一:建立优势而非放大风险( build more edge rather than risk more size )。不必为追逐头奖赌上性命。真正重要的是对数型财富( Log wealth is what matters )。优化你的中位数结果。创造属于自己的运气。规避资金回撤。最终,你会达到目标。

但绝大多数人永远无法持续创造优势( most people will not ever generate consistent edge )。"提高胜率"这种建议根本不具备普适性( “Just win more” isn’t scalable advice )在这场科技封建主义的激烈竞争中,人生的意义与价值正日益沦为赢家通吃的战利品( meaning and purpose is ever more winner takes all )这又把我们拉回到“意义”本身,或许我们需要某种宗教的复兴,将古老的精神智慧与现代科技现实相融合( reconciles old spiritual teachings with the realities of modern technology )

基督教曾因其"众生皆可得救"( salvation to anyone )的承诺而广为传播,佛教之所以开枝散叶,是基于任何人都能达到觉悟的主张。现代版本的救赎之道,必须同样为所有人提供尊严、目标与替代路径,才能阻止他们在追逐头奖的狂热中自我毁灭( A modern analog would have to do the same in offering dignity, purpose, and an alternative path forward for all people so they don’t destroy themselves chasing jackpots )

感谢我的朋友 Alex、Chris、Sean、Cass,以及 Yung Macro,感谢你们在这个话题上的诸多对话。

评论区:

Ha Tran Nguyen Phuong:在《 The WEIRDest People in the World 》这本书中提到,一夫多妻制社会往往比一夫一妻制社会更具危险性和犯罪倾向。核心解释是:当少数男性垄断大量女性资源时,资源匮乏的男性很难获得婚姻机会,因此他们更倾向于采取高风险策略(通常是犯罪手段),即便这种策略本质上是负和博弈( 即头奖式赌博 )。

我试图建立的关联在于:从经济学角度看,我们当前的社会正越来越像一夫多妻制社会。当传统财富积累路径日益狭窄时,人们会越来越多地采取高风险、负和博弈的策略。人工智能正在加速这一趋势,使得赢家通吃的局面愈发极端化。

原文链接:

https://www.scimitar.capital/p/the-jackpot-age

真相、信仰和货币

迷因经济:21 世纪的荒诞资本主义

无限知识游戏:未被充分开发的知识,是新时代的闲置资产。

文艺复兴慈善 (RenPhil): 用“对冲基金+风险慈善”驱动科学基金会。| 深度研究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头奖悖论 风险偏好 社会风险 财富观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