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源社区 07月09日 16:08
苹果庞若鸣也被小扎挖走!Meta AI天团开会直接用中文吧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Meta的超级AI实验室近期动作频频,吸引了来自苹果、OpenAI和Anthropic的多位华人AI专家。其中,原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庞若鸣的加入尤为引人注目。该实验室华人研究员占比极高,汇聚了来自清华、北大、上交大等知名高校的顶尖人才,共同推动Meta在AI领域的快速发展。这一现象引发了对AI人才竞争格局的关注,也凸显了华人工程师在AI领域的重要地位。

🍎 庞若鸣,原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拥有上海交大背景,在谷歌工作15年,负责领导Google Brain的语音识别和产品开发,并参与Babelfish/Lingvo框架的开发。他于2021年加入苹果,负责领导约100人的基础模型团队。

🗣️ Meta AI实验室的华人研究员阵容强大,包括毕树超、常惠雯、Ji Lin、任泓宇、Pei Sun、余家辉、赵晟佳等多位来自清华、北大等高校的顶尖人才,他们在GPT-4o、Gemini等项目中做出了重要贡献。

💼 Meta的挖人策略主要针对华人研究员,除了庞若鸣,还从OpenAI和Anthropic挖来了Yuanzhi Li和Anton Bakhtin。Anton Bakhtin曾任职于Meta、谷歌和Yandex,此次回归Meta。

🤔 扎克伯格最初计划该团队规模为50人左右,但考虑到“熟人挖熟人”的模式,预计华人比例还会持续增长。这反映出华人在AI领域的聪明才智和出色表现。

Meta的超级AI实验室,内部沟通都能直接说中文了。

这不,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上海交大校友庞若鸣,刚刚已经被曝光,成为了扎克伯格AI挖角里的新成员。

除了庞若鸣,小扎还分别从OpenAI和Anthropic各挖了一人。一位是来自OpenAI的研究员Yuanzhi Li,另一位是曾在Anthropic参与Claude模型开发的Anton Bakhtin。

所以现在,Meta的AI天团里,14人已知名单中,9个是华人,其中8个更是本科学于清北上交中科大的中国人

以及量子位还获悉,庞若鸣进入Meta后,搭档的正是余家辉。

而不论是余家辉还是庞若鸣,都“师出”吴永辉——前谷歌Fellow、现字节Seed一号位。

只是问题是,庞若鸣怎么就嫩放着100多人的苹果团队不带了?

扎克伯克给的再多,苹果家的股票期权也差不到哪里……难道真的是苹果AI实在没啥指望了?

庞若鸣其人:掌舵苹果基础模型团队

公开资料显示,庞若鸣本科毕业于上海交大,硕博分别就读于南加州和普林斯顿。

一毕业就直接加入谷歌,在谷歌担任了15年工程师。

在谷歌工作的最后几年,他负责领导Google Brain的语音识别和产品开发。同时还和AI大佬吴永辉等人共同领导Babelfish/Lingvo框架的开发,这个框架目前是Google TPU使用率最高的深度学习框架。

从谷歌同事对他的评价来看,庞若鸣不仅精通机器学习,更重要的是还懂基础设施。

而这,或许也是苹果招揽庞若鸣的原因。

2021年,苹果从谷歌挖来庞若鸣,由他负责领导苹果AI/ML部门的基础模型团队,至今团队规模大约在100人左右

这个团队主要负责开发支撑苹果设备上“Apple Intelligence”及其他AI功能的核心基础模型。

包括曾在WWDC大会上亮相的Apple Intelligence的主要对话功能,正是由这个团队研发的模型提供支持。

当然更具体地则包括,研究和开发AXLearn训练框架、对大语言模型进行预训练、后训练和推理优化,以及多模态理解和生成能力。

可以说,作为华人工程师,他领导的这个团队几乎支撑起了苹果的核心AI战略。

而且即便仅从研究员的身份来看,庞若鸣的学术成果也相当不菲。

谷歌学术页面显示,其论文总引用量为4w+。

总之,庞若鸣这次被Meta挖走,对苹果确实算不上好事。

不论是苹果在AI上的进展有限,还是被硅谷同行如此“擒贼先擒王”的直接猎头行为……都让果粉情难以堪。

明明库克上位已经十多年了,可遇到三瓜两枣的事情,乔帮主依然会被提起——

而且有人翻出了当年乔布斯直接发给了Adobe CEO本人的邮件,回应Adobe挖角苹果的行为。

邮件简单有力,不容商量:

Adobe正在从苹果挖人。他们已经雇佣了一个人,并且正在联系更多的人。我对我们招聘人员有一个既定政策,即我们不从Adobe招聘。看起来你有不同的政策。我们中的一个必须改变我们的政策。请告诉我是谁。

所以库克是不是也给小扎发个邮件?

或者像OpenAI CEO 山姆-奥特曼一样,对内写个全员信,告诉同事们不要“唯利是图”?

Meta AI超级实验室,现在第一大语言是中文

除了庞若鸣,Meta最新还分别从OpenAI和Anthropic各挖了一人。

一位是来自OpenAI的研究员Yuanzhi Li ,另一位是曾在Anthropic参与Claude模型开发的Anton Bakhtin。

而Anton Bakhtin,拥有一头标志性蓝发,之前曾在Meta、谷歌和Yandex(一家从事搜索引擎和智能算法的平台)任职,这次算是回归。

总之,从小扎最近的挖人策略来看,Meta确实尤为偏爱华人研究员。

目前Meta“超级智能实验室”名单里,华人占比确实高得吓人,已经官宣的就有9人:

    毕树超,浙大数学系校友:GPT-4o语音模式和o4-mini的共同创造者,此前在OpenAI领导多模态后训练工作。

    常惠雯,清华姚班校友:GPT-4o 图像生成的共同创造者,此前在谷歌研究院发明了MaskGIT和Muse文本转图像架构。

    Ji Lin,清华校友:参与构建o3/o4-mini、GPT-4o、GPT-4.1、GPT-4.5、4o-imagegen以及Operator推理栈。

    任泓宇,北大计算机系校友:GPT-4o、4o-mini、o1-mini、o3-mini、o3和o4-mini的共同创造者,此前在OpenAI领导后训练团队。

    Pei Sun,清华校友:曾在谷歌DeepMind负责Gemini的后训练、编码和推理工作,此前创建了Waymo的最后两代感知模型。

    余家辉,中科大少年班校友:o3、o4-mini、GPT-4.1和GPT-4o的共同创造者,此前在OpenAI领导感知团队,在Gemini中共同领导多模态工作。

    赵晟佳,清华校友:ChatGPT、GPT-4、所有mini模型、4.1和o3的共同创造者,此前在OpenAI领导合成数据工作。

    庞若鸣,上交大校友:苹果基础模型团队负责人,谷歌前资深工程师。

    Yuanzhi Li,……

按照扎克伯格最初的规划,这个团队最终规模在50人左右,而按照熟人挖熟人、老乡带老乡的套路,估计最后华人比例也会很惊人。

只能说明在AI领域,聪明的是中国人,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也还是中国人。

甚至这还没包括,DeepSeek的那帮人~

参考链接:
[1]https://x.com/Yuchenj_UW/status/1942350289375461719
[2]https://www.reddit.com/r/EntrepreneurRideAlong/comments/1jgz9iu/steve_jobs_email_to_adobe_ceo_in_2005/
[3]https://scholar.google.com/citations?view_op=list_works&hl=en&hl=en&user=1fsmwB8AAAAJ

一键三连「点赞」「转发」「小心心」

欢迎在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

—  —

专属AI产品从业者的实名社群,只聊AI产品最落地的真问题  扫码添加小助手,发送「姓名+公司+职位」申请入群~
进群后,你将直接获得:
 👉 最新最专业的AI产品信息及分析 🔍 
 👉 不定期发放的热门产品内测码 🔥
 👉 内部专属内容与专业讨论 👂

🌟 点亮星标 🌟

科技前沿进展每日见

内容中包含的图片若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与我们联系删除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Meta AI实验室 华人工程师 人才挖角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