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beta 15小时前
三个关于鸡的冷知识 可能会让许多人重新认识这种动物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探讨了鸡的一些不为人知的特性,包括鸡的“催眠”现象、独特的视觉系统,以及鸡的驯化历史。文章介绍了鸡的“强直性静止”行为,解释了鸡为何在特定刺激下会进入半瘫痪状态。此外,还分析了鸡的视觉机制,以及鸡在移动时保持头部稳定的方式。最后,文章追溯了鸡的驯化起源,揭示了鸡从野生红原鸡到家养禽类的演变过程,以及鸡在不同地区的传播和利用方式。

🐔 鸡的“催眠”现象:当鸡被固定并用线条或棍子引导时,会进入“强直性静止”状态,这是一种动物的“假死”或“装死”行为,属于反捕食策略。

👁️ 鸡的视觉系统:鸡通过颈部保持头部稳定,以获得清晰的视野。这种特性与哺乳动物的眼睛有所不同,哺乳动物的眼睛没有巩膜环,可以灵活移动。

🌾 鸡的驯化历史:最新的研究表明,红原鸡的驯化时间大约在3250至3650年前,与水稻种植有关。最初,鸡可能并非为了肉和蛋而被驯养,而是为了公鸡的鸣叫和羽毛。

🌍 鸡的传播与利用:鸡大约在3000年前传到中国北部和印度,2800年前出现在中东和非洲东北部。在早期,鸡主要用于羽毛和鸣叫,之后才逐渐成为食物来源。

很多人可能还不知道,鸡有一个奇怪的行为,如果把鸡固定住,然后在鸡的头部前面划一条线,鸡就会像被施了魔法一样动弹不得!我并没有亲身测试过,但是互联网上可以找到很多这种视频,有些博主声称自己是互联网上看到有这么一回事,然后拍视频当场测试,结果确实会这样。


甚至有人在电视节目上演示过鸡的这种情况:


当拍动几下或者把它翻过来的时候,鸡就会醒过来:


鸡的这种情况有一条独享的WP词条——“Chicken hypnotism”,这个词条详细记录了要如何把鸡“催眠”,其实不一定是划线,用一根木棍也可以达到相同效果。

而最早关于这一现象的记载是1646年阿塔纳斯·基歇尔 (Athanasius Kircher)所著的《大光明与阴影的艺术》一书中,如今随着互联网的发展这已经不是什么秘密了。

据信,到目前为止,鸡在这种“催眠”状态下,一动不动持续最长时间纪录是3小时47分钟


至于鸡为什么会有这种表现!

动物行为学家给出的解释是,这是一种“强直性静止”行为,包括人类在内的许多动物其实都会有这种行为表现,指的是一些动物受到某些特定刺激或者威胁时,会进入一种自然的半瘫痪状态,也就是我们俗称的“假死”或者“装死”行为。


△ 装死的负鼠©Johnruble

强直性静止是动物的一种反捕食策略,通过装死行为欺骗掠食者,自己不值得食用,以此提高生存能力。

我在以前的一篇文章中详细描述了这种行为到底是怎么回事:

为什么很多动物进化出装死、假死、吓死的行为?

第二个,无论你怎么摆动鸡的身体,鸡的头部都能够保持静止!如下:



就眼睛来说,哺乳动物的眼睛是非常特殊的,我们的眼球外部没有一个被称为巩膜环的结构。据我所知,在陆生脊椎动物中只有哺乳动物没有这个结构,鸟类、各种爬行动物,甚至连已灭绝的恐龙都有这个结构。


△ 这个就是哺乳动物的巩膜环

那些拥有巩膜环的动物,它们的眼睛无法像我们这样灵活移动,这意味着,如果它们在移动中想要用眼睛锁定目标以便看得更清楚的话会变得相对困难。

而鸡的解决方案就是锁定整个头部,它们的颈部很长,很容易做到这点。

所以,本质上鸡是利用脖子作为稳定工具,在身体移动时保持头部相对静止,以便保持清晰的视野。


据说,我们现在那些适合移动拍摄的云台设备,就有仿生鸡的这种特性,以增加拍摄设备的稳定性,满足移动追踪拍摄。

最后再分享一个学术性强一点的,就是现在地球上同时养殖着超过100亿只鸡,鸡是饲养量最多的动物(一些出处甚至认为有500亿只在养的鸡),但实际上鸡真正作为食物来源的时间可能不是很长!

家鸡的野生祖先现在依然存在,就是红原鸡,它们的雄性长得非常鲜艳、漂亮,目前生活在泰国或附近的东南亚半岛的丛林中,许多驯养动物的野生祖先都灭绝了,而红原鸡依然存在,这可能预示着它们驯化的时间确实不是很长。


△ 雄性红原鸡©Subramanya C K

以前,人们普遍认为鸡的驯化可能要追溯到8000年前,人们为了获取鸡蛋和鸡肉将这种动物慢慢驯化了。

一些考古发现支持了这个观点,例如在中国北部和巴基斯坦发现的“鸡骨头”化石,可以追溯到8000至11000年前。

但最近的研究指出,红原鸡真正的驯化时间是在3250至3650年前——足足比以前预想的驯化时间晚了数千年[1]


△ 雌性红原鸡©JJ Harrison

当时现在生活着红原鸡的地区的人们刚刚开始种植水稻,而红原鸡可能被人们种植的水稻种子所吸引,它们在稻田周围搭巢做窝,并和人类产生了互动。

这项研究还指出,最初人们可能并不是为了鸡肉和鸡蛋而驯化鸡的,因为最初的鸡很小,没有太多肉,也没有太多蛋,真正的目的是为了公鸡早晨的鸣叫提示,以及公鸡漂亮的羽毛

鸡的传播时间则是:大约3000年前传到中国北部和印度,以及大约在2800年前出现在中东和非洲东北部。


在鸡传播到一个地区后,它最初通常也都不是作为蛋白质储备,而是为了羽毛和鸣叫提示养殖的,通常会在500年后才会变成专门为了食用。

之所以最初不太可能会是为了吃而养殖,是因为鸡是热带鸟类,它到其它地方需要一些适应时间,所以最初的养殖不会太容易,鸡的地位就会因为稀少而高贵。

至于那些古老的“鸡骨头”化石怎么解释!

该项研究的作者表示,那些化石要么无法确定它来自红原鸡,要么无法确定时间。


△ 鸡被稻米吸引,结果变成了和米饭是绝配

这里需要指出的是,大部分动物的驯化都不是人类的特意选择,而是动物因为某些原因和人类产生了互动,之后人类为了保留某种互惠关系才逐渐驯化了它们。

所以,如果不是鸡被人类的水稻吸引的话,我觉得早期东南亚人只是因为打猎的时候认识了红原鸡,然后就展开了驯化活动,确实不太可能。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催眠 视觉 驯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