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 TOP2 前天 00:09
2019年李想对理想汽车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的理解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是李想在理想汽车内部培训中,分享《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的心得体会。文章强调培养员工成为主动、负责的“成年人”,并介绍了如何通过“高七”体系提升个人能力与组织效能。李想结合自身经历,详细阐述了主动积极、以终为始、要事第一等习惯的重要性,以及在团队协作和领导力方面的实践,旨在打造一个持续成长的组织。

💡 主动积极:强调个人主动选择权和积极应对的态度。李想分享了在汽车之家时的案例,说明主动积极的人与消极被动的人在能力上的巨大差异,以及面对负面反馈时的积极处理方式,强调了主动选择和积极行动的重要性。

🎯 以终为始:核心在于明确个人使命和愿景。李想鼓励员工定义自己的角色,明确目标,例如在家庭中扮演好父亲、丈夫的角色,并合理安排时间。他认为,明确角色有助于更好地满足用户需求,并为生活做出明智的决策。

⏰ 要事第一:强调时间管理和优先级的设定。李想分享了作为CEO如何聚焦组织建设,而非事无巨细地参与所有事务。他同时结合自己初中时期的经历,说明高效安排时间、专注于重要事项的重要性,从而实现个人领域的成功。

🤝 双赢思维:领导力的核心是尊重。文章强调尊重彼此差异,寻求互惠互利。李想分享了在创业过程中,与合伙人合作的案例,说明了格局、胸怀和接受差异的重要性,为合作奠定基础。

👂 知彼解己:强调聆听和理解他人。李想认为,真正理解他人才能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建立信任关系。他鼓励员工在家庭和工作中认真聆听他人的诉求,建立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关系。

➕ 统合综效:在合作中寻找更好的解决方案。李想分享了将个人网站与技术大拿合并的案例,说明了合作的乘法效应,即通过整合不同能力,实现1+1>2的效果。

「 有个理想 」 2025-05-19 21:18 四川

原文由有个理想于2019年1月19日发布,是是李想在《理想汽车企业文化与经营战略》培训中关于《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部分内容实录。

我们到底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成年人意味着自己可以主动做选择,可以承担责任,能够不断地问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所有千亿美金公司都有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他们都会在整个团队里修一条“路”。这条路帮助整个团队统一语言和话术。

一个好的企业管理,应该是这个企业给自己员工用的系统,就像给客户用的系统一样好。

像亚马逊、谷歌、脸书这样的顶尖企业,在招聘时都有一个不变的核心要求:只招成年人成年人意味着什么?成年人意味着自己可以主动做选择,可以承担责任,能够不断地问自己“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

在美国可以招到 “成年人”,因为他们整个教育体系就是培养这样的人,他们的家庭关系也是如此,自己选择,为自己负责。

反观中国,老师说的得听,家长说的得听,甚至父母到了60岁依然想干涉你的生活。于是,许多公司把员工招聘进来后,当成小孩一样对待,这就是我们看到的家长制。

所以,我在做组织建设的时候,决定做两件事:第一,我要培养成年人;第二,让公司的价值观能够以非常好的方式落地。

我们想要的成年人,也就是系统型的人才,是能够通过网状进行协作的,每个人有自己非常强的判断力、决策力、领导力、协作力。

如果一个企业所有跟组织相关的人,每天做的事情都让他自己在成长,也能够帮助团队解决问题,同时企业提供的系统也在成长,这就是一个真正的成长型组织。

真正的成长是需要一些高效的工具做辅助的,什么样的体系可以帮理想汽车打造合格的“成年人”?

我认为《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以下简称“高七”),是我在过去创业和生活的二十多年里,遇到的一本最好的系统和教程。它帮助我成为了优秀的人,又从优秀的人成为了一个优秀的管理者,最终又从优秀的管理者成为一个优秀的领导者。同时它帮助我曾经创办过的企业,尤其是汽车之家,培养出大量优秀的管理者和优秀的领导者,使我们每个人变强,让团队变强。我希望我们理想汽车的每一个同事都能够非常好地学习和应用好《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和使用这七个习惯,下面由我来为大家介绍我在”高七”方面的实践与应用。

伤害我们的并不是人们对我们所做的事情,而是我们对这些行为做出的反应。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前三个习惯讲的是个人成功,它的第一个习惯讲的是主动积极。

主动积极讲的并不是说来了一个项目,我就冲上去做。主动积极其实讲了两个核心概念:第一,我们每个人必须有主动选择的权利;第二,当你选择时要选择积极的一面。

我们都知道马云很成功,于是有人会评论说,他家里一定有背景,这就是消极的选择。积极的选择一定会这样想:这个人很成功,我来研究一下他的产品、他这个人,为什么他的企业可以这么成功。

显而易见,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积极的人会主动想办法解决问题,因此获得了经验值,而消极的人会说,这不是我的事情,与我无关。

渐渐地,积极的人和消极的人之间差距会越来越大。在过去我创办汽车之家的时候,有很多初入职场的大学生,在他们工作了三年之后,我发现主动积极的人和消极被动的人在个人产能和个人能力上,可以相差十倍的距离。

我再给大家举个例子,很多人会问为什么没有媒体黑理想汽车?

其实并非如此,黑我们的人比你想象的要多,只是我们的处理方式跟别人不一样罢了。2019年我们在做媒体试驾期间,有个我们没有请到的媒体朋友突然写道:理想汽车工厂未完工,野草满地,且2019年投产无望。

很多品牌商看到有人这样报道,第一反应可能是反击,又或者是无视。我们的做法是:尊重对方,及时响应;反馈他的反馈;最后,邀请他参与试驾活动。

我们的回复大致是这样的:首先,我们的工厂是真实存在的,您看到的“厂房”是我们准备用来做库存的,我们会在大概什么时间建好,并且会发给您照片,您看到的这些杂草,我们会在几天内清理干净,非常感谢您的监督,最后,如果您还需要我们提供任何信息以及愿意尝试参加我们的试驾活动,请随时联系我们。

主动积极讲的就是一种品性,别人对你的伤害,并不是别人对你做了什么,而是我们对这件事的反应。所以我们要有主动选择的权利,使用积极的语言,选择积极的一面去行动。

你人生的宪法,是你做出所有决定的依据,去领导你的生活,否则他人就会引导你的生活。

习惯二,以终为始。

我理解的以终为始也讲了两个核心的概念:第一,每个人都要有自己的终极使命,就是我们为什么而活;第二,我们每个人要有自己的愿景,我这一辈子的人生到底要活成什么样。

当你有了个人使命,就等于有了人生的宪法,它会是你做出所有决定的依据。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定义这部分内容,高七其实给了我们非常好的方法。我们需要给自己定义不同角色。在工作中你是个总监、是个经理、是个研发工程师;在家里你是个父亲、是个丈夫、是个儿子等等。

当你清楚知道自己的角色是什么的时候,你就可以定位清楚你的用户是谁,你才会真正的关心他们的需求。

然后,你才能定义自己的角色:这个公司能不能成为我未来5-10年工作的地方;我的孩子到18岁时,我能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亲;等到我和妻子头发都白了的时候,我会不会是一个好丈夫。

拿我自己来举例,我在家里是个父亲、是个丈夫,我有老婆和孩子,每周我需要工作6天,只有周日可以陪伴家人。所以在家里的CEO就是我的妻子,我是COO的角色,是一个辅助。我很清楚家里的决策是由妻子来做的,我不应该也不会去抢,而我要做到的是“高质量陪伴”。

如何具备高质量陪伴?这决定你时间怎么安排。很多男同事经常找借口说,我的工作如何如何忙,所以在家就可以怎样,这是不行的。高质量的陪伴是我们的一个责任。

你不要等着妻子问:“我们中午去哪吃”。

你说:“随便”。

等着孩子问:“爸爸我们去哪玩。”

你说:“随便,就在家里玩吧!”

你会发现你的生活质量越来越差,你自己的幸福指数也会越来越低。

如果你的目标是高质量陪伴,你只需要花三分钟时间,就可以把周末去哪里吃;孩子去哪里玩;每年一次的度假;每个周末的陪伴等等都妥善安排好。

10%的要事决定了90%的结果,永远去对重要的人做重要的事。

习惯三,要事第一。

你怎么安排你的时间?其实大部分人都不会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它与前两个习惯都是息息相关的。

我是一名CEO,如果把我每天的事物都列出来可能会是一个很长的单子。例如我有15件事情要做,但我每天只安排3件事,因为头部10%的事情几乎决定了后面90%的结果。我所干的这3件事一定是和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相关的。

这就是一九原则,10%的要事决定了90%的结果。

再比如,作为一名CEO这样的角色,我的公司目前正处于研发产品尾声阶段,在我们要迎接第二个起点时,我最重要的事情就是组织建设,而不是天天跑去做销售,天天去参会。

一个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我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和时间把组织建设好,这才是作为CEO这个角色的重要职责。

我并不是一个勤奋的人,相反我是一个特别懒的人,我在高二开个人网站时,每天就只做3件要事,从来不碰第4件事。

每天我做的第一件事是必须凌晨五点半起床进行内容更新,因为在那个时候,早上的网费更便宜,70%-80%的人会在早上集中上网。

那么在所有竞争对手都在睡觉的时候,人们看到的信息都是头一天的,只有我的网站是我在凌晨更新的最新内容,所以我的更新速度永远比别人的更快,时效性更高。

第二件事,我每天会去一趟电脑城,看有什么新的硬件更新。剩下的时间才会安排第三件事。这个习惯一直持续到今天。因为10%的重要事情决定了90%事情的结果,而我们应该把100%的精力花在10%重要的事情上去。

当你不断地训练自己,真正地养成这三个习惯之后,那么你就会成为真正的“成年人”,一个成功的个体:能够主动积极的选择积极的一面;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通过长期努力能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每天能高效的安排自己的时间,永远去对重要的人做重要的事,从而获得了个人领域的成功。

初中时的我曾被亲戚认为没出息,我却获得了一套学习方法。

我认为我比较幸运,在17岁时就把这三个习惯做到了。

我曾经跟很多同学一样,随波逐流,满眼是非,学习成绩中下等,老师亲戚都觉得我以后没什么出息,没有什么改变命运的行动。

我的转折点是从初中开始。

初一开始接触电脑,那个年代(90年代)的电脑只有苹果机和中华学习机,一台电脑要三四万块钱,家里没有任何买得起的可能性,父母月收入总共加起来也就一千多块钱的样子。

所以我只能靠大量的电脑杂志和报纸来研究电脑这个东西。

整个初中三年也是我人生最灰暗的三年。

父母不知道我在做什么,他们不懂电脑,以为我每天都在研究游戏。我的父亲甚至在我上初三的时候,偷偷给我找了个旅游技校,他最大的期望就是让我有一技之长,未来也许可以当个导游养活自己。

家里的亲戚更难理解我,他们给李想的定义是:这孩子有自闭症。或许他们也不清楚自闭症是什么,只是看我整天低头在研究他们不知道的东西。

然后就是我的老师,会跟同学讲,不要跟李想玩,跟他一起玩以后肯定考不上好高中,以后连大学都上不了。还有很多家里有电脑的同学,我去找他们玩,他们会说你没资格跟我玩,因为你没电脑。

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我是很痛苦的,但这三年也让我获得了一个特别重要的能力——一套学习方法,我一直用到现在。

这套学习方法的基本逻辑是:对任何一个感兴趣的事物,或是要解决一个具体的问题的时候,我会先在脑子里的画出来一个框架,然后寻找阅读所有与之相关的书籍和资料,这个是第一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结束以后,我会把这个框架形成为自己的逻辑,然后第二个阶段,找所有直接相关的人,写文章的人,研究过这个领域的人去聊。

第三个阶段,我会把它变成自己的东西,一套自己可以适用的逻辑,我可以拿着数字去印证,最终变成一个可运行的框架。

框架一定不是一个完美的框架,也不是一个完美的逻辑。但有了框架以后,在我们自己实践时就能够去验证:做的是对还是不对?如何升级和复盘?最终形成一个循环。就像一套系统一样,最大的好处是,我在运行时还是继续在学习,可以不断复盘。这就是我一直在使用的学习方式。

掌握自己的命运,挑战成长的极限。

中考后我考上了一所重点高中,父母奖励了一台电脑,是一台奔腾120,那台电脑总共花费了7800元。

蛰伏三年,我的生活自此发生了转变。

我发现原来买的很多杂志,里面有80%的内容写的都不好,所以我开始给《电脑报》、《电脑超前报》、《计算机世界》投稿。我的第一篇稿件得到了150元稿酬(正常稿件一般在70元左右),第二篇得到了300元稿酬,再到后来,几乎所有的杂志和报纸都给我封顶的稿酬。

高一那年的暑假我还参加了《电脑报》和《计算机世界》两个栏目大赛的评委,到了现场,大家才发现我是一名高中生。

最大的转折是在高二,开始有了互联网。

初的互联网,都是通过拨号上网,人们用邮件交换信息。当时的BBS上有许多现在的互联网大咖:马化腾、丁磊、雷军等等。

高二下半年,我开始做个人网站,当时石家庄最大的网站是<燕赵信息港>,我用了大概不到三个月的时间,做到了个人网站第一名。

通过共享广告,我的收入也随之增加,到了年底我的月收入大概一两万块钱,比我父母两个人加起来一年的工资还要多。

在我的成长道路里,我始终都是一个主动积极的人,我的以终为始其实有两个核心要点,是我的个人使命和愿景:第一,掌握自己的命运。从小有各种各样的人试图对我的命运指手画脚,我不喜欢别人对我指手画脚,我一定要掌握自己的命运。第二,就是挑战成长的极限。

有了领导力,才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到你身边来,跟你一起协作。

前三个习惯讲的都是个人独立,只有做到了这些才能称之为“成年人”。

但个人独立不代表真正的成功,圆满的人生还需要追求公众领域的成功,就是我们听到的“领导力”,因为我们人与人之间的互赖关系,必须要先以个人的独立为先决条件,想要抄近道儿是不可能的。

习惯四,双赢思维。

领导力的核心就是尊重。要知道双赢其实是一种选择,是要以尊重为基础:要尊重别人跟自己不一样,也尊重自己和别人不一样,不断在所有人际关系中寻求互惠互利的一种思维和情感模式。

当所有人都去考大学时,我为什么不可以创业?当所有人都在做纯电动,我们为什么不能做增程?当所有人做汽车网站时,都去买流量,我们为什么不能自己生产流量?

这其中的核心是一种格局和胸怀,没有格局和胸怀是根本不可能达成合作的,你要敢于接受别人的不一样,所以我所有的合伙人跟我都不一样。

这是一切合作的基础,有了这个以后,才会有习惯五。

习惯五,知彼解己。

知彼解己第一重要的就是聆听、是感受。真正地理解他人,才可以对其产生更大的影响力。先以尊重的态度了解他人的想法,再以尊重的态度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最终建立信任关系。

另外一点,最重要的就是自信,要敢于给予对方直接的、有效的反馈,不必藏着掖着,遮遮掩掩,因为一切的合作都是建立在信任的关系上。

当你回到家里,你有没有认真的聆听你的父母、你的孩子、你的妻子真正诉求。当你每天指责另外一个人,没有按照你的想法去做的时候,换个方式,耐心聆听。

团队合作也是一样的,你有没有认真聆听你的合作伙伴们的需求。如果产品只盯着产品,运营只盯着运营,技术也只盯着技术,最后谁也成功不了。

习惯六,统合综效。

统合综效讲的是在合作的过程中,要找到比“你的方法”和“我的方法”更好的第三方案,得到1+1>2的结果。最好的方法是我们做乘法,而非加减法,因为最好的方法让我们成为命运的共同体,加减法只能让我们成为利益的共同体。

我给大家举个例子,前面我提到了高中开始做个人网站,在当时,我干了一个很重要的举措,就是我把第二名合并了。

他叫樊铮,就是后来汽车之家的CTO,是个技术大拿。当时我个人网站第一名,一年赚将近30万,他不是一个会运营的人,但是靠着硬技术就获得了个人网站第二名,他不赚什么钱,纯靠兴趣做着玩儿。当时我决定给他40%股份,我自己留60%,我说这个企业我一定说了算,但我要跟你合作。

有人说,你等于把40%白白送给了别人,但我才不这么想。一个纯技术就做到排名第二的人,剩下一堆人天天忙活也挤不进前十。如果我的产品能力和运营能力加上他的技术能力,那会是什么结果呢?

是乘法。所以我们用了十几年的时间把年收入20多万的公司做到了年收入50亿元。

不以损害任何一个人的利益获得利益,最后所有人都能在这里获得成功。不要做零和游戏(博弈论的一种概念),当你跟别人一起创造价值,你就永远不会再单打独斗了,会有越来越多的人走到你身边来,跟你一起协作,这就是领导力。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最后还有一个习惯七,有计划、有规律的投资自己,在自我体力、心力、脑力及信任关系等各个方面得到持续提升,以达到自身的每日成长。

当前六个习惯全部建立起来以后,就形成了系统,一个成长的系统。当你像IOS一样开始应用时,每一个阶段都会升级。

可以把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想象成一条路,在这条路上可以跑出个CEO,跑出个总监,跑出个技术大拿,每个人都可以尽情发挥自己。

加微信,进群深度交流理想长期基本面。不是车友群。

阅读原文

跳转微信打开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李想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组织管理 领导力 个人成长
相关文章
和同事聊天,聊到输出倒逼输入,所以要保持个人成长速度,就要保证多输出。 在保证输出上,我的经验是:每天保持写作,写800-1000字的短内容。 大家听过金发女孩...
客观来说,这世界上没有一个人会贫穷,如果你真的穷,你做好一件事情,我一年给到你100万,如果你拿不到钱,我给你。 什么事情呢?一年365天,你每天去锻炼、减...
分享一点小感悟: 自己身上逐渐避免掉的「穷人思维」「穷人生活方式」 1.打车的时候,司机如果问:怎么走?回答都应该是:走最快的那条路线。 2.永远不要等一...
六经注我,一切牛人都是我的谋臣而已 我最近在梳理这10年影响我最多的三个人,我得出一个结论:这世界没有完美的老师,最好是把老师当成自己的谋臣。 听多数人的...
《伟大始于无名》 在线阅读英文版:https://chipwilson.com/chapter/why-i-am-writing-this-book 网站内有PDF.EPUB 等格式下载。 本来想用沉浸翻一下,但是貌似...
“特意去接触那些聪明、有趣、有抱负的人。为他们工作,雇佣他们(实际上,工作中最令人满足的部分之一就是与真正优秀的人建立深厚的关系)。尽量与那些在他们领...
最早遇到斯多葛学派的观点, 应该是在大学读《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里面提到的控制三分法 只不过当时既不认识塞涅卡 也没有培养出来什么高效能习惯 真正能读懂...
成为一个高尚的人,一个纯粹的人,一个脱离低级趣味的人是我毕生所愿。
刚在微信读书打开阅读《为什么没人早点告诉我》,书的扉页写着:“人生中的事分为两类,你能控制的,你不能控制的。 不能控制的包括:已发生的事,你的记忆,别...
?? 一个好的领导者知道如何战略性地“拍马屁”: ? 来自Tim ferriss推荐 《克林顿战情室的12条胜选秘诀》 「如果你认为某些人是傻瓜,而你唯一的应对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