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一款名为《纸上谈亲》的小游戏突然爆火,引起行业各方的关注。
根据微信数据显示,《纸上谈亲》在4月10日热度飙升25882%。
但该游戏在微信端并没有进行任何买量投放。
该游戏具体什么情况?今天DataEye就来聊聊这款游戏。
一、“抓马”的相亲模拟器
《纸上谈亲》是一款相亲题材的文字肉鸽游戏,整体游戏机制并不算特别复杂,玩家进入游戏就可以创一个角色,系统会随机对角色的职业身高,长相,收入,家境等进行分配。同时系统也会随机生成不同的表现供玩家选择,而这些“标签”会影响游戏后续每一个“单局”里的表现,当然玩家也可以对一些“属性”进行隐藏,或提升相亲成功率。
创建完角色之后,就可以正式进入游戏。从游戏初期表现来看,《纸上谈亲》游戏目的非常简单,就是完成相亲,结婚生子。在游戏的过程中,系统会自动给玩家匹配不同属性和标签的相亲对象,并会展示双方合适度。此时玩家可以继续相处或换人继续匹配。
有趣的是,随着时间流逝,玩家匹配相信对象时,自身“压力”数值会持续提升,当达到100的时候,就会“突发重病,停止呼吸”,玩家就可以选择重新开始游戏。
当然,从正常游戏节奏来看,玩家会选择一个相对“合适”的相亲对象进行结婚。结婚之后,就会培育下一代,玩家可以选择下一代的角色继续游戏,持续循环。
不过随着玩家的持续深入,《纸上谈亲》也展现了相对丰富、庞大的游戏内容,比如紧贴时事的“丁克”“弯人”等标签内容,凸显这个社会相对猎奇的一面。
同时还有突发“奇遇”事情, 比如“家暴”“出轨”等的真实存在的问题,进而让玩家形成代入感, 改变自身的“标签”属性,进而增加游戏的可玩性、随机性,也让产品不那么固化、死板。
整体来说, 《纸上谈亲》并不是传统意义上的相亲模拟器,而是通过大量脑洞大开又符合现代社会问题的”人生模拟器”,抽象、离谱也该产品乐于被玩家津津乐道的元素。
据了解, 《 纸上谈亲》的 开发者 正是此前火爆全网《人生重开模拟器》的开发者。
只是这次游戏内容不是聚焦于人生模拟的漫长过程,而是为更细分的“相亲”领域——人生模拟之中的小周期。
DataEye研究院认为,“婚恋问题”正是当前社会话题度最高的话题,同时也是人生旅途中最为“抓马”的一段经历。而更重要的是,当下游戏市场的主力玩家正好是30岁左右的“适婚人群”,因此题材契合度相对比较高。
二、0买量!社交裂变仍有机会
根据DataEye-ADX投放数据,《纸上谈亲》微信小游戏并没有进行买量投放,只是在抖音小游戏端游少量的达人视频投放。整体来说,项目组并没有针对《纸上谈亲》在营销层面进行太多投入。
DataEye研究院认为,《纸上谈亲》之所以能快速爆火成为行业话题,一方面是产品本身制作精良,游戏整体内容流畅,玩家游戏体验好;另一方面本身题材足够“犀利”,自身具备话题度,能依靠玩家自发传播形成热度。
不过从产品维度来看,该游戏是IAA游戏,而且激烈广告主要是“复活角色”,所以在变现层面方面并不算特别突出。
不过基于此, DataEye研究院认为,目前 小游戏市场已经进入全面买量内卷时代,到时 买量投放陷入僵化局面,而 《纸上谈亲》通过用户自发传播推广, 侧面说明小游戏产品在社交裂变传播层面上仍有机会,但这局要产品本身的优秀以及题材足够具有话题度。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DataEye”(ID:DataEye),作者:ohzyh,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