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历,对每一个职场人而言都不算陌生。 写简历,更可以算得上是职场人成长的必经之路。
无论是刚刚进入职场的萌新小白,还是混迹职场多年的职场老人,又或者是叱咤风云的职场大佬,毫不夸张地说:
除非你是家族企业的继承人,否则,这辈子作为一个合格的职场人总是要写简历的。
无论是求职,还是晋升,成功与否都和你的简历质量息息相关。
因此,无论你多么不愿意动笔,你也要把简历写好。
这一节我们就来聊聊有关“简历”的那些事。
一、写简历,是一个职场人了解自己的最佳方式
简历,顾名思义,就是对个人学历、经历、特长、爱好及其他有关情况所作的简明扼要的书面介绍,是一种规范化、逻辑化自我介绍的书面表达。
简历可以说是求职的“敲门砖”,是用于应聘的书面交流材料,它向未来的雇主表明你能够满足这个岗位的要求。在简历中,你需要思考的就是如何才能用1~2页的篇幅展示雇主想要的信息,给你面试的机会。
在这里,我不想教你怎么写简历,因为随便打开一个求职app都会有海量模板供你使用。你要做的是在写简历的过程中,对自己的个人职场信息进行梳理和摸排。
在这个过程中,你会系统地了解自己过往的信息和经历,要不怎么说,写简历,是一个职场人了解自己的最佳方式?
作为一名资深的HR,在面试过很多人后,我发现,大部分求职者在第一关简历上就输了。
如果套用托尔斯泰的话说就是:
成功的简历都是相似的,失败的简历却各有各的失败。
比如很多人的简历连自己的基础信息都写不全,甚至搞不清楚面试的岗位是什么,简历上更多是一些无关紧要的信息。
比如除了个人信息,我见过很多人从不写过往工作履历或者项目经历,即便写了也看不出重点信息,全是一些非常抽象的表述和词汇,看完让人没有任何追问的欲望。
也有一些人的简历,个人信息和工作履历写清楚了,但他对自己定位不清楚,明明做的是领导的活,写的全是非常细碎的事情,根本无法展示他作为领导者的能力和特质。
先不说优秀的简历,一份合格的简历至少要包含四个维度的内容。
基本信息:姓名、年龄、求职意向、心仪职位等。
教育经历:学校、专业、考级、实习经历等。
工作经历:过往公司和岗位、项目亮点、关键数据等。
相关技能:个人技能、副业经历、兴趣爱好等。
当你从这四个维度对自己的过往进行梳理之后,你就会对自己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如果你能从以下这三个方向进行更深入地思考,你就能领先职场上一大批人:
一是对自己以往个人成长的查漏补缺。
二是便于对当下发展进行调整和参考。
三是作为未来规划的起始点和坐标轴。
二、一份优秀的简历要能表现你的稳定性和成长性
职场人的发展路线通常都不是呈直线上升的,而是以曲线缓慢爬坡的形式上升。如果想给面试官足够的好感,我们就要在简历中突出表现我们的“稳定性”和“成长性”。
什么是稳定性和成长性?
比如,你本科所在的学校很普通,但通过努力,你考上了全国排名非常靠前的名校的研究生。
比如,你从一个普通的大学毕业后,进了一家世界500强企业工作,然后你又跳槽进了全球top30的企业,并担任了更高职位。
你的每一次成长都是以正向积极的方式稳定进行,而且呈逐步向上的趋势,这就是稳定性和成长性。
而这种强大的稳定性和成长性会给人一种安全感,让对方对你有一个非常好的预期。
就像定投基金,在决定是否买入前,我们都会看一看这只基金往期的涨幅数据和表现。
相反,如果你的简历中各阶段工作的行业和岗位完全不同,也没有关联性,今天做直播带货,明天搞编程代码,后天直接转客服售后,这无疑是把自己简历的稳定性和成长性放在地上反复摩擦。
借用某年高考作文题来说就是:
在自己的职场发展过程中,在日复一日不断打磨的过程中,练习“本手”之道,并找准机会适当出击偶得“妙手”,最后尽量避开那些影响自己职业发展的“俗手”之事。
通常我们的职位和业绩都会有些起伏,如果把这些全部堆到简历中,那我们的表现就会显得平平无奇且没有重点。
如果我们删掉那几个为数不多的,不影响整体发展趋势的小事件,留下影响我们职场走向的大事件,还是可以让人觉得我们是在不断进步的,这个“删去小事件”的动作其实也是简历修饰的一个小技巧。
三、精准展示你的优势和价值,才是好简历的根本
很多平台和机构都会告诉你,写简历的时候要用各种技巧和各种花哨的模板,但很少有人告诉你,写好简历的第一要义就是精准展示你的优势和价值。
下面我们就来聊一聊如何才能更好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和价值。
1. 简历定位精准
首先,简历一定要定位精准,也就是说你要知道你投的这个企业、这个岗位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
在投简历的邮件标题上,你就要告诉企业的HR,你和他正在招聘的这个职位非常吻合。
怎样才能做到精准匹配呢?
比如有公司招聘新媒体运营人员,如果仔细看一下这个岗位的任职要求,你就会发现这个岗位通常会有两个“关键词”:一个是微信内容运营;另一个是软文编辑撰稿。
这时候,你的简历标题可以这么写:“×××,3年微信内容运营经验。”
到了简历正文,你只要记住一个原则,即“关键词”原则,跟关键词有关的多写、认真写;跟关键词无关的少写或者不写。
在其他工作经验描述部分,和微信内容运营、软文撰写有关的就多写。如果你有自媒体号,那么这个号的粉丝有多少、单篇文章的平均点击量是多少;如果你与很多公众号有合作,那么你给多少个公众号写过稿、写过多少篇、浏览情况如何;等等。
这些能够证明你拥有的技能与公司岗位匹配的内容就可以多写一些。
2.展示个人优势
要在简历上更清晰地展示自己的优势,做法就是把工作经历往这个岗位的任职要求上靠。
比如前面的那个例子,你是一个做内容运营方面工作的人,但现在你要转行,想投一个销售岗位,那之前这些内容运营方面的经历该怎么用呢?
这时候,你就可以写自己在做内容运营过程中积极地收集用户反馈,认真回复读者留言,在互动过程中提高了用户与公众号的黏性,同时锻炼了自己和用户沟通的能力,以及发掘用户需求的能力。
你还可以说,自己在写软文的时候,根据市场反馈不断优化内容,为公司增加了多少付费用户,甚至是你的文章能为产品带货,比如一篇文章引爆了一件单品,这些都能证明你的销售能力。
你需要做的就是尽可能地在简历中展现每段工作经历的价值,最好是能和岗位的任职要求相匹配。
3. 职位自我匹配
除了简历内容要与岗位任职要求相匹配以外,我们还需要了解一下这个企业想要的是什么样的人。这里不是指招聘的这个岗位需要什么样的人,而是这个企业需要有什么价值观、什么特质的人。
比如阿里巴巴的招聘,你会发现它会设置一个“闻味官”,这个“闻味官”在面试时会从另外的角度观察求职者是否和企业调性相符。
那要怎么知道企业需要什么价值观、什么特质的人呢?
我们可以去这个企业的官网或者官微看看它平时都发什么内容,或者看看它的产品传达了什么特质,也可以看一下官网的界面风格。
总之,你要对这个公司有一个大概的感觉。
就像谷歌的文化是工程师文化,比较随性,但工作起来一丝不苟;而阿里巴巴流行皮实、经得起折腾的企业文化,强调个人的耐压性和成长性。
别小看这个动作,如果这个公司的企业文化是严肃的,我们简历上的照片最好是正式的,行文也要相对严谨一些。
如果这是一个流行二次元文化的小众公司,我们的简历就可以尝试用活泼、有趣、创意,包括可以结合图文视频等风格进行展示。
写在最后
很多人常常着眼于外在的宏大繁华,忽略了对内在自我的审查,如果可以,建议你从写好一份简历开始,重新认识自己。
一份好的简历不是写你“做了”什么,而是写你“做到了”什么。
而做到了什么,就是你对自己的定位和能力的复盘和摸排,包括自己喜欢做什么,能够做什么,擅长做什么,以及在什么方面能做出什么样的成绩。
只有当你足够了解自己,对自己有一个清醒而笃定的认知和定位,才会明白自己该走哪条路,自己的职业之路该怎么走。
本文来自微信公众号“Ray先森”(ID:RayZhang1993),作者:Ray先森,36氪经授权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