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我国基础教育学制过长的问题,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杨德广建议将中小学年限压缩至10年,取消中考,并允许重点大学与特色中学挂钩,及早选拔人才。上海师范大学校长袁雯分析指出,高等教育普及化导致毕业生接受长时间教育,高职生至少15年,大学毕业生至少16年,博士毕业生求职平均年龄接近30岁,面临多重压力。同时,人才供给与社会需求不匹配,高素质人才进入创新领域较迟,人力资源未充分利用。因此,优化中考遴选方式,条件成熟时取消中考,实行初高中直升,适度缩短中小学基本学制。
👨🏫 学制改革:专家建议将中国现行的12年制中小学年限压缩至10年,以缩短学生在校时间,缓解就业压力。
🎯 取消中考:建议在条件成熟时取消现行中考制度,实行初高中直升,以减轻学生的升学压力,更早地发现和选拔人才。
🏫 高校联动:允许重点大学与有特色的中学建立联系,提前发现和选拔具有创新潜力的学生,优化人才培养模式。
👩🎓 教育现状:高等教育普及化导致学生接受过长时间的教育,博士毕业生求职平均年龄偏大,面临就业、婚姻、生育等多重压力。
快科技3月20日消息,在一些专家看来,我国的基础教育12年的时间有点长,应该调整和改进。
上海师范大学原校长、“拔尖创新人才研究中心”主任杨德广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高考招生制度从单一分数主导改变为“分类考试,综合评价,多元录取”。
杨德广还建议,把中国现行的12年制的中小学年限压缩到10年,取消中考;允许重点大学与有特色的中学挂钩,及早发现和选拔人才。
对此,上海师范大学校长、长三角教育发展研究院副理事长袁雯分析,中国已经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许多毕业生进入劳动力市场前接受了长时间教育。
基于中小学6+6学制体系,一个高职生至少要接受15年教育,大学毕业生至少16年,硕士和博士另外要3-8年。这意味着,博士毕业生求职的平均年龄接近30岁,就业、婚姻、生育等压力叠加而来。
此外,人才供给和社会需求不完全匹配,高素质人才进入创新领域较迟,人力资源没有充分利用。
“优化中考遴选方式,条件成熟时取消现行中考,实行初高中直升,适度缩短中小学基本学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