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刻浴室圈子 02月24日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人 — 他们的理性认知跟情绪表达是完全相反的? 比如我遇到过一些人,他们宣称自己崇尚谦逊、开放、平等,且自我评价为共情很强的人。而且...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文章探讨了生活中常见的“双重自我”现象,即人们的理性认知与情绪表达相矛盾。作者通过身边朋友的案例,揭示了这种现象背后可能存在的原生家庭创伤。文章指出,人体内存在潜意识和意识两个自我意识系统,它们通过内侧前额叶整合。创伤会抑制内侧前额叶的活动,导致两个系统脱节,从而产生认知与行为不一致的情况。作者呼吁大家更多地了解创伤和身体的关系,以便及早发现并疗愈内在的压抑,减少不必要的困扰。

🧠 **双重自我意识**: 人们可能同时拥有潜意识和意识层面的自我意识,前者影响直觉和情绪,后者则基于语言构建自我认知。

💔 **创伤导致脱节**: 原生家庭创伤会抑制内侧前额叶的活动,使潜意识和意识层面的自我脱节,导致认知与行为的矛盾。

🎭 **案例分析**: 作者通过朋友的案例,说明即使个体在意识层面认为自己拥有幸福的童年,其行为和情绪仍可能泄露出潜在的创伤。

🌱 **及早疗愈**: 了解创伤与身体的关系有助于及早发现并疗愈内在的压抑,避免在人际关系和自我认知中长期受困。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这种人 — 他们的理性认知跟情绪表达是完全相反的?

比如我遇到过一些人,他们宣称自己崇尚谦逊、开放、平等,且自我评价为共情很强的人。而且他们在自己能认知到的范围内,还真的是如实践行这些价值观,他们积极组织慈善,主动帮助弱小,为不平事发声。但是!他们同时也浑身散发着不尊重人的傲慢。

傲慢,是一种阶级特权观念,这种观念这跟他们意识中的自己是完全相反的。也就是说,他们真心以为自己是好人,但他们身体里还有一个张牙舞爪的暗黑自我。

为什么会出现互相不知道对方存在的“两个自我”咧?

我们其实有两个自我意识。一个来自身体内感受,它是潜意识层面的,直接影响我们的直觉、情绪和安全感。一个是意识层面的,“自传体”式的,不断告诉我们自己身上发生了什么 — 这个系统根植于语言。两个系统之间,只有一个链接点,就是内侧前额叶,相当于,两个自我意识在这一点被整合在一起。

但创伤会抑制内侧前额叶的活动,于是这两个系统脱节了,于是就出现了相互矛盾的人:一边相信自己谦逊,一边从特权感和傲慢中摄取“我很重要”的安全感。

我有个朋友,认识很多年了。早年间我就发觉,他的言行、情绪、状态,他跟我倾诉的亲密关系的烦恼,都像是有原生家庭创伤的人。然而问他的时候,他却非常轻松随意地说,啊我原生家庭很幸福啊,父母和谐,都很爱我,我是被爱着长大的小孩。我:?

他在撒谎吗?没有。他当时真的相信自己的童年是幸福的。他的认知和身体感受是脱节的。他的语言意识构建了一个“幸福童年”的故事,而他的身体语言、情绪语言,却在一次次的人际关系里,泄露出完全不同的事实。

我还有个朋友,性格阳光,朋友圈子大,生活丰富,是那种很会享受生活的人。我们聊天时,她也经常会很自然地说出“是啊,我们都是很会爱自己的人”、“有爱家庭长大的小孩就是咱们这么阳光”这样的话。直到很久以后,我才发现,她有些方面对自己其实无比苛刻。当我指出这一点时,她很惊讶,一直问我:“啊?真的吗?我原来对自己不好吗?”但其实她的身体早已承受了这种自我压迫的后果。

我有时候回头看,会觉得有点可惜,会希望自己早点了解关于创伤的知识,当时就明白到他们身上的矛盾背后是什么,那样我们就能更早踏上正确的疗愈之路,而不会兜那么多年圈子。

再一次感到,关于原生家庭创伤,我们知道的还是太少太少了。希望大家都喜欢昨天上的新节目,多了解创伤和身体的关系,能及早发现自己一直在压抑的是什么~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双重自我 原生家庭创伤 自我认知 情绪表达 心理疗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