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科技资讯 02月17日
首次发现!中国科学家破解细胞死亡之谜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中国科学院的最新研究揭示了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蛋白在DNA损伤修复中的全新作用机制,颠覆了传统认知。研究发现,STING蛋白可以通过一个全新的路径(PARP1-PAR-STING),直接决定细胞的生死。当细胞发生DNA损伤时,DNA损伤响应蛋白PARP1会合成PAR聚合物,与STING蛋白结合形成“PAR-STING复合体”,放大DNA损伤信号,启动细胞凋亡程序。通过实验验证,抑制PARP1或敲除STING基因能显著提高细胞和小鼠在辐射后的存活率,为辐射损伤防护和肿瘤治疗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潜在干预靶点。

🧬STING蛋白新机制:研究证实,STING蛋白并非仅通过cGAMP分子响应DNA损伤,而是能通过PARP1-PAR-STING通路直接决定细胞生死,为理解DNA损伤响应提供了全新视角。

☢️辐射防护新策略:通过使用PARP抑制剂PJ34,可减少80%的PAR生成,显著降低辐射后的细胞和小鼠死亡率,为辐射防护提供了潜在的药物干预靶点。

🐭动物实验显著成果:基因敲除STING的小鼠模型在接受腹部辐射后,存活率提高了5倍,肠道绒毛高度是正常小鼠的2.3倍,验证了STING蛋白在辐射损伤中的关键作用。

🎯PAR-STING复合体:研究揭示,DNA损伤时产生的PAR聚合物能直接与STING蛋白结合,形成“PAR-STING复合体”,从而放大DNA损伤信号,并启动细胞凋亡程序。

快科技2月17日消息,大家知道,核辐射等高剂量辐射会击碎人体细胞内的DNA,一般是通过物理屏蔽、抗氧化剂进行防护,但却无法阻止辐射引发的正常组织程序性细胞死亡。

电离辐射造成的DNA损伤,会导致肠道细胞大规模凋亡,进而出现严重胃肠道综合症(GIS),导致肠黏膜脱落、出血甚至多器官衰竭,目前尚无特效药物。

近日,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首次证实,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NG)蛋白可以通过一个全新的路径(PARP1-PAR-STING),直接决定细胞的生死。

研究人员通过系列实验,首次揭示了STING蛋白在DNA损伤修复中的全新作用机制。

研究发现,当细胞发生DNA损伤时,DNA损伤响应蛋白PARP1会合成一种名为PAR(多聚二磷酸腺苷核糖)的聚合物。

这种PAR聚合物能够直接与STING蛋白结合,形成“PAR-STING复合体”,从而放大DNA损伤信号,并启动细胞凋亡程序。

为了验证这一发现,研究人员进行了多项实验。

首先在细胞和小鼠实验中,使用特定剂量的PARP(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抑制剂PJ34,减少80%的PAR生成,显著降低辐射后的细胞和小鼠死亡率。

随后,研究人员通过基因编辑技术构建了STING基因敲除的小鼠模型。

实验发现,这些小鼠在接受腹部辐射后,存活率提高了5倍,且肠道绒毛高度是正常小鼠的2.3倍。


细胞实验揭示PAR-STING的“死亡纠缠”

这项研究改变了科学界对STING蛋白的传统认知。

过去认为,STING蛋白需要通过cGAMP分子来响应DNA损伤,但新研究发现,STING蛋白可以直接与DNA损伤时产生的高浓度PAR相互作用。

同时,研究通过多维度实验揭示了PARP1-PAR-STING信号通路在辐射诱导凋亡中的关键作用,为科学家理解STING蛋白在DNA损伤响应中的作用机制提供了全新视角,为辐射损伤防护和肿瘤治疗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和潜在干预靶点。


PARP1-PAR-STING介导的细胞凋亡模式图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核辐射 STING蛋白 DNA损伤修复 细胞凋亡 PARP1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