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联生活周刊 02月13日
最后一个妹妹已婚已育,我家的家族聚餐陷入冷场
index_new5.html
../../../zaker_core/zaker_tpl_static/wap/tpl_guoji1.html

 

本文讲述了作者在家庭聚餐中,面对“无婚可催”的尴尬,以及与亲戚之间交流的困境与转变。从最初的不知聊什么,到后来与长辈们深入交流,感受到了他们的人生智慧与不易。作者反思了现代社会亲戚关系的疏远,以及如何通过更多的联系和互动,让亲戚关系不仅仅停留在过年期间,而是成为彼此支持和慰藉的力量。通过建立家族群,分享生活点滴,作者希望亲戚之间能够建立更紧密的联系。

🤝 **春节拼桌的尴尬:** 家族聚餐时,面对“无婚可催”的局面,大家努力寻找话题,但往往难以深入,只能停留在童年故事和儿孙趣事上,难以找到老少皆宜的共同话题。

👵 **长辈的人生智慧:** 通过与三叔三婶的深入交流,作者了解了他们的人生经历和价值观,感受到了他们面对困境时的乐观和坚韧,以及对后辈的关心和支持,打破了以往对亲戚“说教”的刻板印象。

💔 **亲戚的困境与理解:** 在二舅妈家,作者感受到了她失去亲人的悲痛和对生活的无力,体会到了长辈们在中年奋斗、老年面对困境的不易,产生了心有戚戚焉的感受。

👨‍👩‍👧‍👦 **维系现代亲戚关系的新方式:** 作者意识到现代社会亲戚关系疏远,物质帮助减少,情感支持变得重要。通过建立家族群,分享生活点滴,增加互动,让亲戚关系超越过年期间的短暂相聚,成为彼此长久的情感纽带。

本文系读者投稿,来稿请投至:

zhuangao2@lifeweek.com.cn

文 | 读者:任真

当家里最后一个妹妹已婚怀孕,往年你一句我一句的家庭餐桌聊天竟然一时间没有了话题。“催婚”虽然让大家深恶痛觉,但是当家族“无婚可催”时,吃饭一时陷入了冷场。

因为年龄限制无法坐“小孩桌”的同辈人总是假装每道菜都特别好吃,一直埋头吃菜,吃完菜就吃水果餐盘。果盘吃完了,就开始吃瓜子。反正只要嘴巴满着,就避开了让它张口说话、参与聊天的机会。

《送你一朵小红花》剧照

春节“拼桌吃饭”的感觉,比等一场自己不喜欢的电影赶紧散场还难熬。我们能聊什么呢?

三大姑五大姨聚在一起,基本是回顾小时候的故事。忆苦思甜的故事,或温情、或励志。这不是聊天的雷区,也没有谁会被冒犯。还有一个,就是分享孙子孙女的童年趣事。就像是硬要给一栋毫无生机的房子贴个窗花,营造出点乐呵的红火氛围。不过,这确实起了一些作用,但是撑不过从坐下到吃完的全过程。

所以,每当一个人抛出一个并不怎么好的话题,大家都努力表现出最积极的状态,不停地引申找到相关素材,并配合“哈哈哈哈”的笑声。随便说点什么,全桌10多双眼睛都望向了你,让人徒然生出当众演讲的恐惧,但又同时是拯救冷场的“救世主”。无论如何拙劣,大部分亲戚总会一起加入捧场队伍。

我突然感觉到,这类聚会想要弄出几个话题来着实不易。这不是商务会晤,可以一板一眼地围绕中心工作说事儿。找个老少大小都能参与的话题,挺困难的。试着从别人的职业、穿着、发型、可能关心、明星八卦等事上,去引出话题,在哪个场合都着实不易。尤其是亲戚之间,一年见不了几面,大家年龄、职业、兴趣点、人生阶段都不同,聊什么也不是每个人都参与地进来,能找出个可以公开讨论的话题确实要思忖很久。“破冰”在春节拼桌聚会上,难!再者,在不太熟的亲戚面前,年轻人即使再有商业应酬的打工神力,在这种“拼桌吃饭”的场合也羞于展现。

《九部的检察官》剧照

面对亲人和老人,按理说可以放下防备,探讨下人生经验,但是聊地深入的可能性也不大。真正可以深入的话题都跟苦恼和吐槽分享有关,涉及些个人的痛苦和隐私。这倒是可以提供聊天的谈资,一堆人的一大把意见和建议可以等着,大家可以你一言我一语地说起来。但真正的痛苦,只有在一个到两个的亲朋好友在场才能启齿,是无法在公众场合表达的。

今年家族中的婚姻状态是总体平衡的。妹妹结婚了,老叔离婚了。但是这个“中年婚恋”话题显然不宜在饭桌上讨论。最终除了老一辈的童年故事和儿孙趣事,在桌上飘荡的还是只有“保重身体啊!”“最近挺好的吧?”“嗯嗯,都挺好的。”再无其他具备情节内容和感情色彩的词汇、语句。

吃完饭,作为晚辈且滴酒未沾的我被指定去送三叔三婶回家。那个在场面上没有人提及的“离婚”却在三三两两亲戚相聚时却被聊了起来。通过老叔说出来的有限话语以及蛛丝马迹,三叔三婶聊出了这个只有片花的电视剧和满屏剧评。三叔三婶先问了我的想法,作为晚辈,也着实啥也不知道,摇头表示自己没有。三婶说,“作为哥和嫂子,我们应该关心下弟弟”。三叔说,“弟弟应该和弟媳还有可能。”接下来,你来我往,聊了半个多小时,“为什么呢?”“因为你看吧,咱家弟媳还在家族群里啊。”“你看弟弟,快50的人,离了婚,自己一个人租房住着,多可怜。”“咱们去说和说和。”“你可别自己去。你们家的风格,就是从别人身上找失败原因。”“那一起。咱们这几天挑个时间。”“烦人的、没有边界感”的亲戚确实不至于这么夸张,哥和嫂子为弟弟的婚事,不管是结婚还是离婚,帮帮忙解解忧确实是天经地义的。听得出来,这种关心不是“八卦心”伪装出来的。

送完他们回家,本想要快速离开。但是执拗不过他们的热情邀约,只能答应留在他们家聊会天。实际上,每年的“走亲戚”对于我们来说,基本就是把东西往大姨二姨老姨家、大姑老姑三叔家一放,最多不过一杯茶的时间,三个回合结束对话,然后假借着一会要去加班、要去参加同学聚会,抓紧和叔叔姨姨们挥手告别。

《小日子》剧照

这次一时半会没想到合适的借口,“一放一茶三回合”没有用好,就这样坐了下来。这也是近几年第一次踏踏实实在亲戚家坐下来真正聊天。三婶准备了果盘,剥了好吃的榛子给我。我忙不迭地接着,三婶贴心地不停续茶。极少嗑瓜子的我,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也拿起了瓜子。下午的阳光透过三叔家的窗帘照进来。时间慢了下来,这种感觉让我回到了童年时刻。爸妈带着自己到每个亲戚家拜访说话,桌上的瓜子、糖果和花生,是我最喜欢的。

三叔和三婶的谈话并不如我想象中的让我坐立难安。相反,那些带着时代感的故事娓娓道来时,我从中感受到了丰富的人生际遇和清澈的人生智慧。三叔缓缓讲起了他如何从农村考上中专,进了机械农校,又如何决定考取法律职业资格证书,从而改变了一生的际遇。而在从事法律生涯的30多年里,一个个疑难案件,如何通过一次次钻研、一次次斡旋,最终办成。三婶不时插话,“你看我家的书,这是过年,我们收拾了下。平时的时候,除了卧室、书房,我们的书桌、餐桌上都是书”。三叔笑着说,“他们总打趣说,家里三个人的借书证,每次都被我借满了。如果图书馆要评个奖,我能排区域借阅量第一。”

《小舍得》剧照

他们不是烦人的亲戚,只是我们日常没有足够的时间和场合来谈论这些,或者下意识地把他们要说的这些放进“说教”的书架,从不取下三婶身体情况很特殊,小时候因为生病一条腿有些行动不便。而在她身上,我听到了她求学时的故事,第一年高考因为腿脚问题,考了高分未被大学录取。但是她并没有丧失信心,也从未丧失对未来的争取。她说,复读那年,她住在学校附近的同学家。学校也特别照顾她,每天早晨尤其是冬天,天还没亮,班主任就打着一个手电筒来接她一起到学校。想象不出来,在学校这样一个学习成绩优异但身体特殊的人,别人会说什么。既有学习的压力,还有身体的压力,更有人际关系的压力。她说,“别人说什么,你就听听就好。想要做什么,你相信自己就好。”看得出来,她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其实很多年,我一直都有疑惑。她在人群中是特殊的,拄着拐杖,但是从来是精精神神的,在她的脸上我几乎没有看到过什么愁容。

从下午一直聊到吃过晚饭,我才从三叔家离开。这次聊天让我感受到“亲戚”进一步具体化了。在现代社会,也许不是一袋面粉、一块肉了,也不是前排房子哥哥嫂子,后排房子弟弟弟媳了。距离远了,物质帮助的需求基本没有了,但是支持、帮扶,换了一种形式存在,长辈们用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后辈们聊聊社会经验、人生阅历,晚辈们用自己的尊重、照顾给长辈们一些情感慰藉。

《人世间》剧照

后来,我们又去了二舅妈家。一向很爱收拾的她家里冷冷清清。我注意到她留了很多年的大辫子变成了齐耳短发。桌上的茶具、盘子随意放着,似是落满了灰尘。在她家里坐着,她静静坐在沙发一角。虽然开着暖气,但是我如何都脱不下羽绒服她说,“我做什么都提不起劲儿。”就在这一年,二舅因为肝癌去世了,家里养的一条狗也不在了。我都不由得为这样的生活处境担忧起来。我想不出来后面她应该怎么办。我想为上一辈人解答下人生命题,让她好过些,可是我也只是动了动嘴唇,并没有说出什么像样的安慰的话。但是,就是这样静静陪了一段时间,二舅妈走出楼门、走到楼下送我们。我说,“你没事多出来走走。”她笑着点头,向我挥挥手。

也许是人到中年,虽然在聊天上仍然无法完全同步,但是对于他们曾经奋斗的中年,如今面对的老年,对于他们我产生了心有戚戚焉的感受。怎么怒怼亲戚,今年一句也没用上。倒像一个突然从叛逆期长大的孩子,开始懂了他们一辈子的心酸、奋斗和心愿。

也许有一些爹味重的、阴阳怪气的、嫌你穷又怕你富的、爱炫耀的亲戚,其实都是正常的。看到一句话,比起恶意,更多是差异。我想大部分亲戚如此吧。他们既有真心为亲人好的时刻,又有一些死活都改不了的说话办事习惯。

《凡人歌》剧照

对于亲戚之间的红白事、满月宴等,我们这辈人已经不很熟悉了。我们这一代人在“春节拼桌”中是隐身的。费孝通曾在《乡土中国》里说熟悉是从时间里、多方面、经常的接触中所发生的亲密的感觉。这感觉是无数次的小摩擦里陶炼出来的结果。”我想,要想改良我们家的“亲戚关系”,可以试试!通过多接触,让“亲戚”不只是一个仅仅和过年相关的词汇,而是依靠那些童年的共同陪伴,再来支撑我们继续聊聊现在。

作为后辈中的老大,我拉了一个“家族群”,是妹妹妹夫弟弟弟媳的。我在群内发了第一条消息:“弟弟妹妹们,年过完了。但是该群可以随时晒娃、吐槽和分享快乐哦!姐姐奉上!”我希望,亲戚真正成为亲戚,不只是“过年”才能遇见的生物,也不只是只存在血缘关系的联系。通过稍微多一些的联系和互动,让我们在“过年”之外还有其他时间和空间上的维系。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排版:初初 / 审核:小风

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 

征稿要求



本刊对投稿的真实性有严格要求,个人故事必须为本人亲身经历,真实可靠,保证作品中不存在任何虚构内容。对于文章内容,作者应提供相应证明材料(图片、视频均可),且愿意接受核实(如职场类话题中将被核实本人真实职业信息、行业、公司等)。稿件需能打动人心,或者具有现实意义,逻辑严密,文笔流畅,以第一人称叙事,字数不低于5000字。

征稿长期有效,投稿发邮件至「zhuangao2@lifeweek.com.cn」,将投稿与【作者投稿原创承诺书】一同上传至附件,并在邮件主题标注【标题+字数】

详细征稿要求请点击?【三联生活周刊微信公众号长期征稿


稿件示例


招聘|实习生、撰稿人

详细岗位要求点击跳转:《三联生活周刊》招实习生、撰稿人

本文为原创内容,版权归「三联生活周刊」所有。欢迎文末分享、点赞、在看三连!未经许可,严禁复制、转载、篡改或再发布。

大家都在看








点赞”“在看”,让更多人看到



文章原文

Fish AI Reader

Fish AI Reader

AI辅助创作,多种专业模板,深度分析,高质量内容生成。从观点提取到深度思考,FishAI为您提供全方位的创作支持。新版本引入自定义参数,让您的创作更加个性化和精准。

FishAI

FishAI

鱼阅,AI 时代的下一个智能信息助手,助你摆脱信息焦虑

联系邮箱 441953276@qq.com

相关标签

亲戚关系 春节 家庭聚餐 代际沟通 情感维系
相关文章